酸碱滴定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08 17: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教学对象:中职农林一年级学生,授课班级共40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酸碱中和滴定,共包含三部分的内容:中和滴定的原理、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方法的应用。安排为2课时

2、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以初中的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将这些理论以具体操作的形式应用于实际生产,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中和反应的原理、计算理解更加深透,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酸碱滴定是理论联系的典型,它作为一种重要定量分析方法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很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学会酸碱滴定的基本方法;了

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正确操作酸碱滴定过程;准确判定滴定终点。 情感目标:树立科学观,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数据严格控制生

产,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能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学习,应用所学知识

发展绿色农业。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滴定的操作、结果分析;指示剂的选择以及终点的

准确判定

难点:滴定原理的理解及应用;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理解滴定原理和常用指示剂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对计算和对理论性内容缺乏兴趣。学生对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充满了好奇,动手能力强。 2、教法应用: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直观演示法

3、学法指导: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

四、教学准备工作

1、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 2、给学生分组 3、多媒体的准备

五、教学设计框架

1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课 前 准 备

课前导学 复习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问题 搜集资料 通过网络搜集关于酸碱滴定的应用应用 课堂教学 知识回顾 预习成果展示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课前准备中的问题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幻灯片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学生练习 滴定仪器的认识 学生观察仪器练习使用 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操作 布置任务 学生实验的方式得出结论 学生观看视频,边看边练 学生测定不同口味的苹果醋的酸度 滴定结果误差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结果,集中练习 学生自由答辩 课后习题,85页的阅读材料 2

六、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课前预习回顾与展示 1、依据“课前预习提纲”检测学生书写酸碱反应方程式,回答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生展示自己用搜集的酸碱滴定的材料制作的ppt,并进行讲解,提出疑问,师生讨论或者留一些悬念,在后面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二、情景引入 演示材料,揭示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展示图片,应用滴定分析的方法控制产品质量 提出思考题: 1、用哪些措施来解决存在问题 2、如果你自己生产一个产品,对于质量的控制应该树立怎样的理念。 引出新课 第二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三、合作探究 (第一层)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首先提出问题 1、滴定的含义是什么 2、酸碱滴定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恰好完全反应的酸碱的量的关系 3、用什么物质可以显示滴定终点 然后展示概念和公式,分析其意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即C标准V标准= C待测V待测 最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 (第二层 ) 仪器的认识和使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以学生ppt为基础,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酸、碱滴定管以及锥形瓶移液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第三层 )指示剂的选择 准备0.1mol/LHCL 、N用滴瓶和试管让酸碱反应并且观察用酚酞、甲基橙做指示剂,观察其颜色变化。然后得出选择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滴入强碱: 甲基橙由黄到橙,酚酞由红到无色 强碱滴入强酸: 甲基橙由橙到黄,酚酞由无色到浅红

设计思路 将前后知识衔接,为接受新知识打好基础。 学生自行解决一部分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 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的求知欲引出课题,并且引导学生对产品质量关注和重视的理念 分解难度,逐层深入,讲练结合 熟悉仪器构造和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动手实验,观察颜色,对准确判定滴定终点打好基础 3

(第四层) 酸碱滴定过程(重点、难点)(板书重要步骤) 播放滴定视频,展示每一个步骤,关键点暂停讲解,播完一个步骤学生用蒸馏水跟随练习,教师指导纠正,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问,(比如滴定管中有气泡怎么办)练习了关键步骤。 (第五层) 酸碱滴定的应用 准备几个不同口味的苹果醋,先让学生品尝,然后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测定它们的酸度。分发实验报告,进行实际测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材料,然后完成实验报告。 (第六层) 滴定结果误差分析 公布所用样品的真实酸度,学生自查误差。 分组讨论问题: 二、分析误差的依据是什么? 三、哪些操作会导致结果偏低? 四、哪些结果会导致结果偏高呢? 汇总学生所分析的因素,教师归纳小结然后用误差分析题目进行练习和巩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知识落实,用熟悉的物品进行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主动探究加上典型练习,解决学生疑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汇总练习】试分析下列中和滴定操作错误引起的误差为什么 是括号内的结果: A.偏高 B.偏低 C.不影响 D.无法确定 1.洗涤仪器影响 (1)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 (2)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 (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4)用蒸馏水洗锥形瓶时瓶内残留有部分蒸馏水( ) 2.仪器操作影响 (1)滴定时滴定管活塞漏出标准液( ) (2 )滴定前滴定管液面略低于0刻度,记下读数( ) (3)滴定过程摇荡锥形瓶不小心将液体摇出瓶外( ) 四、归纳小结 以学生自由答辩的形式完成:酸碱滴定是一种——将本课内容条理—方法,原理是——-所用主要仪器有————滴化、整体化。答辩定的步骤有————易引起误差的操作有———的形式起到了回———常用————做指示剂。 顾和检测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练习1、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可选———— 作指示剂,终点溶液由——色变成——色。 选择能巩固知识2、在接近终点时,正确的滴定操作是( ) 提高能力的题目,A、溶液快速滴B、溶液缓慢滴入C、溶液一滴一帮助学生掌握重滴滴D、溶液半滴半滴滴入。 要的知识点。 3、用0.1mol/LHCL溶液滴定0.106g纯Na2CO3(摩 尔质量为106g/mol)至甲基橙变为终点(生成CO2),

4

约需HCL溶液为( )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滴定的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即C标准V标准= C待测V待测

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三、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由黄到橙;酚酞由红到无色。

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由橙到黄;酚酞由无色到浅红。

四、滴定操作和结果分析:依据和因素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效果不错,学生对滴定步骤和操作技能掌握较好。读数引起的误差学生分析有些困难,还要探究更直观的方法。

附预习提纲:

1写出HCL+ NaOH、 HCL+NH3.H2O 、NaOH +CH3COOH、

NH3.H2O+CH3COOH的反应方程式。 2、阅读教材85页材料中的例题

3、搜集有关滴定仪器、操作和应用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并加以整理,以ppt形式保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ts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