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 七 单 元 单 元 教案(青岛版)(DOC)

更新时间:2023-03-11 21: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七 单 元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内容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序号 7 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信息窗1学生购买礼物送给福利院小朋友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不含单元知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信息窗2学生到超市购物的场景,通过第一个红识分析 点问题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通过第二个红点问题学习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了学生学习购物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 与技 能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瑾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结合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 分配 4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序号 7--1 教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答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学会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术语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讲授法、探究法。 课件。 板书 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买文具盒要多少钱? 买笔记本要多少钱? 买钢笔要多少钱? 29×10=290元 5×40=200元 8×30=240元 单价×数量=总价 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用多少钱? 5×40=200元 5×40+8×30 8×30=240元 =200+240 200+240=440元 =440元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那你们知道购物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买多少,还需要知道一共要多少钱,付出一定的人民币以后还要知道找回多少钱? 课件出示信息窗1: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买文具盒要多少钱? 买笔记本要多少钱? 买钢笔要多少钱? 生2: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用多少钱? ?? 二、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求买文具盒要多少钱? 买笔记本要多少钱? 买钢笔要多少钱?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9×10=290元 5×40=200元 8×30=240元 指名说说列式的依据。 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买文具盒的总钱数 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买的本数=买笔记本的总钱数 每支钢笔的价钱×买的支数=买钢笔的总钱数 3.观察这三道题,你发现什么共同点? 都是用商品单个的价钱乘数量得到用的总钱数。 师:是的,购物问题都会出现这么几个量,单个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的个数叫做数量,所用总钱数叫做总价。(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4.概括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谁来说一说,刚才文具盒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 从上面的三道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提问: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 ÷ 单价=数量) 提问: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 ÷ 数量=单价) 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5.组织练习。 做自主练习第2题 三、探究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刚才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的关系,那么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定要多少钱? 5×40+8×30=200+240=440元 这个综合算式和我们以前的混合运算不同了,有三步,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 生答 :?? 小结:在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时,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加减的两边的乘法和除法可以同时计算。 即时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辩对错 自主练习第5题。 2.实际运用 自主练习第4、7、8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序号 7——2 教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交流 展示台 多媒体课件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要求还剩多少钱 200-58-4×20 ↓ ↓ 付出的总钱数-用去的钱数 =200-138 ↓ ↓ 一箱牛奶的钱+20包饼干的钱 =62(元) ↓ ↓ 饼干的单价×买饼干的数量 200-(58+4×20) =200-138 =62(元) 板书 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回忆,思考“法则” 1、先口算,再比较。 30+24÷6 100-60÷5 (30+24)÷6 (100-60) ÷5 90÷5+4 5×10-4 90÷( 5+4) 5×(10-4) 2.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问: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 师:遵守法则很重要,那如果要先算加法怎么办呢? 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算式中有了小括号,概念怎样计算呢? 问: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改变运算的顺序。 二、探究,掌握“法则” 1.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理清信息,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自由提问,师有选择的记录。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200元,买了一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 (1)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所有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要求还剩多少钱 ↓ ↓ 付出的总钱数-用去的钱数 一箱牛奶的钱+20包饼干的钱 饼干的单价×买饼干的数量 (2)列式解答。 预设1: 200-58-4×20 =200-138 =62(元) 预设2: 200-(58+4×20) =200-138 =62(元) (3).指名交流,说出每一步列式的理由。 (4).比较预设1和预设2,不同在哪里?到底要不要加小括号。预设1不加小括号,行吗? 预设1的列式计算顺序不对,根据上节课学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结果应该是222元,而刚才我们分析,应先求买牛奶和饼干的钱,再用付出的总钱数减去用去的等于剩下的。很显然,预设1列式不对。 预设2 是对的。 追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加上小括号。 师:那加上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及时巩固。 三、变式,熟练“法则” 1.出示练习题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2.出示练习题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 四、反思,超越“法则”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案 序号 7——3 教 知识与技能: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运算。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理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自主交流 展示台 多媒体课件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面包和蛋黄派单价的和:8+12=20(元) 巧克力的单价:20×2=40(元) 80元买的巧克力盒数:80÷40=2(盒) 板书 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说出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 24 ÷ 3 × 2+6 24 ÷ 3 ×( 2+6 ) 24 ÷ (3 × 2+6 ) 比较这三道题的变化,你有什么体会?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2:昨天,我们从图中得到很多信息,也提出很多问题,并在购物计算中学会了小括号的使用。今天,我们继续借着这幅图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课题) 出示:面包每包8元,蛋黄派每包12元。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和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80元可以买几盒巧克力?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求出什么? (2)生列式解答。 (3)小组交流后指派代表发言。 分步列式: 面包和蛋黄派的单价和:8+12=20(元) 巧克力的单价:20×2=40(元) 80元买的巧克力盒数:80÷40=2(盒)。 教师挑选同学们的综合算式,可能会有: 80 ÷(8+12)×2 80 ÷((8+12)×2 ) 80 ÷[(8+12)×2] 3.经历中括号的产生过程,揭示课题。 对第一种综合算式问:先算什么?8+12求的什么?对照分步算式看看有没有意义?第二步算80÷20,求的是什么?对照分步算式看看有没有意义?没有先算20×2,怎么办? 于是可能会有第二种方法:现在看看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有 2个小括号) 那该怎么区别呢?(产生中括号) 于是出现第三种综合算式:现在再来说说运算顺序。 针对另外几个综合算式问;怎么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4.探究运算顺序,明确表述形式。 现在算式里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该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呢? 你们能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把计算过程有条理的写出来吗? 巡视时请学生将不同的表述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三、练习,巩固运算顺序 1.练一练: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集体讲评并统计正确率。 2.题组练习,整理含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后交流。 强调:运算顺序很重要。 3.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进一步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中括号,它和小括号就像兄弟,帮我们解决了许多数学的运算问题,计算中可要注意它的作用哦!

课 时 教 案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案 序号 7——4 教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解决生活中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和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计算习惯,并能验算。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解决生活中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解决三步计算问题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计算习惯,并能验算。 自主交流 展示台 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我学会了吗 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一看,二想,三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多啊!那今天我们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大家愿意好好表现吗?(板书课题 ) 二、回顾整理 1.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有小括号、中括号时,该按怎样的顺序算? (1)举例说说,如计算?? (2)把分步算式合并为综合算式。 (3)根据指定的顺序给算式加上括号后再计算。 (4)判断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5)估一估,直接在得数最小的算式后面画√。 (6)比一比,看谁的计算能力强。 完成我学会了吗第1题。 2.实际应用 出示“我学会了吗”第2题情境图。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交流。 (3)小结: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一定要理清思路,列式时根据需要添上合适的括号。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1)729除以100与73的差,在加上46,和是多少? (2)58与26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2.学校预备了2100元订购20张课桌和40把椅子,已知每张课桌是67元,每把椅子是17元,准备的钱够吗?不够还需要加多少元? 四、质疑问难 本单元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想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对于三步混合运算,你还有什么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