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文学史(下)作业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11 21: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作业参考资料

作业1

一、选择题

1、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词人是(D)。 A.柳永B.秦观C.李清照D.周邦彦

2、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创作了大量慢词的词人是(B)。 A.陆游B.柳永C.欧阳修D.苏轼

3、?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B)的主张。 A.公安派B.前后七子C.唐宋派D.桐城派 4、《明妃曲》一诗的作者是(B)。

A.欧阳修B.王安石C.杨万里D.范成大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选自(D)的《浣溪纱》一词。 A.秦观B.柳永C.李清照D.晏殊 6、《游金山寺》一诗的作者是(C)。’ A.王安石B.黄庭坚C.苏轼D.文天祥 7、王禹偁是(A)时期的代表诗人。

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前期D.南宋后期 8、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出现(B)。 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前期D.南宋后期 9、?诚斋体?,主要指(B)的景物诗。 A.苏舜钦B.杨万里C.范成大D.刘克庄 10、强调?词别是一家?的词人是(C)。 A.秦观B.柳永C.李清照D.周邦彦 二、背诵、默写

1.背诵、默写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背诵、默写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名词解释

1、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2、豪放派: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3、婉约派:是与?豪放派?对举的宋词流派,因明人张綖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的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

1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成?词人之词?的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抒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站有重要地位。

四、简答题

1、简述宋词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代表诗人。

答:宋词的发展与宋诗的发展一样,可分为北宋前期、北宋后期、南宋前期和南宋后期,共四个时期。

北宋前期的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 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有:秦观、贺铸、周邦彦。 南宋前期的代表词人有:李清照、张元幹、张孝祥。 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有:辛弃疾、姜夔。 2、简述宋诗的主要特色。

答:首先,宋诗缺乏唐诗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的是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宋诗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其次,在创作风格上,宋诗多喜言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实,书卷气较浓,显得委屈精深;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

五、论述题

1、分析柳永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艺术特色。 答: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2、试以《念奴娇》(大江东去)为例,分析苏轼词之豪放风格。

答:上片以写景为主,由地及人,由概括到具体,展现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为下片怀古做了极好的铺垫。下片前六句着力歌咏周瑜,通过概貌与细节描写,称颂了周瑜儒雅的风度、杰出的指挥才能和非凡的战绩。?故国神游?以下从怀古回到现实,慨叹自己的政治失意,徒怀雄心。通篇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江山胜景和功耀史册的英雄人物相互辉映。通篇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3、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艺术特色。

答:(1)运用铺叙手法,巧妙地将眼前景、身边事组合在一起,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把作者的主观感情与自然景物、生活细节融合在一起,渲染烘托出动人的意境,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复杂心态和凄苦之情。

(2)此词发端七组十四个叠字,反复叠加,强化了凄苦心情的表达,充分展示了主人公极端悲苦的心理状态。

(3)词中四个反诘句,不时荡起波澜,强化情感的表达。

作业2

一、填空

2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1、南宋后期,江湖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这派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和刘克庄。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后期著名诗人,与苏轼并称?苏黄?。 3、范成大,字致能,晚年隐居苏州石湖,故号石湖居士。其诗题材广泛,田园诗独具一格。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4、《四时田园杂兴》为南宋前期诗人范成大所作组诗,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现存9300多首,其作品收在《渭南文集》和《剑南诗稿》中。

6、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擅诗文,以词名,长于比兴寄托,风格清丽婉约,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有《淮海集》。

7、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因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作词格律极严,被称为?格律派?大家。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兼有清丽明快或缠绵妩媚的风格。有《稼轩长短句》。

9、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一生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精通音律,善书法,诗文俱佳,尤以词著称。有《自石道人歌曲》。

10、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其诗文洋溢着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直抒胸臆、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正气歌》等。

11、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南宋著名文学家,兼工文章诗词,其文《岳阳楼记》为历代传诵之名篇。有《范文正公集》。

12、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词雅俗共赏,大量制作慢词,对宋词发展颇有影响。

13、宋代话本主要分小说和讲史两大类,前者多半是白话短篇;后者则多用浅近文言,且初具长篇规模。

14、金代文学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二、背诵、默写

1.背诵、默写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背诵、默写辛弃疾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论述题

1.试论姜夔词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姜夔词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将文人的幽情雅意援引入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恋情词),?健笔写柔情?,确立了以?骚雅?为核心的审美规范;另一方面,讲求词法,进一步完善雅词的表现艺术,为后来的雅词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先来看前者。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滞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所谓清空,大致来说就是用冲淡的笔调,用雅致而隽永的手法,避实就虚、遗貌取神,从而达到超逸空灵的艺术境界。以清空之笔写柔情绮思,正是姜夔恋情词的别开生面之所在。

3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首先,与传统艳情词惯用浓墨重彩不同,姜夔善于用冷色调来为炽热的恋情?降温?,赋予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脱尘俗的韵味,从而形成清刚峭拔的?骚雅?。他常用冷笔来处理恋情词和咏物词中的景与物,比如:东风冷、香远茜裙归。(《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冰魂寂寞无归处,独宿鸳鸯沙水寒。 (《女郎山》)缠绵、温馨的情感经过冷峭清幽之景的映衬和过滤,自然地呈现出一种清远空灵的色彩和情致,这种以冷清为美的?雅士?式审美趋向,就与传统恋情词的以艳为美大异其趣。姜夔词又多选择淡而隽雅的意象。除了传统歌词中常用的水、云、月等淡雅意象外,他还特别偏爱梅、柳意象。在姜夔的八十四首词作中,咏梅或提及梅花者达二十八首之多,咏柳或提及柳者也有二十五首。

其次,与传统艳情词的密丽质实不同,姜夔又常用虚笔写情,避实就虚,遗貌取神。用实笔写恋情,往往失之软媚或浮艳,正所谓?志之所之,一为情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张炎《词源》卷下),而即便是周邦彦,有时也在所难免。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旖旎缠绵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精神上的追求苦恋,从而将恋情进一步升华和净化。如: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却丝毫不提及这段情缘的具体情事,而只有梦萦魂牵、刻骨铭心的忆恋。寓实于虚,寄深悲于平淡的写法,使词篇别具清峭拗健、空灵蕴藉的情韵。

再来看后者。姜夔在处理词与乐的矛盾以及增强词的艺术表现力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与北宋周邦彦一样,姜夔也精通乐理,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长于音律,尝著《大乐议》,欲正庙乐?,又向朝廷上《琴瑟考古图》、《圣宋铙歌鼓吹》,并创作《白石道人歌曲》,对歌词合乐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白石词与乐的结合大致有两种方式,一为传统的?倚声填词?,即先乐后词,乐主词从;另一种是?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长亭怨慢序》)的一部分自制曲和自度曲,即先词后乐,词主乐从。无论是哪种方式,他都能作到词乐和谐,二者相得益彰。

2.简要说说《西厢记诸宫调》的成就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诸宫调在北宋就已出现。北宋以后,诸宫调继续流传于中原和南宋临安等地方,又有南之分,北方用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笛子。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西厢》结构宏伟,情节富于变化,它把原作不足三千字的传奇改为五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扩充为包含十四种宫调的一百九十三套组曲的有说有唱的长篇,全书分为八卷。它彻底改变了故事结局,把一出始乱终弃的悲剧改成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念。并增添了佛殿奇逢、月下联吟、闹道场、张生害相思、莺莺问病、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许多情节。同时,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人物形象也立体丰满了起来,不再单一刻板。因为这许多改动,崔张的故事在传奇性之外,又多了反封建这一主题。它的文学成就也很高。董词善于叙述,无论景物点染,气氛烘托还是情节发展都挥洒自如。

作业3

一、填空题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4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2、元杂剧的发展以元成宗大德年问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大都,后期创作中心转移至临安。

3、大戏剧家关汉卿,号已斋(或作一斋)。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多方向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尤擅长刻画女性形象。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举出三种即可)等。

4、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5、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著名文学家。《汉宫秋》是其杂剧代表作。他的散曲代表了元代元曲的最高成就。在其《东篱乐府》中,保存有小令104首,套曲17套。

6、南戏,亦称?戏文?,是宋代产生于温州一带而流行于南方的地方剧种,元末复起,发展而成为明代的传奇。

7、元末,高明创作的《琵琶记》相当著名,被后人推崇为?南戏之祖?。 8、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首推汤显祖,有中国?莎士比亚?之誉。他的《牡丹亭》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歌颂爱情的主题,是戏曲史上的杰作。《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

9、明清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徐渭[明],他的作品《四声猿》由四部短剧组成;还有杨潮观[清],他的《吟风阁杂剧》收短剧三十二种。

10、《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作家个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初刻本署名笑笑生,兰陵人。

二、背诵、默写《[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名词解释

1、元曲四大家:指元代四位戏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2、?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

4、公安派: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一个声势极为浩大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派系,由于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此命名为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四、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并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答:元杂剧以成宗大德(1297——1307)划界分为前后两期。蒙古灭金至大德为前期,大德以后为后期。

前期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代表作品有《窦娥冤》。 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移向杭州,代表作家有郑光祖,代表作品有《倩女离魂》。 2、简述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

答:(1)元代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广大群众需要一种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来表现矛盾冲突;社会矛盾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激动人心的素材。

5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2)元代城市日渐繁荣,市民逐渐形成固定的阶层,成为元杂剧发展的群众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为元杂剧的兴盛准备了物质基础。

(3)元代文人地位下降,一些人沦落于社会下层,参与杂剧的创作,提高了杂剧剧本的文化品位。

(4)元代封建礼教有所松动,为杂剧作者提供了广阔、宽松的创作天地。蒙古贵族的爱好与倡导,也是推动戏剧艺术发展的因素之一。

3、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答:元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体制特点主要有以下五点: (1)结构,一般每剧四折一楔子,楔子或臵剧首,或臵折前作过场。 (2)音乐,元杂剧用北曲演唱,每折的曲辞限一个宫调。

(3)角色,最基本是末、旦、净,末扮男角,旦扮女角,净演?花脸?和喜剧角色。

(4)表演,每折都包括唱、白、科。唱由一个角色主唱,其他角色只能说白或做表演动作。

(5)题目,每本结尾都有?题目正名?,末句就作为本剧题目。 4、简述《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答:(1)、人物塑造。善于把人物臵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紧密联系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刻画其独特的思想性格。

(2)、语言。以说话人直接讲述的语言把整个作品组织起来,无论叙事、写人或人物对话,往往寥寥数笔即神情毕肖。

(3)、结构。以主要英雄人物逼上梁山的道路为主线叙述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围绕?招安?问题描写了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

5、简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答:(1)、西游故事起于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其门徒所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了玄奘取经的事迹,其中穿插了一些弘扬佛法、神化玄奘的神话传说。

(2)、西游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神异色彩越来越浓厚、现存南宋刊印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诸文字的雏形,孙行者取代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

(3)、南宋至明前期,取经故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继续发展。 (4)、《西游记》最后成书于明后期。

6、分析[越调]《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

答:这支小令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于苍凉景色中,反映出旅人飘泊的愁思。作者精心地将一系列的景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末句以人情透入物态,融合画面,振起全篇,使画面给人以深远的联想。用最精粹的语言表达丰厚而微妙的思想感情,以最经济的手段构建最鲜明的形象和最完整的意境,声辞兼美,情韵无穷。

五、论述题:

1、分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性格及其社会意义。

答:窦娥是个淳朴善良的普通妇女,发誓恪守封建道德,最终却被宣扬封建道德的社会所吞噬。窦娥是封建时代开始觉醒的被压迫者的一个成功典型。在同邪恶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毫不妥协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作者还细致地刻画了窦娥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表现了窦娥的善良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不但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而且使窦娥的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分析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鲁智深形象的?

6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答:文章通过生动的情节,多变的笔墨,较为集中地写出了鲁达仗义疏财、见义勇为的品质,表现了他性格中粗犷直爽与细致机警的有机结合。全部文字大致可分为援助弱小和铲除凶暴两个部分,在作为重点的后部分,作者将白描与工笔结合起来,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将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痛快淋漓酣畅地表达了出来。

作业4

一、选择题

1、清代最流行的《水浒》版本是(A)。

A.七十回本B.一百回本C.一百十五回本D.一百二十回本 3、《镜花缘》的作者是(C)。

A.刘基B.吴敬梓C.李汝珍D.兰陵笑笑生 2、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C)。

A.公安派B.唐宋派C.桐城派D.阳湖派 3、以?神韵?论述的诗歌理论家是(C)。 A.王士贞B.李东阳C.王士祯D.袁枚 4、李梦阳属于下列文人群体中的(C)。

A.?台阁体?派B.茶陵派C.前七子D.后七子 5、《范进中举》选自(D)。

A.《喻世明言》B.《二刻拍案惊奇》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6、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要成绩。?六大白话小说?指的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7、下列作品中属于冯梦龙整理编纂的是(B)。

A.《初刻拍案惊奇》B.《警世通言》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 二、填空题

1、清代剧坛成就最高的是《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和《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当时有?南洪北孔?之誉。

2、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他的代表作为《三国演义》。此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存留至今。

3、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代的?嘉靖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的修订本最流行的版本。

4、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除代表作《西游记》外,后人辑集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5、吴敬梓,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又字粒民。因书斋署?文本山房?,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移居南京,定居于秦淮河畔,故自称?秦淮?。十年完成《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6、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困境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地从事《红楼梦》的创作。最后由于贫病交加,爱子夭亡,伤痛过度,书未成,泪尽而逝。

7、《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为高鹗续补。《红梦楼》是我国最伟大的古代小说,它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意义,所达到的高度的艺术水平,不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世界文坛上,亦是矗立的高峰。

8、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有《高兰墅集》。

7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

9、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一生著述甚丰,除《聊斋志异》外,尚有大量诗、词、赋、戏曲、俚曲和一些杂著,现有《蒲松龄集》。

10、《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二卷,近五百篇。 三、名词解释

1、清初?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位散文家,他们因清人宋荦与许汝霖编选《国朝三家文钞》而得名。

2、桐城派: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

四、论述题

1、试述明清小说的基本特点。

答:(1)明清小说由大众的集体创作到文人的整理加工,进而到作家个人的创作。

(2)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广阔。

(3)明清小说除了将文言系统内前代已有的传奇体和笔记体加以发扬光大外,又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创制了章回小说和拟话本。

(4)明清的优秀小说始终把塑造独特性格的典型人物作为中心课题。 2、试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答:(1)人物塑造。在广阔的社会背景里,通过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精心提炼和反复细致的描绘,如实地描写了当时社会上各式各样人物的本来面目,塑造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即使是出身于同一阶级或阶层的人,也都因其环境、条件和生活教养的不同而显出个性的差别;善于用大段的心理描写深入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有利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2)语言特色。以北方人民群众的口语为基础,并吸收了传统文言中尚有生命力的部分,突出的特点是准确、精炼、生动、流畅,色彩鲜明,富有表现力;人物的语言无不带有鲜明的个性,恰合人物的身份。

(3)结构布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府的衰败过程为背景,把大大小小的事件、矛盾冲突穿插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完整严谨;多条线索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展开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波澜壮阔,自然和谐。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h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