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神理论和体质研究探析中医肿瘤临证特点_刘浩

更新时间:2023-08-11 01:01: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5月第19卷第5期May2013Vol.19.No.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499



【理论探讨】

从形神理论和体质研究探析中医肿瘤临证特点

浩,林洪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以人为本,”、“重视体质,摘要: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神兼治同病异治”是中医肿瘤的治疗特色。立

足中医的临证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势,才能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形神理论;体质研究;肿瘤;临证特点

3250(2013)05-0499-02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来的

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类经·针刺临床实践,

类》中说:“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

;《内经》活,无形则神无以生”中说:“治病必求于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本”中记载:“当识因人因证之辨。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

”“以人为见,成效所由。故当以人为先,因证次之。

、“重视体质,形神兼治”同病异治”是中医肿瘤本,

的治疗特色。

1形神理论与肿瘤治疗1.1肿瘤患者的形神特点

“形”中医认为,是指人的形体,包括脏腑经络、

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肿瘤患者常见的形神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两方

但由于社面:一是患者肿瘤虽属早期或者治疗有效,

会压力以及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导致饮食、睡眠异常,体质下降,且不愿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二是肿瘤晚期或者明显进展,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放化疗治疗,机体正气损伤较重,患者渐失信心,精神、心理状

情志出现异常变化。态欠佳,

1.2形神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1.2.1就诊之始,安神为先《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

”真,四曰制泛石小大,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肿瘤

[1]

治疗的首要任务在于调神。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很多患者对肿瘤疾

,病充满恐惧,认为是“不治之症”承受内心与社会

的重重压力。临证应首先从心理上对病人进行疏导,科学恰当地介绍肿瘤知识,通过说理开导配合辨证施治,从改善患者饮食、睡眠、疼痛等症状入手,增强体质,为进一步系统、规范治疗创造条件。

基金项目:第四批首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京中

2011]47号)医科字[

△指导老师

作者简介:刘浩(1975-)男,河北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研究。

1.2.2形神兼治,以调和气血为要中医认

,临床治疗应重视患者形体与精神的相互影为响,注重调节二者的平衡,使之恢复和谐,形神兼治正是“以人为本”治疗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肿瘤患者,一方面要重视心理疏导与精神安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

;另一方面也要坚持“调形以安神”。《灵枢·伤肾”

”本神》中说:“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悲。肿瘤疾病

的控制和患者体质的恢复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使肿瘤患者获得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即使对于晚期患

如果能够采取局部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缓解肿者,

瘤进展,或者减轻癌痛等躯体症状,也会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有利于心理平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甚至

。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肿瘤强调形神兼治,往往以调和气血为切入点,因为气血是沟通形神的枢纽。一方面情志异

导致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进而伤常总是先伤气血,

及脏腑;另一方面,脏腑受损也会通过气血失调,影

云:“血气者,响情志变化。故《素问·八正神明论》

”人之神也。临床肿瘤病人多有气血亏虚、气滞血

瘀、气虚血瘀证候,从调和气血入手,使气血充足,运行条畅,有利于患者从抑郁、惊恐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也能促进机体在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后康复,减缓肿瘤的发展与转移。

2体质研究与肿瘤治疗2.1肿瘤患者的体质特点中医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与后天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

[4,5]

。着人体对病邪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体质研究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类型体

病理特点,不同体质对疾病的反应状态和质的生理、

变化规律。

[6]

张向农等对355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偏颇体质占82.54%;胃肠癌患者主要有阳虚质、气虚质不同,分

23.39%;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别占23.98%、

(42.93%),其次是阳虚质(5.76%)。夏仲元等调查33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气郁

[2,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500



2013年5月第19卷第5期

May2013Vol.19.No.5

质(31.85%)、平和质(22.32%)、气虚质(12.27%)、阴虚质(11.01%)、阳虚质(9.52%)、瘀血质(4.76%)、湿热质(3.27%)、特禀质(2.86%)、痰湿质(2.38%)。贾永森等认为,食管癌患者存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痰湿兼瘀血体质这3种不同的主要类型。

体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生理特性,但相对每个个体而言,由于受到疾病、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质亦经历了一个或快或慢的演变过程。如肝癌患者早期以气虚、气郁体质为主,肿瘤进展期以血瘀、湿热、热毒体质多见,肝癌晚期阴虚体质表现明显。体质类型与年龄也有一定相关性,男性气虚质以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女性气郁质和阴虚质则在30至40岁间的女性患者多见而气虚质较少。通过对肿瘤患者的体质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2体质研究是中医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临床上同一类型的肿瘤患者,由于体质不同中医采用的治疗方法往往有所不同。体质决定着证候的形成与演变,是病、证产生的背景和重要物质基

证候的产生无不系于体质,体质为本,病础。疾病、

证为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辨别体质即是“治病求

。本”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气虚质、气郁质及血瘀质这3种体质类型最为常见,临床上对不同体质肝癌患者所形成的证候应采用同病异治

即对肝郁脾虚证应予健脾益气、疏肝软坚;的方法,

对脾虚湿困证应予以健脾理气、化瘀软坚、利湿解

祛瘀软坚。毒;对肝热血瘀证应予清肝解毒、

不同体质的患者其肿瘤发展转归的倾向也有不同,这些也是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因素。众

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根本特性。郑同宝所周知,[7]

等发现,肺癌术后患者阳虚质、瘀血质更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特别是阳虚质患者表现为免疫功能紊

免疫监视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乱,

(上接第492页)《诸病源候论》中,有关于齿色、齿龈色、齿的感齿及齿龈形态等方面的论述,较之前的论述有很觉、

,大的进步。比如齿色,中风候中有“齿黄赤”虚劳

,骨蒸候中有“齿黑”坏伤寒候中有“齿黄焦”的记

中风候还以此来判断其病预后不良,为不载。其中,

。治。如“若齿黄赤,鬓发直,面土色者,不可复治”

“荣卫相搏,而坏伤寒候中则说,烦心发热,两目如

火,鼻干面正赤,舌燥齿黄焦,大渴,故过经成坏

。是为通过齿焦来判断疾病病邪性质、病”津液丧失与否的标志,应该说是后世温病学诊法中“查舌验齿”的萌芽。另外,牙齿历蠹候中还有“牙齿黯黑”的记载,并且明确了其病因病机是“风冷乘其经

则髓骨血损,不能荣润于牙齿”所致,命名为脉,“历蠹”。再比如论及齿龈,久水谷痢候中有“齿龈

、“齿龈紫黑”的记载,另外还提到了“齿龈生疮”

、“齿龈血出”、“齿龈落而脓出”、“龈肿脓汁肿”出”等等,其中有些为口腔科专有症状,而有一些

上调,激活肝细胞内细胞核因子,促使癌细胞转移到

[8]

身体其他部位。胡学军等对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3种体质预后不佳,尤其气虚体质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最差,故治疗时应遵循辨“体质”论治,对气虚体质患者应将健脾理气治法贯穿于治疗的全部过程。总之,由于体质差异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不一,因而用药、剂量也应有差异,可以通过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近年来,中医治疗肿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重视和认可,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肿瘤术后用于控制复发、转移,对于晚期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西医治疗不

,同,中医药治疗肿瘤更擅长“以人为本,形神兼治”

“重视体质,。在临床实践中立足中医特同病异治”色,方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优势,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纪立金,等.中医学之形神理论及其应用[J].辽宁中

2004,6(2):93-94.医学院学报,

[2]张家玮.论中医学的形神治疗观[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2008,15(1):36-38.

[3]李慧杰.《黄帝内经》形神合一养生思想探析[J].辽宁中医药

2011,13(10):21-22.大学学报,

[4]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

2002,8(2):6.学杂志,

[5]李秀丽,杨志杰,等.中医体质学与肿瘤的相关研究[J].世

2010,5(4):238-240.界中医药,

[6]张向农,王欣,王梅,等.355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

2010,17(5):13-16.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7]郑同宝,张征,蔚敏.肺癌中医体质辨证探讨[J].新中医,

2005,37(4):13-14.

[8]胡学军,龙顺钦,杨小兵,等.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体质调查分

2010,21(4):995-997.析[J].时珍国医国药,

09-23收稿日期:2012-

则可以望齿诊病。伤寒湿候中有“齿龈无色”的记

载,认为“病之候,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

。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如此皆为虫食其肛”有疮,

可以看出,面部望诊在此处共有舌诊、唇诊、齿诊等多种诊法被应用,可见当时诊法合参的思想和临床应用的水平。

《诸病源候论》另外,中多处提到望牙齿之形

,态,如寒食散发候中提到“齿牙摇痛”牙齿虫候提

,,到的“牙齿根有孔”齿挺候中的“齿根露而挺出”

,齿落不生候中的“齿损落”齿音离候中的“齿则疏”

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齿诊和中医口腔科的理论内容。

综上所述,除耳诊内容较少以外,从《诸病源候论》对病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面部目、口、鼻、唇、齿等都有详细丰富的诊法理论内容记载,对望诊法理论的充实和发展以及与临床的紧密联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2-09收稿日期: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e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