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舞看金星的女性意识

更新时间:2023-08-08 01: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现代舞看金星的女性意识

从现代舞看金星的女性意识

何为现代舞,为何而动,为何而舞;让舞动成为交流,还是仅仅抒发自我。激情、自由、开放、自我、冒险、求新、交流。显而易见,这些有关现代舞的形容词已经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清晰的轮廓。这些议题在现代舞产生到后现代舞或者后后现代舞的今天,被你来我往的现代舞台和舞者不断推翻更新排列重组,但依然在胶着中和自我否定中蓬勃发展,因此又产生了更先进的概念“当代舞”。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新生国家,饱含了乐观精神和自由观念。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现代舞不断地叛逆、造反与独立的行为,成了一种更新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时代的大启迪中,金星赶上了现代舞的蓬勃期,她在美国打下基础,继而远走欧洲,接受新一轮的裂变和洗礼,回归祖国,在一派洪荒的现代舞荒原上开始她的耕耘。

我用“洪荒”这个词很危险,可能会遭到内行的质疑,不怕,外行之于内行,辩证关系好比守旧和进步。

关注中国现代舞的启蒙和发展,当欧美的现代舞正如火如荼之时,以吴晓邦为首的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以“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被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拉开到今天,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与属于西方现代派艺术体系的“现代舞”,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明显差异性。再拿这些作品和香港及台湾的现代舞作《足尺》、《盲》等做一个比较,不难看出中国现代舞状况可以说依然一片荒原。

这片荒原在80年代后期,以艺术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和改革开放的城市广州为基地,产生了代表性作品《希望》,舞蹈呈现出崭新的舞蹈意象,生动、生命质感的舞动,好像现代舞魂终于徘徊于中国大地,寻寻觅觅。

金星来了。

金星的现代舞时代来了。她带着朦胧诗的自由和美感,印象派或者野兽派的激情,抛弃格律的束缚,彻底解放肢体,以自己的语言语境尽情舞蹈。

金星生于1967年的特殊中国,女性思想和女性意识是她成长的大环境里最鲜明最矛盾也最蛮横和尴尬的特殊历史时期。时间仿佛忽悠进入黑黝黝隧道,在期待光明出口的同时,在轰鸣的时代列车上,狭小封闭的空间里,在马上就被男权同化的女性意识里做自己自由飞翔的梦。

什么是女性意识,乐黛云教授从三个层次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机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的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第三是文化层面,即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

金星成长的大背景,幸运或不幸地被框架在新中国成立到文化革命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戴锦华教授在她的《涉渡之舟》绪论“可见与不可见的女性”里说:“以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为标志,中国妇女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被艰难扶植的女性性别意识却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历史时代和男性平分了辽阔天空,性别意识悄然流失,几近同化。这个时期的社会表象和机制使得女性的社会意识变得模糊甚至尴尬。一方面是能顶半边天的时代英雄式的外部展现,和男性在政治、社会、文化甚至心理层面的平权和抗衡,女性成为某种社会象征:党——母亲;祖国,母亲。当所有的时代最强音、浩大壮观的舞蹈都献给党和祖国的时候,真正的、迷人的、女性特有的阴柔和从属,那种微妙的保持两性世界互补的美好掩藏到不为人知的角落,慢慢蜕化成为心灵的另一场《半梦》。

金星是幸运的。我说她幸运,还在于“男性”这个标志在她成长的最初,带给她一种天生的类似“男性特权”的特殊馈赠。非常自然,毫无矫饰。一个被宠爱的小男孩在心灵成长

从现代舞看金星的女性意识

期所受到的关爱和优越感使得她的性格形成、发育乃至完善的最初,掺杂了女性所不可能拥有的仅属于中国社会对于男性所给与的骄傲、强势和自信。没有什么肥料比幸福的童年更能庇护稚嫩的生命,滋养根系健康且稳固地恣意生长。

从金星的作品来看她的女性意识,我们要先从她的舞蹈语言来翻译其从激情到成熟的微妙变化,同时,也从她的舞蹈语言看到真诚怎样和观众来了一次《红葡萄酒》式的醉痴迷。她像一篇日记、一则寓言,或是内心的自我对话...激情在红酒的渲染下终于逃脱旗袍的规矩,脱下高跟鞋,好多话好多事不也是观众迫切想说的想做的?这就是共鸣。

从激情到淡然,十年的探索,她舞来《海上探戈》。

她始终没有离开女人。在逐渐成熟的晕光里,由《序幕》里走失的午夜到记忆的独白,回忆层叠,倒叙出《四喜》和《雷雨》,女性的困惑与挣扎,抑或是爱情的苦苦纠缠和迷惘,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两情围困,生,死,爱。历史的绵延,生命的绵延,也是金星现代舞语言的不竭灵感。

《四喜》的题材由于中国社会特有的妻妾成群的阶级等级制度,成为一个有趣的命题,这个喜,终究是在无形的男权的核心家庭里如鱼得水的喜,还是女人对于自己从属地位的妥协,甚至麻木,或者再彻底一点,是对于这种从属地位的接受,她们的“喜”,从始至终处于“卑”的体位,无论如何,一种谎言式的自我安慰,使得这些卑微的女人在行使自己卑微的权力时,被畸形地引导进对同类的摧残和践踏。

再看金星的《雷雨》,繁漪在舞台上的挣扎控诉甚至妖娆的千娇百媚,无不体现着女性“在低矮的天空”以最大的破坏能量反抗着男权、父权的家庭核心,她可能被侮辱被侵害,也可能被消灭被同化——忍耐,如同“四喜”那样,活着,生着......

实际上,我们透过这一系列的女性塑造,仿佛看到女性在经历、经验、遭遇和命运上探究着文化传统上对于女性的命题。

金星把浪漫和缠绵闪电一样划过灵魂,《半梦》从金星选择以梁祝的音乐起,这个作品就已经触及女性意识的深度思考,当舞台一侧缠绵出那个红色的精灵,谁还怀疑在灵魂的深处,无不掩藏着一半热烈飞扬的精灵,但是在面对严酷的现实,另一半的梦仅仅只能承载在各自的女性本质里幻想和追求。在半梦里,不如说那是金星诠释女姓的一种理想的平衡的态度。那结尾的黄丝带,蒙太奇般带出来1971年《纽约邮报》关于黄丝带那个打动了几代人的,令人怦然心动的浪漫,爱——是不朽的传奇,穿越古今,没有界限,不分时空和肤色。

《半梦》在她看似流于表面的自我意识的后面,实则蕴藏了强烈的对于女性的怜悯和热爱,

正是产生于这种觉醒的爱之歌。

金星始终是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这个理想的坚持需要超人的自信和超人的忍受寂寞的能力。前面说了,她的自信一部分来自于生命最初的男权优势,一部分来自于她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个觉醒冲破几乎不可穿透的世俗的乃至亲情的大逆行,催生了她的二次生命。她曾经说,手术之痛是可以想象和忍受的。说她超强的忍受寂寞的能力,则来源于她对舞台的尊敬和热爱,尽情舞蹈过后,曲终人散,鲜花落寞,回过身去,分分秒秒的寂寞,才是属于她的“孤独旋转”时。

当她真正把自己重生,那种勇气和果断,恰恰反讽了男性强权的不可一世。每一双眼睛都是刀剑如丛,每一张嘴都是沙石横飞。她的境况好比独自求生的扁周,沙漠里倒下的胡杨,旷野里不甘枯竭的一线灵泉。

在她的身上我们还看到一种自觉的使命感,她是一个有别于“男女都一样”的铁姑娘的特定时代的英雄人物,她更是加有别于花木兰式的男性世界的入侵者,或者,幽默点如她自己说卧底者。她带着纯粹的自然的观察和体会,在无意识中实践着女性对男性世界的最彻底的揭示。在男性世界无障碍的穿行游历,为她今后成为真正的女性奠定了女性群体里少见的冷静和理性,当然还有冲破世俗的巨大爆发力,这就是为什么她在评委席上如此咄咄逼人,

从现代舞看金星的女性意识

又如此痛快淋漓,特别是,还如此受到人们的热爱。舞台无论在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它都是一个沟通和共鸣的媒介,人们被压抑被蛊惑的灵魂都期望横空一撞,至少在一瞬间释放了自己。而来自这风雨雷霆般的痛快,是金星的果敢。

冷静和理性,激情和无惧,这在现代舞的表达上太有意思了,你不能给她或者给中国的现代舞一个总结和定义。或者这种不准确,恰恰可以表达她一路不懈的追求和理念。她在不同的场合曾经无数次表述:跳舞就是她的生命。她用这种生命誓约一样的表达回答了:何为现代舞,为何而动,为何而舞;让舞动成为交流,还是仅仅抒发自我。

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来看现代舞,通过金星作品的呈现,我们不难找到几个重要的启示:第一:要以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调遣敏锐的思维和判断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当我们了解金星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动机,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被表现在舞台上,那就是活动的画、变换的舞台、旋转的图书馆,甚至是随意的行为艺术展示。

第二: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被赋予无限可能,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这一点,可以在《红与黑》、《脚步》、《记忆的独白》等里找到共鸣。

第三:要尽量的多看现代舞作品,欣赏时,要调动自身的第六感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现代舞已经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它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此种超快的自身品质导致一种创新的穷竭和某种慌乱。金星在探索,实践着。从上海舞蹈团最新一期的呈现我们可窥见一斑。

现代舞的语言是没有语法的,这有点像印象派的创作,要求具有专业性扎实的基本功,侧重艺术性的表达,金星说,这种表达不仅是技术,而是延伸到人的修养和生活态度。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简单概括,现代舞的语言表达就是“疗愈心灵”——用身体的舞动刻画出线条,再用观念充盈丰富的色彩,任你在空间的背景上,舞出一篇打动人心的“疗愈心灵的艺术”。

如果说《半梦》的思考还仅仅停留在青春作伴的激情和飞扬里,到今天的《海上探戈》她没有淹没在商业化一地鸡毛式的琐屑,也没有停止对行为艺术的思考,如何把握两种平衡,怎么办?可爱可敬的金星,她在商业和艺术间也插进现代舞的精髓:求新,冒险,自我,自由。于是我们看到隔行的话剧《暧昧》《尴尬》.继续她女性之旅的探索和探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r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