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王凯:城镇化历史-20130114

更新时间:2023-07-22 05: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回顾与质量评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士

2013年1月14日广 州1

1. 城镇化的概念和全球发展一般规律 2.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主要特点 3. 当前城镇化的成就、问题与质量评价 4. 城镇化发展趋势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1、城镇化的概念和全球发展一般规律1.1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 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场 所从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 在现代意义上,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据联合国《城市化报告》 (2010):1800年全球城镇人口5000万,城镇化率约5.1%;1900年城镇人口达2.2亿,城镇 化率约13.3%;2009年全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达34.2亿,人类进入城市时代。

纵观全球的城镇化进程,经 历了从西欧发端,逐步向欧 洲其他国家、美洲、澳洲扩 展,进而波及亚洲和非洲的 发展过程,并表现为四波浪 潮

珍妮纺纱机

蒸汽机

1.2

全球城镇化基本历程

第一波城镇化浪潮 受工业革命影响,首先发生西欧国家– 农村推力:机械化水平提高,大量剩 余劳动力,推动人口迁移 – 城市拉力:煤矿开发、钢铁制造和大 工业生产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经济繁 荣和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吸引人口聚集 欧洲工业革命和城镇化的传播

空间上呈现以英国为中心,逐步向周 边国家扩散– 独特区位条件:紧邻原材料和能源地, 良好的通讯设施,拥有大型劳动力市 场等 – 欧洲工业化和城镇化“金三角”

自19世纪开始,历时200多年,1950 年前后进入城镇化成熟期来源:[美]诺克斯. 顾朝林等译. 城市化,2009.

第二波城镇化浪潮 受殖民扩张、工业化发展和技术扩散 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发生在北美和澳 洲– 殖民动因:资源能源开发,剩余劳动 力转移,贸易消费市场扩张

– 活动类型:以工矿业开发等城市聚居 型活动为主– 移民政策对城镇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优化环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殖民统治与殖民城镇化的时期比较

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 国家,美国为典型代表– 大量移民持续进入城镇是导致城镇人 口比重不断攀升的主导因素以及城镇 人口自然增长

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历时近1世纪, 1950前后进入成熟期来源:[美]诺克斯. 顾朝林等译. 城市化,2009.

日本东京

第三波城镇化浪潮 二战后人口剧增、工业化大发展等因 素所

影响,主要发生在拉美和亚洲、 北欧、北非的部分国家 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类型,巴西、 墨西哥和日本、韩国为其主要代表– 巴西、墨西哥:采取较为单一的出口 替代战略实现工业化发展,大规模人 口盲目迁移,“过度城镇化” – 日本、韩国:通过战略转移、技术和 教育立国以及规划调控等有效政府干 预措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与促进

巴西里约热内卢

二战后迅速发展,历时半个世纪左右, 2000年以前进入城镇化成熟期

全球城镇化水平(2000年)

第四波城镇化浪潮 全球化背景下受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动力所驱动,以亚 洲和非洲为重点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城镇化发 展对全球影响深刻 – 共同特点:巨大的人口压 力,悠久的农业文明等 21世纪前后开始快速发展, 预计2030-2050年前后将进入 城镇化成熟期数据来源:联合国《城市化报告》.

经济增速(201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1.3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镇化是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聚居方式变化 现象,是一种社会经济的自然发展过程,不是人为的“推动”。

(2)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殖民(移民)扩张、服务业发展、 新技术应用等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业化社会主要受到工业发展、技术进步和就业等所推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 务业需求越来越大,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反过来对社会经 济的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 全球化、机动化、生态革命、信息化等也对城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世界各国城镇化存在一些普遍规律,但由于国情的不同、文化的差异, 以及所处国际背景不同,城镇化模式各不相同。 (4)受技术进步、不同国情条件等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呈现加 速趋势

受技术进步、不同国情条件等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呈现加速趋势

– 四波浪潮:200年 →100年→50年→? – 典型国家:英100年 →德80年→日65年 →墨45年→韩35年

“好的城镇化”与“坏的城镇化”– “好的城镇化”是有就业,生产力水平提 高,技术进步同步,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不 断提高的城镇化; – “坏的城镇化”是农民失地、就业不落实,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居环境条件差的城 镇化。

1854年9月伦敦索忽区(Soho)霍乱病死亡者的分布 状况,表明了霍乱的发生与布罗德街上一个受到污染 的供水机井之间的联系。这就强调了为英国正在增长 的城市居民供应清洁用水的重要性

2、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主要特点2.1 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四个主要阶

第一阶段 (1949-1957):工业化推动下 的城镇化较快发展 城市建设强调为工业服务– 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建设

有计划的人口有序流动(招工)– 国家主导,人口自由流动 与国家的计划分 配相结合,住房、福利制度相配套,城乡关 系相对和谐

城镇化率提高相对较快,工业城市发展迅 速– 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15.4%,年均0.53个 百分点(“一五”口径0.59) – 新建8大重点工业城市,改建、新建一批工 业城市

“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业城市建设:工业与城市匹配

信息来源: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1990.

第二阶段(1958-1977):大起大落之后陷

入长期停滞 先“大跃进”,后压缩城镇人口 – 1958-1960年从15.4%猛增到19.8%– 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及国民经济大 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消减基本 建设、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三年不 搞规划”

大庆模式:非城市化工业化道路– “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 活”,“干打垒”

三线建设:“不建集中城市”– 1964年开始三线建设,”分散、靠山、隐 蔽”→”靠山、分散、进洞”

文革期间:基本陷入停滞–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2-1977年连续 16年保持在17%

第三阶段(1978-1994):改革开放东南 沿海城镇化率先发展

农村改革突破,奠定城镇化基础– 较短时期内解决了温饱问题 东南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大发展 – 1979年试办深圳、珠海、厦门、汕 头4个特区,开放广东、福建2省; – 1984年确定14个沿海开放城市; – 1985年开辟珠三角、长三角、闽南 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90年浦东开发 – 1991年审定26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 区,开放北部4个边境口岸 –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开放 沿边、沿江城市,开放内陆地区11 个省会(首府)城市

城市发展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 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22字方针)

– 197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 工作的意见》:“控制大城市规模, 多搞小城镇” – 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国家 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 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第四 条)

“八五”计划(1991-1995):首次出现“城 市化”概念– 有计划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 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28.5%,年 均提高0.62个百分点来源:杨保军.城市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2009.

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深化(1988

年宪法修订后试点) – 1994年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 革的决定》,1998年住房分配货币化, 房地产异军突起 –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国 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机动化逐步发 展 – 1994分税制改革,塑造了中央政府与地 方政府的独特关系,激发市场活力

经济全球化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快速融 入全球化的市场体系,形成外向型城镇 体系空间格局

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五”计划(2001-2005):推进城镇 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 施城镇化战略–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坚持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 妥地推进城镇化 –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坚持走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 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连续16年城镇化高速发展– 城镇化率从29.0%提高到51.3%,年均 提高1.39个百分点(2000年以后1.5) – 2011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人 口规模约6.7亿。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 治 经 济 社 会60 50 40

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 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安徽小岗村

十四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个特区

小平南巡 首提城市化 分税制改革 汽车产业政策 宪法土地有偿 实物分房 房改深化 内陆开放 3个沿海开发区 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入世 26高新开发区 14个沿海 海南特区 4边境口岸 天津滨海 重庆直辖 西部大开发 开放城市 中关村 浦东开发 火炬计划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两型社会 和谐社会 十七大-生态文明 五个统筹

两 新 江 区

星火计划

科教兴国

奥运会16 14 12 10 8 6

3020 城镇化率 10 0 工业化率 GDP增速

4 2 0

五五1978 1979 1980 1981

六五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七五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八五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九五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十五2002 2003 2004 2005

十一五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城镇化发展(1978-2010) 第三阶段 1978年-1994年 第四阶段 1995年至今

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1949-2010)

第一阶段 1949-1957

第二阶段 1958-1977

第三阶段 1978-1994

第四阶段 1995-2010

2.2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明显有别于其他发 展中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必须基于对中国特殊国情及其城镇化发 展问题的关注和应对

基于对全球、中国城镇化发展历史进程及中国特殊国情条件的认识,其 城镇化发展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大国城镇化 – “候鸟

式”城镇化 – 政府主导的城镇化

– “三农”问题高度敏感条件下的城镇化小结:多重矛盾复杂交织的城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s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