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03 07: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任教教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指针,以《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为切实做到从具体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条件,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第一期学生,有以下特点: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 三、教材分析:

各课内容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全册共27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有所变化:

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3、各学习领域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它们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综合。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2、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4、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课 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技能性目标: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情感性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创新精神.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作了如下设计]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

教具准备:线.鱼.陶罐.服饰的线条作品,学生的作品,双面胶,通知,奖等 学具准备:油性笔,线,服饰的外形作品,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1孩子们好!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些朋友,是--?(线)对。 2我们和它玩一玩?

3教师拉的直直是---?变换方向(直线。横线,斜线,竖线)教师把线打一个结,变成了(曲线。漩涡线,波浪线)还可以变出很多很多的线条。(教师板书:各种线 ) 4我们这些线朋友能不能干?让我们一起再呼喊他们的名字。

5它们还有更能干的地方呢,想不想知道呢?好的.那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这一课。出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情景创设[

师1孩子们,除了这些线条.你还在其他什么地方见过什么线或线条?他们在和我们捉迷藏游戏

呢,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 ,就在你们的课桌下身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2出示课件中的欣赏:生活中的线条和动物身上的线条,并问线在哪里?(蜘蛛,大桥) 2我们班的孩子真会观察!教师奖励你们一下,给你们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教师出示一个手工制作的通知:通知,本喜羊羊服装有限公司现向全球少年儿童征集优秀服装作品.要求服装花纹独特新颖丰富,选中者可有丰厚的奖品喔!)

3这个消息太八十了,老师都想参加,你们想参加吗?我们的孩子真棒真自信。好的那我们就用这些线条去装饰花纹,如何?(教师手指各种线条)

4可怎么去装饰才更好看呢?让我们先去学习学习优秀的大师作品吧。

三.作品欣赏[

师1 让学生翻书手指到第2页《坐在柳条椅上朵拉.马尔》的作品.教师介绍毕加索创作该画的

背景{夸张手,疏密线条的脸,.缝制材料的大帽子等},学生回答问题: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用了那些不同种类的线?哪些线条特别的吸引你?这些线是怎么组织的?(教师简单板书对比强调:一种线一个地方多次使用后再换,挨着的地方又变化其他线条这样才美,解决教学难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优秀学生作品。并回答3个关键问题:

A找到了哪些线条,是怎么样组合的?(直线.狐线.折线.交叉线.螺旋线等这里可通过语言简单继续巩固教学难点)边欣赏边思考

B同一种线在画面中如何运用呢?(方向应有不同,粗细应有变化)同桌讨论 C这两张作品那张更好,为什么?(疏密的不同影响画面的效果)当小老师

3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四.教师演示

1看素材

2出示并粘贴鱼.陶罐作品和学生作品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条为服装进行装饰 ..呼应参赛作品的要求。 4教师演示: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种简单有趣的线条变法

A:画(也可不画)边缘线 B:选地方先分大块。

C;教师示范其中一块就可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了。 5请拿出你的服装作业和油性笔。(巡视一圈后根据学生创作情况可作针对性的示范)

五.创作表现

师:1请同学们用今天所欣赏到的线条为自己的服装设计最漂亮的花纹,看谁最先进入初赛。(教

师板书:进入初赛作品有:)

2多媒体屏幕显示作业要求和适量的音乐声。

3教师巡视辅导并及时表扬有新意大胆用线注意疏密很有美感的学生。

六.展示评价

师:1我们请学生为入围的作品投票,并且可以说说为什么投给这一张作品?

2选出票数最多的作品代表我们学校的小朋友参加喜羊羊公司的比赛。恭喜恭喜! 3我们精彩的世界无处不是线条构成,我们的画面也是离不开线条,没有了线条,感觉好

事没有了脊梁。没有了线条,感觉平淡无奇,在这看似平凡的线条中却藏着如此丰富的变化!请回家为你的宠物小猫小狗狗设计一件花衣服。

第二课 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准备:

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新课。

(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

(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 (3)教师板书:塔

(4)在拼摆中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做塔的什么部分。 2.看书。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开书第4、5页。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2)分组讨论。请各组商讨后选择讨论问题: ②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③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3)请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4)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知道的塔呢?请你介绍给大家。 3.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怎样让塔更美观? 4.布置作业。

(1)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 (2)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颖,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3)教师巡视,给学生提供帮助。 5.作品交流。

第三课 捏泥巴

知识技能目标:

1.在学习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 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捏泥巴是很多同学喜欢玩的游戏,弄一些土,再打来一小杯水,用水和着土,等到软硬适中,就成了泥巴。今天,我们就来感受捏泥巴的乐趣。 板书课题:捏泥巴。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一)、欣赏原始时代的陶艺作品。

1、这些器物的造型让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吗? 2、哪个部位的造型让你觉得非常新鲜有趣? 3、古代的先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塑造的? (二)、组织学生交流:

1、看到这些奇妙的艺术品,你忽然想到什么样的造型?

2、这些造型是受到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变形方法:压、搓、揉、捏。 造型方法:手捏法、盘条法、板泥法.

1、试一试:可以用哪些方法捏制成不同的形状? 比较浅的器物怎样捏?比较深的器物怎样捏?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己想象,捏一件小器物。 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展示、评价。 四、归纳拓 展,审美升华. 捏泥巴儿歌

一块泥巴,朴实无华。寄与真情,用心捏它。 父母双亲,勤劳伟大。捏成你们,献我心花。 捏一我来,捏一个他。天真无邪,快快长大。 秦砖汉瓦,盖成大厦。捏之成形,建设国家。 巍巍长城,江山横跨。捏之成形,保我华夏。 两岸人民,本是一家。捏个船儿,跨越海峡。

捏个希望,笑笑哈哈。快乐成长,建我中华。学生欣赏。 了解白陶鬶的外型结构,感受其奇特而有趣的造型

第四周

第四课 小扇子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扇子的不同造型及不同用途,感受扇子的艺术美、生活美。在欣赏体验、想象变化、交流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中体会扇子的艺术美、生活美,运用多种材料设计不同风格的扇子 教学难点:材料的巧妙利用

准备工作:教师:标题、音乐、范作、图片、照相机、不同材料扇子 学生:剪刀、双面胶、各色硬纸及包装纸、筷子等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位人物手上那的是什么扇子?(图一)这位古时的淑女拿的是一把精美的团扇、(图二)温文尔雅的书生拿的是折扇、(图三)拿着鹅毛扇的是沉稳儒雅的诸葛亮、(图四)衣衫褴褛的济公拿的是一把破芭蕉扇。

二、扇子文化

(1)你知道扇子最早出现在那个国家?

小结:扇子最早出现在我国,几千年来,扇子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物品, (2)扇子有哪些用途?

能给人带来凉爽的风,那么扇子还有什么用途呢?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到了扇子的使用? 小结:房间里挂着大扇起美化装饰作用、舞台上人们拿着扇子跳起欢乐的扇子舞,古时皇帝出行时后面有拿着大扇障的宫女,起仪仗队的作用。扇子还起道具作用,(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出现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更显出他运筹帷幄、镇定自若的神情),还有想象中神奇的扇子,孙悟空过火焰山时用芭蕉扇扑灭了大火。

三、扇面欣赏

从古代到现代,扇子的画面设计是丰富多彩,我们来看一看(图1)有精美细腻的“豆花蜻蜓图”、(图2)有素雅的山水画、(图3)有书法艺术、(图4)有艳丽的图案艺术。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画来美化,为什么? 四、揭题

我们看到的扇子有羽毛扇、纸扇、木扇、丝绸扇、塑料扇等,那么我们今天要用不同的材料

自己来世纪一把漂亮的“小扇子

1)、外形变化

扇子的形有圆形、苹果形、葫芦形,那么还有什么形呢?那些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师作简单点评。

2)、超级“变变变”

胖胖的圆形可变成小瓢虫、还可变成什么?学生说,师板画。板示其它几种形的变化``````` 3)、自学教材

教材上是怎样来设计小扇子的,有那些造型,用那些材料呢?生交流讨论。 4)、材料展示

同学们也带来了做小扇子的材料,有没有和书本上不一样的材料,你觉得用什么做扇子最合适。

小结:我们可以用报纸、包装纸来做折扇,用色卡纸、塑料来设计几何形、动物形的扇子。用筷子、铅笔、吸管来做扇柄。用画或剪贴来美化画面。

五、布置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 (1)创新

(2)合作或独立完成 (3)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创作

3、指导学生作业,及时表扬创新“闪光点”

第五周

第五课 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并能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造型设计与装饰。 2﹑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并使学生感受时钟与生活﹑ 时间与学习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以及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 谜底 钟表

2、导入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感知引导,探究学习。

1、欣赏各种钟表,了解钟表的构造,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 ﹙1﹚、欣赏古代的计时器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但是,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 <课件:古代计时器图(水运仪象台、日晷)> ﹙2﹚、欣赏生活中的钟表(各种形状的小钟表)

师: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钟表的造型和功能越来越完美。<课件:现代钟表图(各种造型的小钟表)>

哪个钟表你最喜欢?能说一说理由吗? [ 引导从造型和色彩上分析 ] ——米老鼠外形的、方形、三角形、 ﹙3﹚、总结钟表的组成部分

师: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都有哪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呢?(观察资料中的各种钟表) ——都有钟面(表盘)、表针(时针﹑分针﹑秒针)﹑十二个数字(表符)。 2、了解钟表制作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师:同学们,古代的计时器是那么的神奇,而现代的钟表更是多姿多彩,花样繁多。接下来来欣赏我们小伙伴设计的小钟表吧,你们看: (1)、欣赏一组学生作品

他们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你觉得哪个地方做的最巧妙? 分析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作品中有的是用废弃的一次性口杯制作的,有的是用旧挂历纸制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这些钟表图片和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是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开阔思路。) ﹙2﹚、思考: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

(2) 找一找,有适合做钟面材料的面朋友、有适合做表针材料的线朋友、有适合做表符材料的点朋友?如何巧用材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3﹚、出示教师范作:(将范作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 拆一拆、 说一说 ,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小钟表需要几个步骤? 步骤一:制作钟面。 步骤二:制作表符。 步骤三:制作表针。 步骤四:添加装饰。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会更加长久和牢固。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创作表现、展示评价。

1﹑师:我们欣赏了大设计师们的作品,还有老师亲手制作的钟表,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们都坐不住了,是不是也想当一回小设计师?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独特新颖的钟表呢? 出示作业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都来当小设计师,以最快的速度为钟表店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钟表!看看谁的钟表造型最别致,色彩最艳丽,创意最独特。 2、作品展示。

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同学们,老师非常高兴,因为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不仅是小艺术家,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钟表,而且还是小评价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评价也很到位,你们的表现真棒。 教学总结: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感谢漂亮的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吧。

(设计意图:作业展示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对作品的自评、互评,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我被认可,同时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体验到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六周 第六课 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 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 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 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虫躲在大树下,

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过来,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 自然界的变化。 2、 人怎样躲雨。 3、 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 书本中的插图。 2、 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第七课 百变团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指导学生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剪纸语言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三、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剪刀、示范作品、正方形彩纸。 学生:正方行彩色纸、剪刀、胶水。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二)、创设情景 1、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春节序曲》。

师:听!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 生:热闹的、快乐的、好像是在过新年

师:对!这是一首《春节序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明天是元旦,新年到了,你们想好怎么样布置自己的教室了吗?

生:挂彩灯、挂彩练、吊拉花、用气球玩具 师:大家讲的对!那么窗子可以装饰些什么呢? 生:窗花

师:过去人们过年过节时,除了贴春联、挂福字、年画,还喜欢贴窗花,给我们生活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师:美丽的窗花不但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我们象山丹? 2、提示课题:

师:窗花的种类很多,就外形来看:有方形的、三角形的、有圆形的等等,像这种外轮廓是圆形的,花纹又重复出现的窗花,又叫团花(点击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学剪团花,学会以后可以把我们的教室装扮的更美更热闹,大家觉得怎么样? (三)、大家一起研究 1、独立尝试:

师:看这就是剪团花的秘密,你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看懂这些图示吗? 生:会!

师:那么请大家用带来的废纸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聪明! 2、发现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尝试团花的制作。

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困难了吗?

生:我剪出的团花分散成了好些碎纸片。(师投影展示学生的问题作品)

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团花为什么分成几大块,是折的不好,还是剪的不对?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

师:(汇报讨论结果)哪组小朋友找出了团花分几大块的原因? 生:我们组研究的结果认为是在剪的时候没有找准中心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示范:折和剪都有关系,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剪得时候一定

要看清楚哪儿是中心点。

师:现在大家懂了吗?那就让老师考考大家吧!(点击课件)哪种剪法不会散? 师:刚才剪团花时还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剪的团花外形不圆,不知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团花外形剪的更圆。

师:是啊,真奇怪!一样的折法,外形有方的、圆的呢?怎么会这样?(实物投影作品)。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刚才两位小朋友讲得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实验验证一下吧!请六人小组打开第一个秘密纸包。

师:一人拿一个折纸,数一数你手中的纸折了几次?请告诉你小组里的同学。(提醒:可以拆开再折回原样)

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数出的结果。(我们组数的结果有2折、3折、4折、5折) 师:同意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师取一张大纸在黑板上折,由学生来数)

师:我们在折纸上还能发现一条黑线,请大家沿着黑线剪一剪,然后把它展开,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们榉⑾至耸裁疵孛埽?br>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交流。 生:我发现纸上有折痕。 生:我发现有一个是菱形的

生:我发现它们有一个规律,折的越多,剪出的外形越圆。

师:大家找的秘密可真多,其中折的折数越多,剪出的外形越圆,这是剪好团花的重要秘密(点击课件)

师:那么这个折? 肆秸鄣耐呕ň兔挥邪旆ㄊ鞘顾涞酶擦寺穑壳敫餍∽樘致垡幌拢忻挥懈玫募舴ㄊ沽秸鄣耐呕ū湓病?br>师:(根据学生所说的,示范并总结)可以剪弧线的方法。是不是比原来的要圆?那么这些圆纸片算不算是团花呢? 生:不是的,还应该有花纹。

3、欣赏——学习借鉴(了解剪纸的语言)

师:对!加上花纹就才是一个完整的团花。(点击可件)看!多美的一个团花呀!它有那些花纹组成的?你能把你找出的花纹指给大家看吗? 生:我找到了月牙纹。 生:我找到了梳子纹。 生:我找到了柳叶纹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不但找出了花纹,还为花纹取了有趣的名字。

师:(比较团花、认识花纹和镂空的大、小、多、少对团花的影响)看!这两个团花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个,因为这个团花花纹种类丰富,觉的很漂亮。 生:我喜欢这个,因为这个团花花纹镂空的大小匀称。

生:我喜欢这个,因为这个团花花纹反复出现次数多,看上去特别美。

师:(结论)花纹种类丰富的漂亮;花纹镂空大小匀称的美丽;花纹重复次数多的好看。 师:花纹重复次数的多少跟折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思考。

生:有,折数多,花纹重复出现次数也多。 4、总结 (1)考一考

师:到现在为止,你们学会剪团花了吗?那就让老师考考大家吧!(点击课件)你能把团花的制作过程按顺序排列吗?

(2)回顾知识点

师:看来大家真的学会了,经过大家的团结合作,我们找到了剪团花的基本步骤和剪好团花的窍门:找准折剪的中心点。

折的次数越多,剪出的团花外形越圆;也可用弧线剪。 折数越多,花纹重复次数多而美。 5、了解团花的历史及作用 (1)团花的历史

师: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灵巧的手剪出美丽的团花剪纸,美化生活,是我国民间剪纸中最古老的形式。(点击课件,展示各种颜色、款式的团花) (2)团花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作用

师:团花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可以装饰窗子,看!团花还用在了哪些地方?(点击课件)邮票上、婚礼上、杯子上、 )哇!原来小小的团花在生活中的用途还真不少呢!

(四)创作实践、展示评议 1、明确任务

师:那么就让我们用团花装扮一下这个美丽的纸花瓶,怎么样?(师出示纸花瓶) 师:瓶子上方的团花怎么贴会比较美? 生:要有各种颜色的团花才好看。

生:团花应该有大小、有疏密变化,画儿会更美。 生:团花不能太多或太少,要有疏密变化。

师:大家讲的太棒了,让我们各小组齐心协力装扮出一个漂亮的瓶花,请大家打开第二个秘密纸包,那里有你喜欢的纸。 2、游戏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 师巡视辅导

3、展示瓶花、自由参观。

师: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也可以谈谈自己作品中最满意的地方。 生:我觉的我们组的瓶花最美,因为团花的颜色丰富。

生:我觉的我们组的瓶花最漂亮,因为团花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有大小变化。 生:我觉的我们组的瓶花最好,因为团花的外形都很圆。 生:我觉的我们组的瓶花最好看,因为团花最多。

(五)发散思维

师:大家准备把剩下的团花怎么办? 生:我会美化自己的教室。 生:我想装扮自己的卧室。

生:我想送给我的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好棒,在老师的眼里,你们真像是小小的剪纸艺术大师。老师相信在我们的装扮下,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美好! 师:下课!

第七周 第八课 摆花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形的世界,锻炼手的灵活性,明确有规律地排列组合能使普通造型更具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利用自然物、人造物,通过排列组合方式进行造型游戏,锻炼手、脑、眼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形与色选择设计、排列组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认识、发现身边的日常用品中各种物象的外形、色彩特点,利用这些物体排列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利用物体的形与色进行排列组合。

学生:教材、课前搜集糖果、钥匙、硬币、夹子、扣子、曲别针、坚果等生活中的物品。 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做好上课准备 稳定情绪、集中精神 (二).新课。 1.请学生欣赏图片。

2.请学生辨认手中的卡片的形状。

①学生摆一摆,想想除了自由摆放还可以怎样摆放? ②这样摆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 ③物品的摆放有很多种情况,你还能摆出什么不图案? 3.可以用什么物品摆出花样来呢? 4.引导学生感觉不同质地的物品的不同。

师小结:物品有不同的质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把不同的物品摆放出好看的花样来. 5.组织学生观看优秀作业。 (三).学生实践。 教师继续启发思维。

(四).小结拓展: 1.展示欣赏学生作业。 2.摆花样你都可以在哪里用到? 请说出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学生将带来的物品自由摆放。说说它们都可以怎样摆放? 学生有规律的摆放. 学生欣赏

接触了解不同材料。 进一步启发创新。

学生通过多种媒材和造型语言,来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排列、节奏、韵律、对比。 和谐、均衡、对称等造型法则。 板书设计 摆 花 样

第九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进行简单的再创作。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使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生活中发现并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2、拓印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范画、油画棒、凹凸不平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为学生变魔术,把一张白纸变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观察分析老师是怎样变出来的,得出结论:纸的下面有带花纹的、凹凸不平的物品。

2、教师请学生用手触摸物品的表面,感受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

3、教师总结魔术的奥秘,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用笔划画就能把它印下来,这个魔术的名字就叫“拓印”,引出课题。 (二)、亲身体验,探究方法。 1、探究活动一:摸一摸,找一找。

(1)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身边有什么物品是凹凸不平的?说一说是怎样发现的。 (2)学生交流、汇报发现的可以拓印的物品。 2、探究活动二:试一试,印一印。

让学生用拓印的方法把这些物品的痕迹印下来。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探究拓印的的方法与技巧。 3、探究活动三: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学生拓印的作品。教师提问:在拓印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拓印的方法。 4、探究活动四:找一找,印一印,说一说。

(1)请学生再找一找在教室里可以采集到哪些痕迹?学生观察、汇报。

(2)让学生拿着纸和笔下地去采集教室里的痕迹,教师对学生提出纪律要求和时间要求。 (3)学生展示、介绍自己采集的痕迹。

(4)提问学生:当你采集完这些痕迹,心中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三)、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教师出示几幅在家里采集的痕迹请学生欣赏,提问学生:除了教室、家里,生活中还有哪些痕迹可以采集?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汇报生活中可以采集的痕迹。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其它可以拓印的物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联想应用,拓展思维。

1、教师提问学生:我们采集到的痕迹能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树叶拓片,请学生说说它象什么?你能想到什么?

2、教师在树叶拓片上进行添画,使它变成不同的形象。

3、教师展示学生用采集的痕迹进行想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想一想还能用什么表现方法,把采集到的痕迹变得更好看、更有趣。 (五)、愉快表现,合作作画。

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想象创作,大胆表现。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教师请学生评价:你认为哪幅画有趣?为什么?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学生以互评、自评为主。

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身边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她、创造她。

第八周

第十课 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3、情感目标:了解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功能,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随堂欣赏法、比较欣赏法等 手段:视听教学手段、人工智能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设问内容: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我们来一起做个小游戏,请你在我的描述猜出一件物品, 1、这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 2、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

3、他有各种形状,颜色也丰富多彩 4、我们喝水时也要用到它

学生行为:猜谜并逐渐靠近答案。(杯子)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杯子的设计(出题) 二、第一环节 赏析探究 1、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

问题设计: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小小的杯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它。那就请你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个杯子,(用手指示贴着的杯子他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行为:杯体、杯把、有的有盖子 . 教师追问:杯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行为:杯体盛水,杯把手握,盖子可以保温也可以防止灰尘 2、小组分析

问题设计:今天我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各有特点的杯子,那你找一找这些杯子特点在哪里?它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请小组一起找一找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问题设计: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闹,哪组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杯子特点在哪?

第一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一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保温杯,它可以保温。 问题设计:

1、我们都知道钢是很容易导热的,那这个保温杯为什么会保温呢? 2、是什么材质的?

3、两层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温,对吗?

4、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过滤网)

学生行为:观察分析杯子的设计可以总结出,材料的特性。以及杯子滤网的设计可以让茶叶喝不到嘴里。

5、那你觉的这个杯子谁用最合适呢?

教师导语: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下面看看其他组又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层次:学生行为:汇报 (第二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玻璃杯,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材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s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