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1998-2009附答案与页码

更新时间:2023-03-17 08: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实验心理学 试卷

(考试时间:4月18日下午2:00--4:30)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l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是( C )P7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或叫额外变量 D.被试变量 2.在用图表示实验结果的时候( B )P12

A.当只有一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横坐标上表示 B.当只有一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纵坐标上表示 c.当有两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横坐标上表示 D.当有两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图内用线条表示 3.属于练习阶段性的实验适合于运用( A )P18

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组内和组间设计均可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可以配成( D )P104 A.5对 B.10对 C.15对 D.20对

5.实验证明,刺激不同的感觉道的简单反应时不一样,就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相比,反应时最快的是( D )P112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6.从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 D )P111

A.选择反应需要的时间 B.邓德斯反应时间 c.B反应时间 D.辨别刺激需要的时间 7.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 C )P132

A.空间辨别能力 B.运动速度的辨别能力 c.时间辨别能力 D。强度的辨别能力 8.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是( C )P162

A.双眼水晶体的调节 B.双眼视轴的辐合 C.双眼视差 D.结构级差 9.彼得森认为他的实验证实了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 A )P178

A.信息的自然衰退造成的 B.信息的干扰造成的

c.新进入的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强度减弱造成的 D.时间和干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P285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不能得到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结论,但人们还要运用它,这是因为(ACD)P52

A.有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不道德的,只能用相关的方法来研究 B.它能提供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 C.现实生活提供了大量事物之间相关的资料

D.有时人们只需要知道两种测量的相关就够了,勿需知道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12.颜色混合的种类包括(AC)P139

A.色光的混合 B.相加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 D.相减的混合 13.测定幼婴的言语知觉,莫菲特和其他研究者们采用的指标有( ABD )P216

A.心脏节律的变化 B.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C.视线的转移 D.吸吮动作次数 14.按照费斯廷格的理论,达到和谐的途径是(ABCD)P287

A.增加一致认识的数目 B.增加一致认识的重要性 c.减少不一致认识的数目 D.减少不一致认识的重要性

15.当成功的可能性大约是50%的时候人们更愿意追求成功,这种情况适合于(BC)P277

A.没有动机的人 B.动机弱的人 C.动机强的人 D.容易焦虑的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嗅觉的适宜刺激是(具有挥发性的有气味的物质 )。P148-149 17.吉布森在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时候运用的实验装置叫(视崖)。他把(爬的行为)当作因变量的指标。P164 18.费希纳在制作等距量表时用的是(差别阈限)法;斯蒂文斯在制作比例量表时用的是(数量估计)法。P97-101 19.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干扰是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干扰有两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P184

20.伊莱多等人对3岁儿童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与家族及家庭环境的以下三个因素是相关的,这三个因素除了儿童母系的复杂情况,还有( 母亲的情绪和言语响应)和( 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P213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P18 22.知觉恒常性P165

23.击中、漏报、虚报和正确否定P76-77 24.记忆中的主观组织P196 25.问题解决P250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6.因变量的效度取决于什么?什么是自变量的混淆?P5-7

27.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会产生什么误差?怎样防止这些误差的出现?P58

28.陆钦斯为了证明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水壶问题的实验,请简要叙述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P247-248

29.关于生物性动机的实验研究发现胖人和正常人在进食上有哪些差别?P274 六、看图题(本大题共l小题。12分)

30.请结合实验过程说明下图的实验设计类型及变量。P27

背诵方式与时间对延缓再认的影响 题30图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31.用自由回忆的方法绘制一条系列位置效应曲线。P186-187

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实验心理学 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五分。 1.当被试之间的个别差异无法消除的时候,应该采用(A)P24

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组内和组间设计均可 2.相关的方法(B)P52

A.必然能够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B.并不必然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C.得到的相关本身就是因果的联系 D.能否得到因果的结论取决于相关程度的高低 3.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D)P59-60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B.方向误差 C.动作误差 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4.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上限是(C)P69 A.50%感觉强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B.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75%感觉强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D.75%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5.如果我们用差别阈限法来制作等距量表,实验结果应该是支持(B)P97

A.韦伯定律的 B.费希纳定律的 C.斯蒂文斯定律的 D.邓德斯定律的 6.从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可以得到(B)P111

A.简单反应时间 B.辨别刺激所需要的时间 C.选择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D.B反应时间 7.画油画时调配颜色是(C)P139

A.色光的混合 B.相加的混合 C.相减的混合 D.色调的混合 8.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它是以(C)P144

A.100Hz为标准绘制出来的 B.500Hz为标准绘制出来的 C.1000Hz为标准绘制出来的 D.4000Hz为标准绘制出来的 9.吉布森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是(D)P163 A.立体镜

B.立体电影拍摄和放映机 C.立体摄影机

D.视崖

10.首先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感觉记忆存在的心理学家是(A)P168

A.艾宾浩斯 B.达尔文 C.彼得森 D.斯波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用平均差误法测定感觉阈限时,计算平均误差的方法是把( CD)P71

A.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平均起来 B.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的强度平均起来 C.每次调节的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 D.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

12.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眼(BC)P132-134

A.对刺激物的空间辨别能力 B.对刺激物的时间辨别能力 C.视觉疲劳程度 D.视觉适应现象 13.深度知觉的肌肉线索有(BC)P159

A.结构级差 B.眼睛水晶体曲度的调节 C.双眼视轴的辐合 D.双眼视差 14.艾宾浩斯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制造了两个工具,即(ACD)P168、183

A.无意义音节 B.遗忘曲线 C.测量记忆的节省法 D.测量记忆的重学法 15.用相关法研究儿童言语获得时发现,与儿童的言语能力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有(ABD)P213

A.儿童母系的复杂情况 B.母亲的情绪和言语响应 C.儿童对语法的了解 D.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实验证明,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同,就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觉道而言,反应最快的是(触觉);反应最慢的是(视觉)。P112

17.默塞总结了沉思或冲动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的文献之后指出,沉思的被试多提出(一般性)的问题;而性急的被试更多地提出(具体)的问题。P250

18.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意向依赖于三个因素,即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的大小、(_可以看到的成功的可能性_)和(_对成功的鼓励大小_)。P276

19.完成一项任务,实际上是 获取成功 的倾向减去 避免失败 的倾向的函数。P278

20.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常用的感觉剥夺程度的指标是(__单纯地忍耐_);苏德费尔德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感觉剥夺有助于(_戒烟 )。P293-295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自变量、因变量P2-4 22.感觉阈限P56

23.视敏度和闪光融合频率P132 24.刺激的时间积累作用P115 25.测量记忆的自由回忆法P182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6.为什么说额外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P7

27.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会产生什么误差?怎样防止这些误差的出现?P63-71

28.巴特利特让被试先阅读一个故事,间隔一定时间后让被试回忆这个故事。把被试的回忆和原文进行比较,其结果发现被试对故事的回忆有哪些倾向?P228

29.为了证明语言对客体分类的影响,卡罗尔和卡萨格兰德做了美国那伐鹤族儿童对客体进行分类的实验,简要说明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P239-240

六、看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30.说明下图是什么实验,并说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果。P125

2007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 B )P72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 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 B )P70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 D )P102 A对偶比较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 C )P104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D )P115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 B )P139

A色光的混合 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 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 D )P144 A分贝 B色 C美 D方 8、记忆广度是( B )P176

A9个以上的项目 B7±2 C无限的 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 A )P187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 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 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P285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1*5)

1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B )P20-21

A匹配被试 B随机分配被试 C完全平衡的方法 D拉丁方的方法 12、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 AB )P153

A触觉感受性的降低 B触觉的完全消失 C触觉阈限值提高 D触觉阈限值降低

13、莫菲特和其他研究者在揭示幼婴对言语的知觉的时候运用的指标包括( ACD )P216 A心脏节律的变化 B听偏好 C吮吸动作次数 D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14、沃尔夫假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P234

A语言支配思维,决定人的认识 B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识的方式 C语言结构决定思维的结构 D说不同语言的人有不同的思维结构

15、卡尼曼和梯厄斯基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作决定的时候往往受一些与作出决定无关的信息的影响,又往往忽略了一些与作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前者指的是( ABD )P263 A代表性 B样本的大小 C冒险性 D可利用性 三、填空题(1*10)

16、视敏度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 空间 )分辨能力;闪光融合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 时间 )变化的分辨能力。P132

17、如果我们用差别阈限的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的话,实验的结果会支持( 费希纳 )定律;如果我们用数量估计法来制作比例量表的话,实验的结果会支持( 斯蒂文斯 )定律。

18、布朗和伦伯格为检验沃尔夫假说做了一个颜色命名的实验,他们想通过实验探讨语言的一种属性—( 编码能力 )和思维的一种属性—( 再认 )之间的联系,以便说明语言中的差异与思维中的差异是有联系的。P235 19、概念有其内涵和外延,二者的关系表现为,概念的内涵越( 深 ),它的外延就越( 窄 )。P254

20、感觉剥夺实验中常用的一个因变量的指标是( 忍耐时间)。经历了感觉剥夺的人的情况表明,感觉剥夺有助于( 戒烟 )。P293、294、295 四、名词解释(5*4) 21、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11 22、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P59-60 23、测量记忆的知觉辨认方法P183 24、刺激的空间积累作用P115 25、记忆中的主观组织P196 五、简答题(4*7)

26、简要说明斯塔尔(Starr)关于儿童文法理解的听偏好实验是怎么做的。P217 27、为什么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P7

答: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叫做额外变量。有些额外变量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将其消除,有些额外变量却是没法消除的,控制这些额外变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都保持恒定。因此,额外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如果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因此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28、什么是恒定刺激法?P63

29、什么是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不同的表现?P218

六、看图题(1*12)

30、下图为什么叫等响度曲线?P144

七、实验设计题(1*15)

31、设计一个测量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 P132

2006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1*10)

1、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属于( B )P3

A刺激特别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 C被试特点自变量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 A )P5

A信度 B效度 C敏感性 D高限效应

3、斯蒂文斯在制定比例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 B )P101 A差别阈限法 B数量估计法 C最小变化法 D恒定刺激法 4、邓德斯C反应时又叫( D )P110

A基础反应时 B简单反应时 C选择反应时 D辨别反应时

5、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目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目的关系是( C )P121 A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比辨别刺激的数目多 B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C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目 D选择反应时数目要和辨别刺激的数目每次实验时都不一样 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刺激的( D )P132

A空间辨别特性 B适应特性 C颜色辨别特性 D时间辨别特性

7、吉布森在用视崖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时,他选择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指标是( B )P164

A婴儿向视崖深的一边爬 B婴儿向视崖浅的一边爬 C婴儿向妈妈站的那边爬 D婴儿向妈妈相反的方向爬 8、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被试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限。两点阈是一种( A ) A绝对阈限 B差别阈限 C绝对差别阈限 D相对差别阈限

9、许多实验证明了赞琼的假设,即其他人在场使被试的主导反应( B )P285 A减少了 B增加了 C没有变化 D时高时低没有规律了

10、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与做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 A )P263 A“代表性” B“可利用性” C样本的大小 D人们的经验 二、多选( 2*10 )

11、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时,计算实验结果的方法有( ABC )P64-66

A直线内插法 B平均Z分数法 C最小二乘法 D AE st(∑∣X-St ∣/n) 12、在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时可能产生的误差是( CD )P104 A习惯误差 B期望误差 C空间误差 D时间误差 13、艾宾浩斯为使记忆研究数量化制作了( BCD )P168、183

A遗忘曲线 B无意义音节 C测量记忆的节省法 D测量记忆的重学法 14、对于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的理论有( ABCD )

A自然衰退说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干扰抑制说

六、设计题 (13分)

1.设计一项实验,证明准备时间对反应时的影响。准备时间为1秒;1.5秒;2秒。

七、图表题 (12分)

图中实线与虚线对比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八、简答题 (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加工层次记忆理论的两个要点。P189

(1)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

(2)记忆依赖于提取(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举一例说明。P245 3.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击中和虚报的含义是怎样的?P76 4.什么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P27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x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