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抛运动”课堂教学的点评

更新时间:2023-11-09 14: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问题·变式·自主·能力

—关于“平抛运动”课堂教学的点评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方永根

(引言)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中学校王中强老师的“平抛运动”课堂教学,是一堂成功的高三物理知识复习课。这节课,既充分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高三复习教学效益。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自主,合作,探究。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平抛运动,是高考物理的必考点。或者是在选择题中直接考查,或者是在实验题中考查,或者是在计算题中综合考查。平抛运动这个考点的要求明确,就是要求学生理解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个考点包含了重要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即分解与合成的思想方法。通过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对分解与合成这个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知识点复习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在本节课中,王中强老师精心设计,共设计了四个板块:“阅读教材 思考讨论”、“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总结反思 高效归因”、“自主检测 能力提升”,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实现了“强化基础知识、提升思想方法”的目的。“平抛运动”这课堂教学特点鲜明,我用“问题·变式·自主·能力”四个词进行概括:以问题为线索,在变式中升华,

- 1 -

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提升能力为目的。

“以问题为线索,在变式中升华”,是老师发挥引导作用;“以自主学习为主”,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提升能力为目的”,是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主要特点 1、以问题为线索

四个板块,始终以问题引领,线索清楚。

可以看到,王老师设计的问题的线索是平抛运动两个方向的特点和应用平抛运动的特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

在“阅读教材 思考讨论”中,先提出两个问题:(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和运动性质是什么?(2)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其研究方法怎样?有怎样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材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两小铁球同时到达E处,发生碰撞”这个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通过比较得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实验装置设计非常有创意,用与第一个实验同样的方法,即比较的方法,通过探究得到了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教材“实验探究”只得到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特点,设计的这个实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

在此基础上,王老师选择了两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即四

- 2 -

川农民用风车选谷种和“蜀南竹海、秀水长宁”的楠竹丫弹枪,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说明王老师重视教材,善于发现、挖掘、利用教材教学资源。目前的教材,有大量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生产生活情景材料,复习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作为教学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应用这些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四川省高考物理试题非常重视从教材取材,非常重视在教材基 础上的引申、拓展和变化。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中,设计了四个练习题,每个练习题都包含了明确的问题,并且问题不相同。练习1,是根据高度关系如何判断运动时间?根据水平距离如何判断水平初速度?练习2,是如何求平抛运动某一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或者是竖直方向的夹角?练习3,是在抛出点确定了的条件下,如何根据落点求水平初速度?练习4,是平抛运动的方法的迁移运用,即如何分析解决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的实际问题?

复习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目标明确,自主学习有指向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在变式中升华

所有问题都有变式,在变式中帮助学生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对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

本课设计的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就是在教材的“实验探究”基础上的变式,它们探究的思路是相同

- 3 -

的,都是用比较的方法。不同点是:教材的“实验探究”,是平抛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比较,得到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这个结论,本课设计的实验,是平抛运动与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得到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虽然,创设的实验是新的,但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学生能够理解。

四个练习分别对应四个变式。

变式1,与练习1相比,都是高度、时间、水平初速度和水平距离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变式1 与练习1 不同的是,已知水平距离和高度关系,判断水平初速度和时间。(出示变式1和练习1) 变式2,与练习2相比,都是关于平抛运动某一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问题。不同的是,练习2,是根据水平初速度和下落的高度、水平距离,求夹角;变式2,是根据夹角,求飞行时间。(出示变式2和练习2)

变式3,与练习3相比,都是关于平抛运动初速度与落点的关系问题。不同的是,练习3,是根据落点求水平初速度,变式3,是根据初速度求落点。(出示变式3和练习3)

变式4,练习4本身就是平抛运动变式,练习4和变式4,都是关于匀加速方向的变式。练习4,匀加速方向是在竖直向下的基础上变为竖直向上,变式4,匀加速方向是变为平行于斜面向下。(出示变式4和练习4)

练习1、2、3的变式,实际上是顺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的关系,学生

- 4 -

喜欢顺向推理,不适应逆向推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转不过那个弯”。这种变式,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练习4和变式4,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与学生熟悉的解决平抛运动问题路径平行的路径,变式路径的“路况”是新的,但“方向”是熟悉的。这种变式,可以提高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这也正是高考物理要求的一种重要能力。 3、以自主学习为主

整个过程,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和问题变式引领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我们已经看到,王老师讲的时间很少,讲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回答和展示进行点评。彻底改变了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样。有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相互讨论、展示、相互评价、总结反思。

我个人特别推崇独立练习、展示、相互评价三种方式。

独立练习,是学生“尝试错误”,发现自己问题的过程。只有在学生独立练习的基础上,老师的讲对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要遵循“先练后讲”的原则。学生要独立练习,老师就要少讲,不是不讲,“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点,讲思维方法切入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展示,是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过程,暴露学生问题的过程。很多学生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只要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x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