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更新时间:2023-11-09 15: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中一部卓越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主要代表作。

《唯批》通过着力批判马赫主义,借鉴当时哲学、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唯批》通过对马赫主义的批判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通过《唯批》第一、二、三章的论述阐明马克思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唯批》第四、五章的论述阐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在全书的逻辑结构上,《唯批》先考察历史上哲学两条路线的斗争,揭示马赫主义的理论来源;然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观点,以揭示马赫主义唯心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进而揭穿其“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的伪装;最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唯物史观上的对立,提出考察、批判、评价马赫主义的若干原则作为全书的结论。

《唯批》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的概述和发展主要在第一至第五章中阐述。

(一)在第一章中,列宁从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考察、批判马赫主义,从而揭示马赫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对立,同时阐发了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本章从以下几方面概括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列宁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列宁反复指出,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完全一致,都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外部世界的影象,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内部状态”;思想是头脑的机能,认识离不开物质。

对于感觉列宁反复强调,感觉的源泉是外部世界,感觉是物质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感觉是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特征之一;感觉的产生是物质长期发展的结果。

列宁对以上问题的精辟分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阐发辨证唯物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立场和路线;打击唯心主义与不可知论把感觉视为“唯一存在”的谬论。批评了庸俗唯物主义把感觉归结为物质的错误,同时又和二元论把意识和物质完全割裂的谬论划清界限,维护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2、列宁的主体客体思想

列宁坚持传统的唯物主义立场,把客体视为外部的物质世界,把主体看成有意识、能思维的人;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列宁认为,离开了这一基本观点谈论主体、客体的关系,就会分不清在主体客体问题的唯物论和唯心论。

列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把客体视为同主体的实践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客观对象,把主体看成有意志、能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主客体的关系是一种实践、认识和价值的关系。在列宁看来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接近。列宁还把黑格尔的思想同历史唯物主义联系起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胸怀和对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正确态度。

列宁从彻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的全部实践既具有真理标准的职能,又具有价值标准的职能。

(二)在第二章中,列宁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考察和批判了马赫主义的谬论,同时阐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包括:论证世界的可知性,驳斥切尔诺夫等人对恩格斯认识原理的歪曲,从而揭示在认识对象和过程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马赫主义的根本对立;阐述在真理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马赫主义的根本对立;说明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马赫主义的根本对立。通过以上论述,列宁得出关于认识论的三点结论,这些结论是根据恩格斯的认识论原理制定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概括和发展: 1、承认物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这是认识论的前提,是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的问题。这个结论是根据哲学基本问题作出的,它肯定了被反映者的存在。

2、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的界限应该这样看:二者之间没有原则的差别和不可逾越的鸿沟,

通过现象可以认识自在之物。这个结论是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作出的,它肯定了世界是可认识的。

3、在认识论上也必须运用辨证法。认识过程乃是客观世界反映于人们的意识中的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从现象到本质,从第一本质到第二本质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这点结论是根据辩证法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原理作出的。

(三)在第三章,列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统一考查了哲学基本范畴,从而揭示在物质及其存在方式、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问题上哲学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 1、列宁的物质观

列宁在驳斥唯心主义关于“物质”的错误论断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给物质下了最科学的定义:物质是作用于我们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物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既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对物质概念的歪曲,同时也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界线。列宁的物质观反映了时代的精华,是人类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充满彻底的辩证法,并且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途径。

2、列宁对因果性、必然性的观点

在其他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家已有观点的基础上,列宁通过考察马赫主义者在因果性、必然性问题上的观点阐明其正确的观点。列宁指出:“划分哲学派别的真正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对因果联系的记述精确度,而在于我们对这些联系的认识的源泉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还是我们心的特征即心所固有的认识某些先验真理的能力”。

3、列宁对“思维经济原则”的批判

列宁指出:“思维经济原则”是在新的伪装下偷运主观唯心主义。根据唯物论的认识论,只有客观实在才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揭露马赫主义“思维经济

原则”来源和实质,返攻马赫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对唯物主义的进攻。

4、列宁的时间与空间观点

列宁批判杜林等人的唯心主义时空观,坚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列宁坚持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永远不可分割的;唯物主义承认客观实在既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也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列宁进一步指出:人类的时空观念是相对的。这是对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继承和发展。

5、关于自由与必然

列宁赞同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概括与发挥:首先,恩格斯与列宁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规律性,这与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否认自然界的必然性规律性相反。其次,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必然性是第一性的,而人的意志和意识是第二性的。再次,自然界的必然性是可以认识的。最后,他们认为实践是认识客观必然性的基础和标准。

(四)在第四、五章中,列宁从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考察了马赫主义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第四章)以及马赫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第五章),从而进一步揭露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同时,还从哲学上总结和概括了科学上的新成就,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通过对马赫主义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的考察,列宁认为康德哲学是马赫哲学的出发点,当时新康德主义在科学迅猛发展面前败下阵来,改头换面以马赫主义出现于哲学舞台。列宁从认识论上指出康德哲学的矛盾,还其本体论上二元论的本质。列宁对康德的哲学的批判十分中肯。

列宁在第五章中重点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及其意义,批判了马赫主义同“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联系,从而揭穿所谓经验批判主义是“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的虚伪性,说明了现代物理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西方各主要国家的具体表现。列宁还阐述了“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同时指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必然战胜、代替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自恩格斯逝世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必要对恩格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现所阐述的一些自然哲学的论点重新考察和加以发展。列宁在《唯批》中在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原则的前提下,在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x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