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性教育现状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06 01: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校性教育现状综述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性”已不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我国的性教育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以广大在校大学生生为传播对象的高校性教育发展则更为缓慢。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于我国高校性教育现状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关键字:高校 性教育 现状 综述 前言: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性的存在,便有了反应这种存在的意识形式——性教育。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世界各国对教育工作是持冷淡态度的,更多的是持反对观念。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性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大学生性教育迫在眉睫。综述国内外大学生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明确前进方向,把我国大学生性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高校性教育发展历史

性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处在“性愚昧”、“性无知”、“性禁锢”的状态之中,20世纪初才初露端倪。1983年吴阶平主编的《性医学》堪称中国性教育的春天,1992年《中国性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性学高级学术交流进入到正常轨道。目前,我国性教育依然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性教育的开展主要在大城市的某些高校中,且许多高校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性教育。如首都师范大学在1990年面向全校师生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1993年正式成立“性健康教育”专业。同年,国家教委提出“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其中把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在此要求的指导下,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各类性教育课程,举办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迟滞性。翻阅国内外资料,发现国外性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得到重视,因此起步早、历史漫长,典型的几个国家有:美国、瑞典、日本等。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现代性教育的国家,其学校的性教育开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瑞典的性教育体制比较健全,瑞典高校性教育的开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其教育效果也是最好的。提倡性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除了瑞典还有美国。1910年6月美国性与卫生联合会成立,1912年7月该联合会决定培养性教育师资力量,标志着美国早期正规性教育的开始。此后.美国性教育迅速发展。日本开展性教育始于1972年在东京成立的“日本性教育协会”,到1975年日本就出版了100多种有关性教育的书籍,供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人阅读 。

二、我国高校性教育现状评述 1、性教育价值取向

从当前高校的性教育实践来看,大致存在以下几种价值取向:

(1)生理学取向。指主要以学生获得科学的性生理、性卫生知识为目的,以性知识的讲授、宣传为主要方式的性教育模式。性生理教育是当前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环节,是破除性无知、性神秘、性愚昧的重要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性生理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授受教育,只能解决受教育者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性教育所要最终解决的是其知与行的矛盾,要解决其知与行的矛盾,则仅靠性生理教育是不够的。 (2)心理学取向。指以性心理知识的讲授为主要内容,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以纠正不良性心理,解除性困惑、性焦虑,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性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其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社会学取向。指以解决各种性社会失范问题(如性传播疾病、婚前性行为、性罪错等)为目标,以预防、管理、控制等社会干预形式为主要手段,以性法纪教育、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性教育模式 。 2、性教育内容

很多人认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就是进行有关性生理知识教育。一般说这是对的,但又是片面的。因为性生理知识仅是性教育的一方面,此外,性教育还应包括性心理、性伦理、性社会学和性法学等有关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 (1)对大学生性生理的教育

性生理知识的教育就是对男女生殖器官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的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80%以上是从社会上的科普书籍以及同学朋友的交谈中获得,即使是医学生,虽然可从解剖生理学、妇产科学、泌尿外科学获得,但教学时数有限,内容不尽合理,往往以师辈传授的知识为准而继承传下去。 (2)性心理教育

是指人的性冲动或性能的心理学教育,与男女两性各别的心理学并非一回事。我们进行性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了解人类各种性行为发生、发展规律;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常的性行为,什么是异常的性行为(性变态或性岐变),如何认识和处置性心理问题,消除性烦恼,完善自己的人格。 (3)性伦理教育

性伦理教育牵涉到性行为关系和范围,是性道德的升华。性伦理教育实质上是性道德的教育,要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伦理观,把爱情作为性结合的基础,使异性在相互交往中获得充分的爱,并在爱的交往中分清是与非,美与丑,建立道德感和羞耻感,明白与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自尊自爱而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性行为,对来自社会的性刺激能洁身自爱,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 (4)性法律知识教育

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制定的专门调整性行为的法律(如婚姻法、计划生育、禁止卖淫缥娟、婚前性行为及性犯罪等)的教育。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使自己的性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范。 (5)避孕知识的教育

与其把“性和怀孕”看作神秘的东西,不如在大学生面前揭开那层本不存在的面纱,如实地告诉他们生育和避孕的知识。这样做有利于他们知道生命的诞生是爱情的产物,在婚后才能进行;应节制自己的性冲动,洁身自爱;消除因某些性接触产生怀孕的恐惧感,也不会在爱火扑来时发生受孕而损害自己的心身健康。 (6)性疾病知识的教育

除医学生外,我国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书店中匆匆翻阅医学书籍或从报刊杂志上获得一知半解的性病知识的,因而常常产生对各种性病的恐怖和不安。因此性病知识的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及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婚前、婚外性行为有关,也与性伴的增多有关,是影响社会公众的严重流行病。因此要预防上述疾病,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既不损害他人健康,也要保护自己。

三、高校性教育存在问题 1、高校性教育误区

李海红和隋丽丽认为,我国高校现阶段性教育中存在“无师自通论”、“封闭保险论”和“救急论”几大误区,导致高校性教育停滞不前。 (1)无师自通论

该观点认为性是人的生物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知道了,无需进行教育。因为几千年来都没有宣讲过性的问题,但性仍然被人们所默许和接受。正是由于这样一种错误观念,才导致了许多青少年或大学生不得不通过其他一些非正规渠道获得性知识,如看黄色录像、书籍、杂志或上黄色网站。 (2)封闭保险论

认为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隔绝异性,或者将异性间的接触降低到最少的范围。持“封闭保险论”的人认为,进行性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相反却起到了“诱发”的效果,甚至有部分人把青少年或青年性犯罪归结于性教育。 (3)救急论

“救急论”是目前高效普遍采取的办法,学校领导与教育者们总是希望不要出“问题”,认为有了问题再去解决也不迟。但往往结果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 。 2、高校性教育中的问题

经国内外纵横对比,我国高校性教育中存在着内容单一、师资缺乏、学校忽视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归结起来为以下三点: (1)课程设置缺失

目前,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心理健康课关于性教育的部分很少,甚至就像许多中学的心理卫生课一样,让学生自学,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时机。 (2)性教育内容单一、深度不足

目前高校性教育的内容集中在生理性知识和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上。其实,性教育应该包含人一生的性心理发展及其与人的生涯、人格、社会伦理的联系与发展。着重由两性亲密关系的发展和指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尊和以社会道德所接受的态度行为获取幸福感的修为,是一个很宽泛的关乎生命、人生价值和爱的诠释。教育内容的广度深度不足使学生不能理解性对于人生命发展的意义,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性狭隘、错误的认知。

(3)性教育形式少,效果不佳

开展性教育的高校大多采用课程教学、讲座、报纸期刊等宣讲方法,形式较单调,学生参与程度很有限。缺少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佳。 (4)师资水平有限,教育质量不高

从事性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心理健康课和品德修养课的授课教师,由于较少经过专门培训,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内涵与本质及教育尺度把握等方面问题较多,教育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性知识的来源渠道是书摊杂志、电影、电视等。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你了解性知识的主要对象”问题中,71.4%的同学回答是“传播媒体”,只有3.8%的学生回答是“老师”,可见教师在性教育中的角色已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位 。

现阶段,在高校中普及性教育在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么,为何各大高校中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少之又少呢?张岩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中国传统思想及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性禁锢、性保守思想牢牢扎根在中国人的思想里。由于传统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束缚,让人们谈“性”色变,以致对这个话题绕道而行。其实这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在当今大学生的教育中,性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性”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高校教育对性教育的忽视

中国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指出,当前大学生性的问题之所以被热切关注,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中,性教育的长期缺席。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都把和性科学有关的教育内容排斥在外,学校不愿教,老师不愿讲,大学生很难从学校这个正规途径中获取系统的性知识。 (3)高校担心性道德滑坡

高校性教育难以实施,传统思想的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担心性道德的滑坡。在当代西方解放思潮的影响下,有的高校管理者可能有这样的顾虑,如果在高校开设性教育课,教给学生性知识、避孕的知识,会导致他们的性道德出现滑坡呢 。

四、对高校开展性教育的建议 1、建议

(1)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性教育

高校性教育的开展应建立一种由家庭一学校一社会组成的整套教育体系。在这套体系中,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在澳洲,除了学生要接受性教育方面的课程外,学生家长还同孩子一起到学校接受教育。同样

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澳洲父母的回答是“你是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的,是在某某医院出生的”,而中国大多数家长的回答是“你是从垃圾箱捡来的”。前一种回答把孩子引导到正常的性发展轨道,后一种却让孩子感受到性的神秘。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社会是性教育的大背景。 (2)把性教育作为全程教育、终身教育

一个人性心理的发展不是只有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的,因此,性教育不能把赌注全压在大学教育上。大学性教育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幼儿期、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性教育。因此,性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应从小抓起,分阶段进行。

(3)培训、组建专业素质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学校要建立一支统一进行性教育的师资队伍,包括心理学、医学、临床学、生理学、论理学等专业教师。 (4)要搞好性教育,重要一点是要获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的支持

瑞典性教育之所以效果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瑞典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如瑞典以法规的形式对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控制,不允许各种传播媒体上出现黄色与暴力镜头 。 2、应遵循的原则

在高校性教育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褚卫东认为,性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教育性原则

高校性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大学生通过对性知识的学习,培养其对性的正确态度,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同时使大学生学会保护和调节自己的身心,实现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性教育作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依据心理学视野中的健康理论,明确界定其工作日的和任务,积极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2)渗透性原则

专门化、系统化的性教育同然必不可少,但是高校性教育更应当注重渗透于各种相关学科教学以及相关的讲座当中。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开辟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开办热线电话服务、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性健康教育网站或聊天室,这样才能更经常、更及时、更隐蔽地对大学生起到心理指导的作用,也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3)适应性原则

性教育的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适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任何教育都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性教育也是如此。性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性商”的提高。第二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当前“性觉醒”的社会现状,不能抱着过去陈腐的旧观念不放。 (4)引导性原则

性教育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动辄为大学生贴上“道德”或者“不道德的标签。性教育应该是耳语式的、深入大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大学生当中,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多运用移情的方法,对学生的性态度和性价值取向要抱以宽容的态度,可以把道理讲给学生,但不要替他们做判断 。

总之,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动态的现状,“安全的性”和“道德的性”都是高校性教育应当关注的话题,而且前者可能更为重要。当前高校在性教育方面的不作为,实质上是未能真正尽到全面育人的职责和义务。因此,高校开展性教育刻不容缓。 五、总结

目前看来,我们的性教育除了生理知识就是一系列的“不允许”,而占重要位置的性道德、性心理、性价值观教育却没有得到体现,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高校性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开展时间晚、内容单一、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重视度不够等,这些问题成为高校性教育发展的瓶颈。

笔者认为,性教育应该是某种程度上的“义务教育”,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生活是否幸福以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性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应得到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杨威.对当前高校性教育几种价值取向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Z3).

(1)[2]李海红,隋丽丽.高校性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外高校性教育的比较谈起[J].煤炭高等教育,2005,. [3]张岩.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J].中国性科学,2008,(12). [4]蔡颖.高校性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7,(15). [5]褚卫东.关于高校性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6]韦兴昌.大学生性教育势在必行[J].广西高教研究,1996,(1).

[7]邓志强.性健康教育不能再“羞答答”——来自长沙市高校男大学生性教育调查[J].湘电培训与教学,2008,(1).

[8]王一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性教育中的待琢之玉[J].图书馆建设,2009,(4).

[9]陈朝阳,周小燕.高校大学生性教育机制研究——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青春教育同伴行”实践反思[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10]朱爱胜,胡维芳.中外高校大学生性教育比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7,(3).

[11]高文.国外青春期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12]李宁.当前高校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13]陈荣忠.高校性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S1). [14]何文华.性教育应当迈进高校大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3).

[15]史仰东,岳贵山,张映儒.对高校性教育的三点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199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xr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