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亚洲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doc

更新时间:2023-04-16 05: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亚洲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一)货币联盟的外部环境

货币联盟即“在货币一体化基础上,由成员国以有约束力的国家间协议形式决定采用单一货币,或虽有几种货币,但相互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体制,以此形一个紧密联系的货币区。其基本条件,一是成员国或地区货币完全可兑换;二是相互之间的兑换率永久性固定,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取消成员国货币,采用单一货币”。按照这种定义,“货币联盟”所强调的是要通过正式的国家间协议,使区内“成员国货币”之间产生某种紧密性的联系,从而在区内形成货币汇率与物价稳定的格局。在当前日元作为亚洲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的现实情况下,必然要求日元在这个联盟或货币区内处于中心位置,正如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作用那样。如果排除了日元的中心作用,在该区域尚未创立一种共同货币的前提下,区内形成的所谓“货币联盟”或“货币区”就只能以某种其他国际强势货币为中心(如美元)。如果选择以美元为中心的话,美元的波动状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内货币,区内货币汇率稳定的程度将取决于区外国际金融市场,而不是区内有关国家之间自身的合作。这样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货币联盟”。

(二)货币联盟成功的前提条件

经济利益具有共同性。欧洲有关国家进行货币政策合作乃至最终能结成货币联盟,最初的动机是加强其相互的协调,以应付由于战后经济重建和复兴而引起的国际收支极不平衡的危机。70年代以后则是为了摆脱“美元霸权”及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的冲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从而为区内货币和物价的稳定创造条件。按照最佳货币区理论,货币联盟的形成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成员国对外开放度高(外贸占GDP比重大),且相互之间外贸依存度高,生产呈现多样性,生产要素具有较高的流通性,工资、物价弹性较大等。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尚不是一个真正的最佳货币区,但已具备了形成货币联盟的初步条件;加入货币联盟对联盟整体及其绝大多数成员国而言均利大于弊,且长远利益更加可观。技术操作上具有可行性。欧洲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等各要素在共同体内的自由流动,为货币一体化创造了基础条件。

按负债、资产、中间业务将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业务分类人民币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企业债券、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行、清算、兑付、托管;黄金现货买卖、交易清算、实物交割、租赁黄金、黄金项目融资;黄金清算交易;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保险;代理保管有价证券、有价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或其它金融机构业务等);人民币及外汇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资信调查;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行业信息网服务;开立人民币存款证明);外汇中间业务(进口开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来证通知;议付;托收;汇入汇款;结汇;售汇;旅行支票;代客外汇买卖;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担保;外汇存款证明;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开立周转金账户);融资类和履约类担保业务;商人银行业务(融资顾问和银团贷款安排;企业财务顾问;企业海外上市);个人理财服务;投资基金管理、托管和销售;其他受托和委托资产管理;企业资信评级及其它中间业务。

负债业务就是储蓄。

资产业务就是贷款。

两次国家影响货币供给政策的背景及其效果

1.通过对2007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部门的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07年到08年,央行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最高时甚至达到17.5个百分点,这将会使商业银行可以投放到市场上进行金融产品交易的货币大幅度减少,加强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分增长放大,遏制经济泡沫,同时有效限制了境外投机人热钱进入,在保证国家货币供应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7年中央银行多次调整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很多海外投机者和巨额热钱都纷纷撤出了中国的股市,楼市等过热市场,保证了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稳定,阻击了海外投资基金对人民币的冲击。国内疯狂的股市也开始趋于理性化,中国的经济,似乎一切都正常了。转折点就从这里开始。2008年,在经济危机初期陷入泥潭的大量中小企业在缓过气之后急需重建或发展,但是中央银行在此时依然保持商业银行准备金居高不下,这些急需现款的企业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它们的老朋友——商业银行——那里,寻求贷款帮助。不过,商业银行也没有以前那么爽快了。其一,他们的钱有很多都已经作为准备金放在了央行;其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一起提高的,还有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

2.2008年也确是多难之年,灾后重建工作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量。在此压力之下,央行执行国家政策,放款四万亿投资,盘活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稳定充足的货币供应量,让中国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慢慢苏醒。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第一波金融海啸的冲击已经过去,在刚刚经历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中央银行作为整个中国市场的强大靠山,正确执行了国家的经济政策,保护了中国市场遭受最小侵害,挺过了金融海啸,中国各商业银行良好地配合着国家通过央行而进行的经济调控,巩固住了中国市场,保证了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时的新形势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执行其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发挥了它们的调控职能,保证了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在未来的形势下,要保证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需要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尽力合作。

商业银行的总结

商业银行的概念: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以经营各种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向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金融企业。或者: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以利润为经营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比重,而且是唯一能够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产生标志:1694年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威廉·帕特森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诞生。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资产管理:

1.商业贷款理论:银行放款应当是短期商业性的并有真实商业票据为凭

2.可转换性理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为了保持流动性,认为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3.预期收入理论:放款的偿还以借款人未来收入为基础,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或现金流量确定放款计划。

负债管理:

核心思想--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保持银行流动性,根据资产的需求调整负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1.缺口管理法

根据期限和利率等指标将资产和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即缺口,进行分析和管理。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

原则:(1)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2)结构对应(3)风险分散及防范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自有资本(二)吸入资金

二、资产业务

(一)现金资产:1.库存现金2.存放中央银行资金

(二)贷款(三)票据贴现

(四)投资: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投资仅限于政府债券和特种金融债的买卖。

三、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银行不运用自有资金而以中间人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结算业务:受客户委托将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转到收款人账户完成货币收付的业务

2.信托业务3.租赁业务

4.代理业务: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指定的经济事项的业务5.银行卡业务6.咨询业务

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收获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印象很深刻,因为它不仅提高了我专业素质,让我懂得了货币与货币流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货币政策等等,而且在一些考试中也使我受益匪浅。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是主要金融范畴的基础理论课程。虽然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其内容有极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涉及的各种原理、范畴、方法等与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掌握好其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实际经济工作当中去是很重要的。

通过学习这门课,使我了解到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已经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大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可以找到科学认识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把握金融动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同时也为以后找工作增加筹码。我可以从经济角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种种经济行为,以及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真知的感受和体会。而且毕业后去应聘有关岗位时,有货币银行学的知识总是比没有的多份胜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9s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