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更新时间:2024-01-01 18: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语用角度分析《雷雨》

张宗悦 汉(二) 0902402013

语用学研究认为,话语的语用意义可分为一般语用义(包括语气、语调等)、实现语用义、色彩语用义、言外语用义、文化语用义和社会语用义等几种。这里笔者着重对《雷雨》的一般语用义和言外语用义等方面作简略分析。

话剧的语言多为口头语言,把握台词的语气语调对理解人物性格非常重要。 同样的肯定语气,选用“的”、“了”表示的语用意义就有区别。采用“了”表示以前不曾这样,现在如此了,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哦,——那用不着了。”这句话中的“了”可用“的”代替,但有区别:“那用不着的”表示事实本来用不着,这是侍萍所持的语用背景。而“那用不着了”是侍萍顺着周朴园的话说的,“以前想修或许可以,但从现在起你‘用不着了’因为‘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在祈使语气中用不用语气词对祈使语气的语用影响最为直接,一般说来,命令语气不用语气词,语气最重。如:“不要走!萍儿!出去!下去!不要打人!把他拉下去!”而加上语气词“吧”,语气则缓和得多,或表请求,或表劝告。用不用“吧”有利于细腻地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如:周萍雨夜去鲁家会四凤那场戏中,四凤的四句台词,先用命令的语气说“你走!”但在周萍再三央求下,她心软了,便恳求他“那你走吧,好不好?”采用了和缓委婉的请求语气。当周萍得寸进尺,要她打开窗户让他进来,四凤的态度又十分坚决,“不,不,你就走。”又是命令的语气。接着周萍用话激她,说四凤忘了他,又使四凤心乱如麻,只得再一次用缓和的语气对他说:“你走吧。”——四句台词,两个用“吧”,两个不用,很好地表现了四凤内心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和心理状态。

不同的语气带有不同的语用意义,那么当这些语气集中在一个话语片段中自然就会使话语的意义更加丰富复杂,也更耐人品味。如:“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是周朴园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生儿子时而脱口而出的话语,是多种语气的综合。“什么?”是诧异语气(属感叹);“鲁大海?我的儿子?”既有疑问,又有反问;“他!”既有惊奇——意料之外,又有测度——渴望证实。这样多种语气的语用意义汇集在一起,使这句话带上许多的潜台词,阅读时需细细地去品味。 语气的不同蕴含不同的语用意义。同一语气带上不同的语调也体现出一定的

语用意义。如节选开头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试探性对话临近结束时,周朴园的话语几乎全是问句形式,但语调有变化:“什么”是惊愕的出乎意料之外;“她还在?不会吧?”是希望证实,语含猜测;“救活啦”则是一个回声问,开始相信这个事实,同时顺话答音:“她呢?”“那个孩子呢?”则属于有疑而问,希望回答;“你是谁?”则出其不意,反问加上疑问;当“证实”非故人时,“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则较为舒缓,意在了解情况;而当得知“她”就在此地时,“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大出意料之外,一连串的问句短促而急迫——这些问句很好地反映了周朴园的内心活动:先是吃惊,后欲证实,接着询问详情,中间忽然反问,表现了他心中有鬼,最后经过一个平缓的间隙,心理再次陡转。真可谓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陡现。

《雷雨》中对人称代词的使用,也应该细加体会,试举一例:

周、鲁两人关于三十年前往事回忆时有一句台词,“你的第二个孩子”,周、鲁两人都说过,本来,这第二个孩子是他们共有的,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或“我的”来指代,也可干脆不用指代词,隐含“共同的”,但这里两处都用“你的”称代,颇值得玩味:鲁侍萍这么说是控诉周家的罪恶——孩子是“你的”,可是你们却那么狠心地把我赶走。而周朴园也这样说,则隐含了他不想再认那个孩子的用意,表现了他的冷酷的自私的本质。其他譬如“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中的“你我”“我们”“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中的“你们老太太”这些人称代词也值得把玩。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因素,语境策略是读解文本的常用手段。课文中多次用到“好”这个词。如何正确理解这个词的意义需借取上下文语境。 (1)鲁: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好,你先下去吧。

(2)周:(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

鲁: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周(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3)鲁(苦笑):哼,你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周: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4)鲁:??这是一场梦,这个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5)鲁: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去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好,好,好,那么你要什么? (6)鲁: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到你。

周(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对于这些句中的“好”,我们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这么认为:例(1)“好”为结束义,即“好了”。例(2)的“好!”当为一种同意的语气义,面对是批改的明告,周朴园心中自然有多种想法,但为了维护他“老爷”的尊严,他“忽然”“痛痛快快的”同意了这个现实。例(3)(5)的“好”表示一种略带缩小夸张而略兼有结束的意味,相当于“罢了”。这种意义很微妙,既不明确表示赞成同意,又含有某种保留,例(4)的“好得很”和例(6)的“很好”大致属于同一类,表示赞许肯定。特别是两个程度副词“很”使这种赞许意味更加浓重,上文侍萍所说的对周朴园而言却是求之不得的:潜在的危险排除了。他当然非常高兴,要连声称赞“好得很,很好”了。这样更可以深刻认识周朴园这个人物了。

当然上面罗列的三个方面有散乱之感,也有肢解作品的嫌疑,但对于文本的解读,应该用语用学的观点方法去观照,有助于对作品内涵的把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kd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