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最后冲刺---选择填空压轴题专题(五):动点问题压轴题大检阅(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25 22: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中考最后冲刺---选择填空压轴题 专题(五):动点问题压轴题大检阅(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2012北京市4分) 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

示方向经过点B

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

步的时间为t(单

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

则这个固定

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

A.点M

B.点N

C.点P

D.点

Q

2. (2012浙江嘉兴、舟山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回到点A时运动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长为长为x,AP长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3. (2012浙江温州4分)如图,在△ABC中,∠C=90°,M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MQ,P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4. (2012江苏无锡3分)如图,以M(﹣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M上异于A.B的一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y轴于C.D,以CD为直径的⊙N与x轴交于E、F,则EF的长【 】

A. 等于4 随P点

5. (2012湖北黄冈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BC=6cm,点P 从点A 出发,沿AB方向以

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将

△PQC沿BC翻折,点P的对应点为点P′.设Q点运动的时间t秒,若四边形QPCP′为菱形,则t的值为【 】

B. 等于4

C. 等于6

D.

6. (2012四川攀枝花3分)如图,直角梯形AOCD的边OC在x轴上,O为坐标原点,CD垂直于x轴,D(5,4),AD=2.若动点E、F同时从点O出发,E点沿折线OA→AD→D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F点沿OC运动,到达C点是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运动秒x时,△EOF的面积为y(平方单位),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C.D.

7. (2012四川内江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 B 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秒),y PC,则y关于x的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2

A. B. C.

D.

8. (2012辽宁鞍山3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BC=4,DE⊥BC于点E,且E是BC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路径ED→DA→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BC的面积为S,则下列能反映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9. (2012辽宁铁岭3分)如图,□ABCD的AD边长为8,面积为32,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x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的顶点上,它们的各边与□ABCD的各边分别平行,且与□ABCD相似.若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x,且0<x≤8,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10. (2012辽宁营口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30 .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的路线向点D运动.设△ABP的面积为y(B、P两点重合时,△ABP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运动的路程为x,则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为【 】

11. (2012贵州六盘水3分)如图为反比例函数y=

1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点A为此图象上x

的一动点,过点A分别作AB⊥x轴和AC⊥y轴,垂足分别为B,C.则四边形OBAC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4

B. 3

C. 2

D. 1

12. (2012贵州黔南4分)为做好“四帮四促”工作,黔南州某局机关积极倡导“挂帮一日捐”活动。切实帮助贫困村民,在一日捐活动中,全局50名职工积极响应,同时将所捐款情况统计并制成统计图,根据图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0,20 B.30,20 C.30,30 D.20,30

13. (2012山东临沂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A→B→C和A→D→C的路径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单位:s),四边形PBDQ的面积为y(单位:cm),则y与x(0≤x≤8)之间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为【 】

2

A. B. C.

D.

14. (2012山东烟台3分)如图,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点Q为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Q作QM⊥PA于M,QN⊥PB于N.设AQ的长度为x,QM与QN的长度和为y.则能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15. (2012广西桂林3分)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

秒1个单位

长度的速度沿AB向B点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CD

方向运

动,当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APQ的面积为

S,则S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6. (2012广西来宾3分)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的最大值是【 】

A.30° B.45° C.60° D.90°

17. (2012甘肃白银3分)如图,C为⊙O直径AB上一动点,过点C的直线交⊙O于D,E两点,且∠ACD=45°,DF⊥AB于点F,EG⊥AB于点G,当点C在AB上运动时,设AF=x,DE=y,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

A.二、填空题

B.C.D.

1. (2012江苏苏州3分)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

发,以1cm/s

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

(单位:

与点P移动的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式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

一共用了 ▲ 秒 (结果保留根号)

.

2. (2012湖北黄石3分)如图所示,已知A点从点(1,0)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

速度沿着x轴

的正方向运动,经过t秒后,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B、C点都在第一象限内,且

∠AOC=60,

又以P(0,4)为圆心,PC为半径的圆恰好与OA所在直线相切,则t= ▲

.

3. (2012湖北荆门3分)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②cos∠ABE=;③当0<t≤5时,y= t2;④当t 序号).

2

2

529

秒时,△ABE∽△QBP;其中正确的结论是4

3. (2012湖北荆州3分)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②cos∠ABE=;③当0<t≤5时,y= t2;④当t 序号).

2

2

529

秒时,△ABE∽△QBP;其中正确的结论是4

4. (2012福建泉州4分)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的△ABC的相似线,简..P...........记为P(lx),(x为自然数).

(1)如图①,∠A=90°,∠B=∠C,当BP=2PA时,P(l1)、P(l2)都是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其中l1⊥BC,l2∥AC),此外还有_条. (2)如图②,∠C=90°,∠B=30°,当

BP

P(lx)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 ▲ 时,

BA

面积的

1

. 4

5. (2012湖南张家界3分)已知线段AB=6,C.D是AB上两点,且AC=DB=1,P是线段CD上一动点,在AB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PE和等边三角形PBF,G为线段EF的中点,点P由点C移动到点D时,G点移动的路径长度为 ▲ .

6. (2012辽宁丹东3分)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内部有一点P,BP=4,∠PBC=60°,点Q为正

方形边上一动点,且△PBQ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Q点有 ▲ 个

.

7. (2012广西北海3分)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2x-4上运动,

当线段A最

短时,点B的坐标是 ▲ 。

1.【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分别在点M、N、P、Q的位置,结合函数图象进行判断,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上每一点与点M的距离相等,即yA、在点M位置,则从A至B这段时间内,弧AB

不随时间的变化改变,与函数图象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B、在点N位置,则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NA=NB=NC,且最大,与函数图象

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C、在点P位置,则PC最短,与函数图象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于点E,其中yD、在点P位置,如图所示,①以Q为圆心,QA为半径画圆交AB

的交点H;②在弧AB 上,从点E到点C上,y逐渐减小;最大的点是AE的中垂线与弧AB

③QB=QC,即yB=yC,且BC的中垂线QN与BC的交点F是y的最小值点。经判断点Q符合函数图象,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因为动点P按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因此,y关于x的函数图象分为四部分:A→B,B→D,D→C,C→A。

当动点P在A→B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y=x,四个图象均正确。 当动点P在B→D上时,函数y在动点P位于BD中点时最小,且在中点两侧是对称的,故选项B错误。

当动点P在D→C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A,C错误。 当动点P在C→A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CM,∵M是AB的中点,

∴S△ACM=S△BCM=

1

S△ABC, 2

1

S△ABC; 2

开始时,S△MPQ=S△ACM=

由于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从而点P到达AC的中点时,点Q也到

达BC的中点,此时,S△MPQ=

1

S△ABC;

4

结束时,S△MPQ=S△BCM=

1

S△ABC。 2

△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

4.【答案】C。

【考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 连接NE,设圆N半径为r,ON=x,则OD=r﹣x,OC=r+x,

∵以M(﹣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

两点,

∴OA=4+5=9,0B=5﹣4=1。

∵AB是⊙M的直径,∴∠APB=90°。 ∵∠BOD=90°,∴∠PAB+∠PBA=90°,

∠ODB+∠OBD=90°。

∵∠PBA=∠OBD,∴∠PAB=∠ODB。 ∵∠APB=∠BOD=90°,∴△OBD∽△OCA。∴由垂径定理得:OE=OF,

由勾股定理得:OE=EN﹣ON=r﹣x=9。∴OE=OF=3,∴EF=2OE=6。 故选C。 5.【答案】B。

【考点】动点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对称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 【分析】如图,过点P作PD⊥AC于点D,连接PP′。 由题意知,点P、P′关于BC对称,∴BC垂直平分PP′。

∴QP=QP′,PE=P′E。

∴根据菱形的性质,若四边形QPCP′是菱形则CE=QE。

∵∠C=90°,AC=BC,∴∠A=45。

,∴PD= t。

易得,四边形PDCE是矩形,∴CE=PD= t,即CE=QE= t。 又BQ= t,BC=6,∴3 t=6,即t=2。

∴若四边形QPCP′为菱形,则t的值为2。故选B。 6.【答案】 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抛物线和直线的性质。

2

2

2

2

2

OCOD+rx922

,即,即r﹣x=9。 ==

OBOA1r x

【分析】如图,过点A作AG⊥OC于点G。

∵D(5,4),AD=2,∴OC=5,CD=4,OG=3。 ∴根据勾股定理,得OA=5。

∵点E、F的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 ∴点E运动x秒(x<5)时,OE=OF=x。

∴当点E在OA上运动时,点F在OC上运动,当点E

在AD和DC上运动时,点F在点C停止。

(1)当点E在OA上运动,点F在OC上运动时,如图,作EH⊥OC于点H。 ∴EH∥AG。∴△EHO∽△AGO。∴∴EH

EHOEEHx

,即 。

AGOA45

41142

x。∴y=S EOF OF EH x x x2。 52255

此时,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故选项A.B选项错误。

(2)当点E在AD上运动,点F在点C停止时,△EOF的面

积不变。

∴y=S EOF

111

OF EH OC AG 5 4 10。 222

(3)当点E在DC上运动,点F在点C停止时,如图。 EF=OA+AD+DC﹣x =11﹣x,OC=5。 ∴y=S EOF

11555 OC EF 5 11 x x+。 2222

此时,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直线。 故选项D选项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

7【答案】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过点C作CD垂直AB于点D,则

∵正△ABC的边长为3,∴∠A=∠B=∠C=60°,AC=3。 ∴AD=

3 ,

23

x(0≤x≤3)。

2

①当0≤x≤3时,即点P在线段AB上时,AP=x,PD=

2

2

3

∴y PC 。

+ x x2 3x+9(0≤x≤3)

2

2

∴该函数图象在0≤x≤3上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②当3<x≤6时,即点P在线段BC上时,PC=(6-x)(3<x≤6); ∴y=(6-x)=(x-6)(3<x≤6),

∴该函数的图象在3<x≤6上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2

x 3x+9(0 x 3)

综上所述,该函数为y 。符合此条件的图象为C。故选2

((3<x 6) x 6)

2

2

C。

8【答案】B。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分别求出点P在DE、AD、AB上运动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根据题意得:当点P在ED上运动时,S=当点P在DA上运动时,此时S=8; 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S=

1

BC PE=2t; 2

11

BC(AB+AD+DE-t)=5-t。 22

结合选项所给的函数图象,可得B选项符合。故选B。

9【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分析】∵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的顶点上, ∴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等于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BCD的AD边长为8,面积为32,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x,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y,且小平行四边形与□ABCD相似,

y x 1

∴= ,即y=x2。 32 8 2

又∵0<x≤8,∴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

图象。故选D。 10【答案】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如图,△ABP的高PE=BPsin∠B=xsin300=x,

2

12

∴△ABP的面积y

1111

AB PE= 2 x x。 2222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如图,△ABP的高PF=BCsin∠B

=1,

∴△ABP的面积y

11

AB CF= 2 1 1。 22

因此,观察所给选项,只有C符合。故选C。

11【答案】A。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配方法的应用,函数的最值。 【分析】∵反比例函数y=

1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点A为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A分别作x

AB⊥x轴和AC⊥y轴,垂足分别为B,C.

∴四边形OBAC为矩形。 设宽BO=x,则AB=

1,

x

1

则S 2 x =2

x

2

22 + 2 4=2 4 4。

∴四边形OBAC周长的最小值为4。故选A。

12【答案】C。

【考点】众数,中位数。

【分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0,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0。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

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25和26名职工捐款金额的平均数,(30+30)÷2=30。

故选C。

13【答案】B。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①0≤x≤4时,y=S△ABD﹣S△APQ=

1112

×4×4﹣ x x=﹣x+8, 222

1112

×4×4﹣ (8﹣x) (8﹣x)=﹣(8﹣x)+8, 222

②4≤x≤8时,y=S△BCD﹣S△CPQ=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两段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图象表示,纵观各选项,

只有B选项图象符合。故选B。 14【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如图,连接PQ,作PE⊥AB垂足为E,

∵过Q作QM⊥PA于M,QN⊥PB于N, ∴S△PAB=

111

PE×AB,S△PAB=S△PAQ+S△PQB=×QN PB+×PA×MQ。 222

∵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PA=PB。 ∵QM与QN的长度和为y, ∴S△PAB=S△PAQ+S△PQB=∴S△PAB=

1111

×QN×PB+×PA×MQ=PB(QM+QN)=PBy。 2222

11PE AB

PE×AB=PBy,∴y 。 22PB

∵PE=AD,∴PB,AB,PB都为定值。

∴y的值为定值,符合要求的图形为D。故选D。

15【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CD方向运动, ∴点Q运动到点C的时间为4÷2=2秒。

由题意得,当0≤t≤2时,即点P在AB上,点Q在BC上,AP=t,BQ=2t,

S

11

AP BQ t 2t t2,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2211

AP 4 t 4 2t,为直线(一次函数)的22

当2<t≤4时,即点P在AB上,点Q在DC上,AP=t,AP上的高为4,

S

一部分。

观察所给图象,符合条件的为选项D。故选D。

16【答案】A。

【考点】动点问题,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如图,当点P运动到点P′,即AP′与⊙O相切时,∠OAP最大。

连接O P′,则A P′⊥O P′,即△AO P′是直角三角形。 ∵OB=AB,OB= O P′,∴OA=2 O P′。 ∴sin OAP

大值是=30。故选A。

O P 10

。∴∠OAP′=30,即∠OAP的最OA2

17【答案】 A。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如图,根据题意知,当点C在AB上运动时,DE是一组平行线段,线段DE从左向右运动先变长,当线段DE过圆心时为最长,然后变短,有最大值,开口向下。观察四个选项,满足条件的是选项A。故选A。

二、填空题

1【答案】4

+。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

【分析】由图②可知,t在2到4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

∴在AB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AB=2,BC=2。 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于点F, 则四边形BCFE是矩形。∴BE=CF,BC=EF=2。 ∵∠A=60°,

∴BE ABsin60 2 ,1

AE ABcos60 2 1。

2

∵由图②可△ABD

的面积为

∴ AD BE

AD 解得AD=6。 ∴DF=AD-AE-EF=6-1-2=3。 在Rt△CDF

中,

CD

1212

∴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

2+

+(cm)。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

∴点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

)÷1=4+s。

2【答案】

1。

【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已知A点从(1,0)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

∴经过t秒后,∴OA=1+t。, ∵四边形OABC是菱形,∴OC=1+t。,

当⊙P与OA,即与x轴相切时,如图所示,则切点为O,此时PC=OP。 过点P作PE⊥OC,垂足为点E。 ∴OE=CE=

11

OC,即OE=(1+t)。 22

在Rt△OPE中,OP=4,∠OPE=90-

∠AOC=30°,

∴OE=OP cos30°=

1

1

t2

2

3∴t 1。

∴当PC为半径的圆恰好与OA

所在直线相切时,t 1。

3【答案】①③④。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根据图(2)可知,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

∵点P、Q的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BC=BE=5。∴AD=BE=5。故结论①正确。 又∵从M到N的变化是2,∴ED=2。∴AE=AD﹣ED=5﹣2=3。 在Rt△ABE

中,, ∴cos ABE=

AB4

=。故结论②错误。 BE5

过点P作PF⊥BC于点F,∵AD∥BC,∴∠AEB=∠PBF,∴sin∠PBF=sin∠AEB=∴PF=PBsin∠PBF=

AB4

=。 BE5

4

t。 512

12

45

25

∴当0<t≤5时,y= BQ PF= t t= t2。故结论③正确。 当t

29

秒时,点P在CD上,

4

此时,PD=∵

29129115

-BE-ED= 5 2=,PQ=CD-PD=4-=。

44444

ABBQAB4BQ54

=。 = = ,∴

AEPQAE3PQ153

4

又∵∠A=∠Q=90°,∴△ABE∽△QBP。故结论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

4【答案】①③④。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根据图(2)可知,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

∵点P、Q的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BC=BE=5。∴AD=BE=5。故结论①正确。 又∵从M到N的变化是2,∴ED=2。∴AE=AD﹣ED=5﹣2=3。 在Rt△ABE

中,, ∴cos ABE=

AB4

=。故结论②错误。 BE5

过点P作PF⊥BC于点F, ∵AD∥BC,∴∠AEB=∠PBF,

∴sin∠PBF=sin∠AEB=

AB4

=。 BE5

4

t。 512

12

45

25

∴PF=PBsin∠PBF=

∴当0<t≤5时,y= BQ PF= t t= t2。故结论③正确。 当t

29

秒时,点P在CD上, 4

29129115

-BE-ED= 5 2=,PQ=CD-PD=4-=。

44444

此时,PD=∵

ABBQAB4BQ54

== = ,∴。

AEPQAE3PQ34

又∵∠A=∠Q=90°,∴△ABE∽△QBP。故结论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o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