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9-11 04: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学年东阳中学高一地理12月阶段性测试卷

一、单选题

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A. 年太阳辐射量少 B. 太阳活动干扰小 C. 天气变化影响小 D. 电磁环境比较好

2. 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整个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望远镜主要作用是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边远闭塞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电磁环境比较好,故D正确。望远镜收集的是宇宙无线电信号,因此受太阳辐射、天气变化影响不大,故排除A、C项。太阳活动的干扰并不会因山区而减少,故B错误。 【2题详解】

由材料“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说明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整个太阳系,故D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的重点在于对材料的解读。第一小题的关键语句为“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边远山区”;第二小题的关键语句为“太阳系外缘”。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黑子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

B. 太阳活动频繁时,在我国漠河中午时可以看到流星雨和极光现象 C. 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 D.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标志 4.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A. 引发潮汐现象 B. 诱发台风和海啸

C. 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 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侧色球层,二者均为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往往是相伴发生的,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耀斑是在太阳的色球中发生的一种局部辐射突然增加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最强的标志;而太阳活动频繁时,极光现象增多,但是流星雨流星体闯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形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故选B。 【4题详解】

太阳风暴是太阳散发的高能带电离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但只会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对有线通信没有影响;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会和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发生碰撞,产生极光。故D正确,C错误。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所致;台风属于天气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故A、B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目。第二小题解答时易误选成C,太阳活动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而答案中给的是有线通信。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2

A. 软流层 B. 地壳 C. 地幔 D. 地核 6. 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地球内部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较薄的大洋底部最薄的地壳也有几千米,因此浅层地能应主要集中在地壳部分,故B正确 。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浅层地能埋藏浅,因此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故A正确、D错误。地面辐射是地球吸收了太阳辐射能后再向外释放能量的表现;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升温后,再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故B、C错误。

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为地震发生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 8. 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

A.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 B.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 C. 气候正处于高温晴朗的时期 D. 气候正处于寒冷干燥的时期 9. 据图可判断出:

A. 地中海面积将变大 B. 红海面积将变小 C. 喜马拉雅山脉高大 D. 庐山多陡崖绝壁 【答案】7. B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地震发生的地点位于印尼爪哇岛附近,该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故B正确。 【8题详解】

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人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后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故B正确,A错误。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故C、D错误。 【9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地中海附近板块做相对运动,因此面积将缩小;红海附近板块张裂,面积将扩大; 喜马拉雅山脉附近板块做相对运动,板块挤压使喜马拉雅山脉高大;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庐山多陡崖绝壁的特征。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易误选成A答案,东南亚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应注意区分。

10.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答案】D 【解析】

4

【详解】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为容易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右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12.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故A正确。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反光板的强光、高塔顶端的锅炉产生的蒸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故C正确。反光板减弱太阳对地面的辐射,因此不会提升地表温度,故A错误。飞机电子导航系统主要运用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短波通信主要通过高层大气里的电离层,而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对流层,故B错误。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故D错误。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2年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