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聚变博物馆感后感

更新时间:2023-04-06 22: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观核聚变博物馆

在我们大一新生时,每个专业在学校的安排下参观了学校核聚变博物馆,在老师深情地讲解和自我所见所闻中知道,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是原核工业585所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核聚变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核聚变博物馆。

名称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定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科普基地

核工程认知中心

所属单位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

目前,可行性较大的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就是托卡马克装置---环流器。

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核聚变的优劣势

优势:

(1).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

(2).无高端核废料,可不对环境构成大的污染

(3).燃料供应充足,地球上重氢有10万亿吨(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劣势:

反应要求极高,技术要求极高。

从理论上看,用核聚变提供部分能源,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对它们进行较好的利用。

(对于核裂变,由于原料铀的储量不多,政治干涉很大,放射性与危险性大,核裂变的优势无法完全利用。截至2006年,核能(核裂变能)发电占世界总电力约15%。说明了核裂变的应用的规模之大,更能说明优势比核裂变更大的核聚变能源前景更加光明。科学家们估计,到2025年以后,核聚变发电厂才有可能投入商业运营。205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人类。)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博物馆放着我国第一个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以及环流器工作时所需要的其他设备,其发生核聚变反应的原材料为重氢与超重氢,在磁笼的约束下加速发生核聚变。博物馆四周墙壁挂满了我国核聚变发展的一些历史资料,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员在ITER计划中承担的角色,以及核聚变的一些科普资料。

DOC格式.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在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大厅的原址上,以环流器一号装置为主体而建成。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核聚变高科技认知教育。

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是我国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号工程项目,简称451工程,是在我国核聚变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装置,它发展和完善了等离子体辅助加热、加料、电流驱动和诊断等受控核聚变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的实验使命虽然已于2001年结束,但它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留给我们学院的一份宝贵的国防科研高科技资源。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包括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党和国家对我院核聚变事业的亲切关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发展的光辉历程、受控核聚变、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其它途径、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十个板块,对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发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国核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研制成功了“两弹一艇”;另一方面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基本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两弹一艇

“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核燃料生产技术、核武器和核动力装置研制技术,并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与先期发展核技术的几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点高,速度快,花钱少,因而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广泛的关注

DOC格式.

DOC格式.

DOC格式.

早在五十年代初地球上就实现了核聚变反应,这就是氢弹的爆炸。它是依靠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的高温高压,使得氢弹里面的热核燃料氘氚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形成强大无比的破坏力。可惜这种瞬间的猛烈爆炸无法控制。要把聚变时放出的巨大能量作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能源,必须对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加以控制,这种能够控制的核聚变就称为受控核聚变。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石化能源逐步枯竭,人类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核聚变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核聚变能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产生聚变的主要燃料之一是氢的同位素氘。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氘广泛分布在海水中,每一升海水中的氘,通过聚变反应产

DOC格式.

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的热能。据测算,地球上的海水中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产生可控核聚变反应并应用于发电是人类在地球上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目前科学家们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被称作托克马克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经过科学家们50年的努力,磁约束聚变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