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李可欣改

更新时间:2023-12-27 1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司匹林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药学专业2009级自考独立本科段 苏金伟

摘要

目的: 熟悉正交设计法进行分散片处方工艺的筛选和分散片的制备方法,掌握分散片的质量检查方法。 方法: 对不同崩解剂制成的分散片的崩解时限及分散均匀度的测定,初步筛选出最优崩解剂;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来进行阿司匹林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筛选;以外观、崩解时限、脆碎度、溶出度等为指标,对阿司匹林的质量进行检查。 结果: 最优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用量为药粉的3%;可压性淀粉为填充剂;黏合剂为聚乙烯 吡咯烷酮(PVP),用量为药粉的2%;硬度控制在6Kg左右;崩解剂加入方法采用内加法;颗粒粒度为16目。 结论: 该工艺中试生产出来的产品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规定,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要求。 关键字: 阿司匹林; 分散片; 崩解剂; 正交试验

2

Abstract

Objective: Familiar with the orthogonal desing a prescription tablet of the screening and preparation of the tablet and know the tablet quality inspectionmethods. Methods: Firstly,initial screening of the optimal collapse by different disintegration of the disintegrating tablet made of the time limits and disttibu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Secondly,to the time limits for the collapse of evaluation,by orthogonal design a paracetamol tablet of prescription screening process. Lastly,to brittle broken,disslution for inidicators,check the quality of paracetamol. Result: The best disintegration is L-HPC,and the dosage is 3% of the powder;pressure can of starch filler;PVP for adhesive and the dosage is 2% of the powder;hardness is about 6Kg;disintegration of methods used in addition to join. Conclusion: he products can meet the required targers with this method.It is of good operation and good reproduce,It also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tablet.

Keyword : Paracetamol, Tablet, Collapse, Orthogonal-design

3

第一章 前言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其主药通常是难溶性的。分散片集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携带服用方便、药物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因而将阿司匹林制成分散片,可增加其吸收度和生物利用度。分散片处方中常用辅料主要包括:填充剂、崩解剂和黏合剂,其中常用填充剂有:甘露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乳糖等,崩解剂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PVP)、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等,黏合剂有: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羟丙甲基纤维素。分散片处方组成中崩解剂和黏合剂的种类和用量选择,直接影响制剂在水中的崩解剂分散均匀性。因此,分散片处方组成的确定通常采取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崩解剂和黏合剂的种类及用量来进行筛选。制备分散片以湿法制粒最为常用,处方中崩解剂的加入方式有内加法、外加法和内、外加法,其加入方式直接影响制剂在水中的崩解及分散均匀性。正交设计法是利用排列整齐的表对实验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比较和统计分析,评价各因素及其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经少量的实验次数找到较佳的处方工艺条件。对不同崩解剂制成的分散片的崩解时限及分散均匀度的测定,初步筛选出最优崩解剂;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来进行阿司匹林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筛选;以外观、崩解时限、脆碎度、溶出度等为指标,对阿司匹林的质量进行检查。

4

第二章 方法与结果

2.1试剂与仪器

2.1.1 仪器:L-160DTP型分析天平(SHIMAD2U);单冲压片机;片剂四用检测仪;冲头;乳钵;量杯;普通天平;尼龙筛(16目);烘箱;崩解时限测定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 批号:01004923);WFZUV-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构(上海)仪器有限公司);RCZ-8A型智能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批号:04000170);脆碎度检查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批号:04000173) 2.1.2 试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运宏化工有限公司 批号:20051123)、羧甲基淀粉钠 CMS-Na(大连金州华东纤维素厂 批号:20031123)、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PPVP(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进口分装 批号:20031211)、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泌阳成达贸易有限公司 批号:20050321)、硬脂酸镁、可压性淀粉(山东新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批号:20051016) 1.3 药品:阿司匹林(焦作市化学制药厂 批号:070814) 2.2 崩解剂的筛选

选取目前在固体制剂制备中常用崩解剂(CMS-Na,PPVP,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分散片的制备。 2.2.1 分散片处方

阿司匹林 12g 15%PVP(含硫脲) 5ml 崩解剂 0.6g 可压性淀粉 6.8g 硬脂酸镁 0.1g 共 20g

2.2.2 分散片崩解剂的初筛

表一 阿司匹林分散片处方中崩解剂筛选实验中崩解剂及加入量(ml) 编号 CMS-Na PPVP L-HPC 交联羧甲基

纤维素钠

1 0.6

2 0.6

3 0.6

4 0.6 2.2.3 制备

将阿司匹林、可压性淀粉、崩解剂混合均匀,将含硫脲的PVP乙醇溶液加入到上述混合粉末中,混合制成均匀的软材过16目筛制湿颗粒,于50-60℃干燥约40min,16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

5

2.2.4 分散均匀性

取分散片置20±1℃的100ml水中,振摇并记录时间,应全部崩解通过2号筛。 2.2.5 结果

表二 不同崩解剂对分散片的影响结果

编号

CMS-Na

PPVP

L-HPC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1 2 3 4 2.3 正交设计 2.3.1 分散片处方

阿司匹林 18g L-HPC 适量

15%PVP(含硫脲) 适量

可压性淀粉 适量 硬脂酸镁 0.15g

表三 处方正交设计因素筛选

编号 1 2 3 2.3.2 制备

将阿司匹林,可压性淀粉,崩解剂(用量根据崩解剂加入方式确定)混合均匀,将含硫脲的PVP乙醇溶液加入到上述混合粉末中,混合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湿颗粒,于50-60℃干燥约40min,16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于剩余处方量崩解剂(用量根据崩解剂加入方式确定)和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

2.3.3 分散均匀性

去分散片置20±1℃的100ml水中,振摇并记录时间,应全部崩解通过2号筛。

6

分散均匀性 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崩解时限(s) 186 166 103 124

0.6 0.6

0.6

0.6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最优崩解剂

崩解剂用量A% PVP用量B% 崩解剂加入方法C

1.0 3.0 5.0

1.0 2.0 3.0

内加法 内、外加法 外加法

2.3.4 结果

表四 证件设计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2.4 成品制备及质量检查 2.4.1 处方

阿司匹林 12g L-HPC崩解剂 0.2g 15%PVP(含硫脲) 0.5g 可压性淀粉 7.2g 硬脂酸镁 0.1g 共 20g

2.4.2 制备工艺

将阿司匹林,可压性淀粉,崩解剂混合均匀。将含硫脲的PVP乙醇溶液加入到上述混合材料粉末中,混合制成均匀的软材,过16目筛制湿粒,于50-60℃干燥约40min,16目筛整粒,将此颗粒和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A2B2C1) 2.4.3 外观

取压好的分散片,用吹风机吹去粉末,观察其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边缘整齐

2.4.4 脆碎度

7

L-HPC用量 (A%) A1(1.0) A1 A1 A2(3.0) A2 A2 A3(5.0) A3 A3 339 264 279 75

PVP用量 (B%) B1(1.0) B2(2.0) B3(3.0) B1 B2 B3 B1 B2 B3 292 241 349 108

崩解剂加入方法(C%) C1(内加法) C(内,外加法) 2C3(外加法)

C2 C3 C1 C3 C1 C2 200 380 302 180

实验结果 (崩解时限S)

91 105 143 125 83 56 76 53 150

由实验数据可知:最佳处方为A2B2C1

将20片分散片用吹风机吹去粉末,用分析天平精密称重,置于脆碎度检查仪圆筒中,转4min(25r/min),取出,再次吹去粉末,精密称重。 第一次称量重W1:12.6063g 第二次称量重W2:12.3012g

减失重量=(W1- W2)/W1 × 100%= 2.4% 2.4.5 崩解时限

取分散片置崩解时限测定仪中,开动仪器测定分散片的崩解时限,之全部崩解过筛,记录时间为5′15″。 2.4.6 溶出度

第一步:取分散片20片,精密称定,求出平均片重。将20片分散片置研钵中研细,精密称取相当于平均片重的片粉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0.1mol/l HCl溶液适量,振摇,溶解定容至1000ml,摇匀,取5ml过滤,精密移取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4g/l NaOH溶液稀释至刻线,摇匀,以0.4g/lNaOH溶液作参照,用分光光度计在257nm处测吸光度A*值。

第二步:量取1000ml 0.1mol/lHCl溶液放入介质杯中,取6片分散片,精密称定,分别投入6个转篮中,计时30min,分别取样5ml过滤,分别精密移取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4g/l NaOH溶液稀释至刻线,摇匀,分别以0.4g/lNaOH溶液作参照,用分光光度计在257nm处测吸光度A值。

计算公式:

溶出量%=[(A/ W平均)/(A*/W)]*100%

表五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

对照组 A吸光度 溶出量%

平均溶出量%=(65.75%+59.33%+60.68%+58.72%+53.16%+54.53%)/6=58.70%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0.334 65.75

0.276 0.285 59.33 60.68

0.302 58.72

样品5 0.271 53.16

样品6 0.281 54.53

质量(g) 0.6265 0.6265 0.5737 0.5792 0.6343 0.6287 0.6355

0.508 100

8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3.1讨论

通过对阿司匹林分散片处方中崩解剂筛选试验结果分析选择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作为崩解剂。

分散片由于要达到特定的分散效果(分散片10片,置于100ml水中振摇,在20±1℃水中,3min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其制备工艺一方面要有好的分散均匀性,另一方面也要达到一般制剂的要求(比如:硬度、脆碎度、外观),。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可供选择的范围不大,要去准确控制处方工艺过程。处方和工艺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的结果,制备出的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硬度、脆碎度、外观均较好。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的最优处方为A2B2C1.

理论上,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应该是内、外加法崩解时限最小,崩解时限最小,而实验测得内加法崩解最快,与理论不符。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本实验应一个人独立完成,但是由于实验条件与实验时间的限制,需要大家配合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所指的软材湿度,粒度大小,压片的硬度,还有测定分散均匀性时振摇的力度与速度均不同,造成实验数据偏差,实验结果不精确,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符。 3.2结论

实验筛选出的最优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最佳处方工艺为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用量为药粉重的3.0%,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为药粉重的2.0%,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的加入方法为内加法(A2B2C1).并且按照最优处方制备出的阿司匹林分散片各项质量检查均符合标准,可操作性好。

9

参考文献

1. 凌春生.药剂学实验指导.开封:河南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2007年12月. 2. 崔福德.药剂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局(2005版).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Ⅱ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 罗明生,高天惠.药剂辅料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 邹立家.药剂学.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规划教材. 7. WS1-(X-010)-200IZ,国家药品标准[S].

8. 毕殿洲.药剂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0

致 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李可欣老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11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b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