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雨花石1 - 人音版简谱

更新时间:2024-01-07 08: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雨花石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理解并学习雨花石的奉献精神。

2.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雨花石》,有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连段区分,能够体会休止符、倚音等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3.培养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音乐。 2学情分析

本年级段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在平时音乐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孩子们演唱技巧和声音的训练,所以学生的识谱能力、歌曲表现等音乐素养和学习习惯比较好。这年级段的学生,从二年级的时候就口风琴进课堂,平时音乐课会利用口风琴来帮助二声部的歌曲教学,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来源:学科网]

3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及前倚音,歌曲的拓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背景音乐《雨花石》伴奏) 谈话:同学们,看到老师胸前的红领巾,你会想到什么? (生)

师:说到烈士的鲜血,老师会想起雨花石。(老师随着《雨花石》伴奏深情介绍。) (生)边听边观看幻灯图片 活动2【讲授】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播放老师自己演唱录制的《雨花石》) 2、在感受中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A.提问: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他的速度是怎样的?(生)

B.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哼唱第一乐段旋律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C.出示曲谱学唱第一乐段(让学生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对比加入前倚音的效果) D.拓展第一乐段 出示:

活动3【活动】歌曲拓展

师生讨论: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节目准备

为歌曲加入口风琴、表演动作、二重唱、合唱…等各种形式 活动4【练习】结束课堂 1、表演展示

2、师生总结:踏着先烈的足迹,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活动5【作业】教学反思

《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曲。歌曲旋律优美,饱含深情。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同时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怀念过去、珍惜现在,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做个人小志大的好少年。

在准备这一堂课的过程中,我试教了两次,不断研磨和修改,最终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反思整个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教师的范唱更能打动学生

[来源:Zxxk.Com]

范唱是歌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教学情境,激

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声技巧和学唱歌曲,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第一次试教时,我采用教学光盘的范唱,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学生听得比较漠然,无法进入歌曲的意境,更不用说去把握歌曲的情感了。回家后,我试图上网搜索了这个歌曲的很多版本,但没有发现哪个演唱版本特别令人满意。

第二次试教时,我决定自己范唱,结果发现全班学生都听得很投入。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录像课上,我大胆利用事前录音软件制作的自己演唱的《雨花石》,替换了课本光盘范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实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也曾尝试过这种做法。一旦发现教学光盘的范唱不能很好地吸引孩子,我就会在家中自己录制歌曲的范唱。在多次的尝试之后,我渐渐发现:有一些歌曲(尤其是情感表现要求比较高的歌曲)的教学,教师本人的范唱是不可替代的。比如《雨花石》这首歌曲,它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表现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自己的范唱,无疑是“最鲜活生动的示范”。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的:“打动人心的唯一方式,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

二、借助器乐能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率

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发挥器乐的作用。口风琴是我在这年级教学时选择的乐器,它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编能力,提高识谱唱歌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在《雨花石》试教过程中,班级的个别孩子高音唱不上去的时候,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用口风琴演奏吗?”我允许他们尝试之后发现,口风琴的加入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尤为重要的是,借助口风琴,一些声音条件不好,不敢唱的孩子也有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使他们在学音乐的路上越来越自信。 此外,口风琴的引入帮助我比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上歌曲的拓展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歌曲的拓展是我一直思考的内容,尝试了几种方案后,我给歌曲的第一部分加入了二声部的演唱形式,使歌曲更加丰富,饱满,进而推动学生情感的发展,起到了“以情带声”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借助了口风琴来解决二声部学习的难点,让低声部的孩子跟着口风琴的音色来唱旋律,这样高低声部合作

层次清晰,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能力。

不得不说,口风琴进入课堂,对这堂课的成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应尊重孩子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音乐感受能力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音乐想象和创造。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创造。

[来源:Zxxk.Com]

在教学《雨花石》结束句“啊”的演唱时,我引导学生用弱的力度来表达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深深埋藏在心中……”一位男生举手发言:“老师,为什么要弱唱这句?我记得以前学过旋律上行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渐强。最后一句也可以表达对烈士的赞美之情,所以我觉得可以用渐强的力度来唱。”对于孩子的这种独特见解,我马上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在课堂结束部分,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参与更主动,学得也更有效果。因此我想到,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真正促进音乐教学向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当然,一节音乐公开课的成功离不开平时课堂教学的积累。刚拿到《雨花石》这首歌曲时,我很担心孩子们不能把握歌曲的音高和音色。但在课堂学习中,孩子们表现得很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回想平时的教学,我一直比较重视孩子们演唱技巧和声音的训练,所以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就掌握了这首歌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在这个基础上,我才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教学中增加二声部来拓展歌曲,使得课堂表现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学无止境。音乐教学同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愿在这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l6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