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压力管道设计管道布置

更新时间:2023-04-21 00: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设计必须具备的条件 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4)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一般沿厂区道路设计厂内管廊,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5)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特殊情况下可敷设在管沟内;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美观整齐; (3)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留有 10%-3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2)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 (13)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14)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15)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他可拆卸连接: 1)因检修、清洗、吹扫需拆卸的场合; 2)衬里管道或夹套管道; 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 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100mm的镀锌管道; 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16)体支管宜从主管的顶部接出; (17)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有毒介质管道应有明

显标志以区别于其他管道,有毒介质管道不应埋地敷设;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18)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应使管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 1)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向斜接,夹角不宜大于 45°; 2)固体物料管道上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六倍; 3)含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浆液管道和高粘度的液体管道应有坡度。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19)不应在振动管道上弯矩大的部位设置分支管; (20)在易产生振动的管道(如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泵的出口管道等)的转弯处,应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 1.5倍公称直径的弯头。分支管宜顺介质流向斜接; (21)从有可能发生振动的管道上接出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40mm的支管时,不论支管上有无阀门,连接处均应采取加强措施; (22)自流的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 3‰的顺介质流向坡度;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23)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应密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小于 150mm。套管应高出楼板、屋顶面 50mm。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或防爆墙; (24)布置腐蚀性介质、有毒介质和高压管道时,应避免由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漏而造成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易泄漏部位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否则应设安全防护;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对于跨越、穿越厂区内铁路和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街头等管道组成件; 有热位移的埋地管道,在管道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可设置挡墩,否则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应设管托。无隔热层的管道,如无要求,可不设管托。当隔热层厚度小于或等于 80mm时,选用高100mm的管托;隔热层厚度大于 80mm是,选用高 150mm的管托;隔热层厚度大于 130mm时,选用高 200mm的管托;保冷管道应选用保冷管托;厂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全厂性管道敷设应与地形高差保持一致,在适当位置调整管廊标高。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 2‰。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

第二节管道敷设的方式

第二节管道敷设的方式(2)地下敷设 1)埋地敷设:其优点是利用地下的空间,使地面以上空间较为简洁,并不需支承措施;其缺点是管道腐蚀性较强,

检查和维修困难,在车行道处有时需特别处理以承受大的荷载,低点排液不便,易凝油品凝固在管内时处理困难,带隔热层的管道很难保持其良好的隔热功能等,故只有架空敷设不可能时,才予以采用;

管道管道敷设的方式管道敷设方式有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两大类: (1)地面以上统称架空敷设。是工业生产装置管道敷设的主要方式。具有便于施工、操作、检查、维修及经济等优点

第二节管道敷设的方式2)管沟敷设: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提供了较方便的检查维修条件;还可敷设有隔热层的高温、易凝介质或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其缺点是费用高,占地面积大,需设排水点,易积聚或串入油气,增加不安全因素,污物清理困难等。

第二节管道敷设的方式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 1.管道净空高度管道跨越装置区的铁路与道路装置内管廊的高度接近地面敷设的管道的布置要求管道跨越铁路与道路时 GB50316的规定输送天燃气与人工煤气的管道跨越铁路与道路的规定

第二节管道敷设的方式2.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应以管道不受损坏为原则,并应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 0.5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 0.3m。 1. 2. 3. 4.

第二节管道敷设的方式安全阀的布置安全阀应直立安装在被保护的设备与管道上安全阀应靠近安装安全阀应考虑压力波动的影响安全阀应安装在易于检修与调节之处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管廊上的管道布置管廊上敷设的管道种类管廊上管道的布置方法 1.工艺管道:连接两设备之间的管道,其长度大于 6m者和进出装置的原料、成品、中间产品物料管道 2.公用工程管道:如蒸汽、凝结水等管道 3.仪表管道和电缆:一般由桥架和槽盒敷设在管廊横梁或柱子侧面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管廊上管道的布置方法管径大小的因素设备位置的因素被输送物料的性质因素热应力的影响仪表管道、动力电缆的安全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1. 2.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管径大小的因素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小直径管子、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管廊中间工艺管道应该布置在与管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需设置п型补偿器的的高温管道应靠近柱子,且п型补偿器应集中布置

п型补偿器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需要设操作平台与维修通道时,应该设置在管廊上层 双层管廊,气体、供热

、公用工程、泄压、火炬、仪表与电气槽架上层;一般工艺管道、非金属及腐蚀性管道、低温管道在下层。 全厂性管架与管墩应留有10%~30%的裕量,装置主管廊应留有10%~20%的的裕量。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管廊上管道布置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管廊上的管道没有坡度管道经道路和人行道上方时,不得敷设法兰和螺纹连接件考虑补偿最好是利用管道走向的变化自然补偿,不能满足时才采用补偿器凡管廊上管道,直径改变时要用偏心异径管;底平,保持管底标高不变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

第四节管廊上的管道布置某乙烯工程计算机三维模型截图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大致将塔器四周大致划分为检修所需的操作侧与管道布置所需的管道侧。 应首先在设备的操作侧设定梯子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管道布置 管线一般布置在设备的管道侧,不能布置在操作侧而影响正常操作

塔器的分类蒸馏塔反应塔萃取塔吸收塔洗涤塔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 1.

塔设备管道设计问题

塔顶馏出线进料线回流管和回流管的液封塔底抽出线再沸器的管道采样用管道沿塔管道的固定检修用的水、汽管塔的安全放空管道

2.

塔的管道布置要点塔顶要有塔顶油气、放空和安全阀出口管道。塔顶放空管道一般安装在塔顶油气管道的最高处水平管段的顶部。塔顶油气管道内的介质一般为气相,管径大,管道尽可能短,要步步低,避免袋型,且要有一定柔性。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3. 4.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7.

5.

6.

管道尽可能沿塔敷设。使管道布置美观。每一沿塔管道需在重心设置承重支架,并设置导向支架,以免管口受力过大。分馏塔塔顶油气不隔热,只设置防烫,如该管道至多台换热设备,为避免偏流应对称布置。塔顶为二级冷凝时,管道布置应使冷凝液逐级自流,油气总管与冷凝器入口管对称布置。

8.

9.

塔底抽出线应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内应严禁设置法兰或仪表接头等管件。塔人孔设置应设置在操作区,进出方便、安全、合理。人孔一般设置在塔的鼓泡区不得设置在降液管与受液槽区域。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 塔器附件设置 1.塔的平台塔的平台是为操作吊柱、放空阀与维修安全阀而设置 2.吊柱塔高15m,有填料或有内件及附件需要安装拆卸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吊柱下方应该留有充分的作业空间 应能达到塔上所有检修与操作平台的位置 吊柱回转范围内,应有一处能够避开所有管道与平台的竖直通道

。 吊柱应布置在检修区内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 1.

第五节塔的管道布置设计塔配管的立面图

2.

3.

塔的管道支吊架塔顶出来的管道或侧线进出口的管道,应以靠近管口的第一个支架为承重支架,如果再设置承重支架时应为弹簧支吊架。设置支架的顺序为自上而下固定支架、导向支架与弹簧支架直接与塔管口相连接的大于或等于DN150的阀门宜设支架。

图6.2塔的管道布置

第六节换热器的管道布置设计管壳式换热设备管道布置应留有足够空间管嘴相连接的管道标高应一致,以保持美观整齐 便于检修,管道与管嘴相接处应设一段可拆卸短管 换热管道阀门高度和手轮方向应一致 换热设备接往管廊上的管道配管方向 管嘴的方位 换热设备安全阀的设置 1. 2. 3. 4. 5.

第六节换热器的管道布置设计换热器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工艺管道布置考虑冷热流体的流向,冷流自下而上,热流反之。管道布置应考虑方便操作,不妨碍设备检修基础标高应考虑排液管距地面标高大于150mm。换热器管道尽量避免低点与高点。两台或两台以上换热器并联布置时入口管应对称布置

第六节换热器的管道布置6.

第六节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1. 2. 3. 4. 5. 6.

7.

8.

换热器进出口管道上的测量仪表应尽可能靠近操作通道易于观测。与换热器相接的易凝介质或含有固体颗粒应注意切断阀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并防止死角。可根据管道布置的要求来确定管口的形式。可水平、垂直、任意角度。

立式换热器的布置要求管口方位与折流板符合双程时考虑壳程与管程进口在同一方向与管箱连接的管道应有可拆卸段对于大口径换热器考虑维修空间管道不得占用换热器维修空间应考虑设备壳程与管程的排液、排气,防止内部积液影响换热效果

第六节换热器的管道布置设计换热器检修空间

第六节换热器的管道布置设计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i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