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元练习

更新时间:2023-12-31 18: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7七律·长征

3.形近字组词。

闲( ) 迤( ) 腾( ) 渡( ) 闷( ) 施( ) 藤( ) 度( ) 4.根据原诗填空。(默写)

5.读诗句,选择正确的意思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句子中的“远征”指(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向远方征战。 ②“万水千山”的意思是( )

A千座山,万条河。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的困难多,艰险多。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②这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B 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困难能难住他们。 (3)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

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

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6.读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 诗,中间四行两两对仗。作者是 。全诗表现了红军

的精神。

(2)《长征》这首诗共 句,是围绕“ ”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四句诗上,其中 和 是“千山”的代表, 和 是“万水”的代表。

18 开国大典

2.选字填空。

檐、瞻 ( )仰 房( ) 钮、纽 ( )扣 电( ) 爆、暴 ( )动 ( )发 佛、拂 飘( ) 仿( ) 效、郊 ( )率 ( )区 防、妨 ( )碍 ( )守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 聚集

(1)几个人( )起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 出生

(3)爸爸(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

(4)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了。 肃立 站立

(5)三十万人一起脱帽( ),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6)他( )在那儿,一动不动。

4.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用“√”表示。

(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①打开 ②解冻 ③举行 ④开始 ⑤建立

(2)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 ①拿 ②捏 ③举,往上托

5.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音、字、词。

(1)开国大典在首都(d6u du)北京举行。

(2)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 胁)商会(义 议)的全体代表。 (3)群众差(chai cha)不多把(嗓 噪)子都喊哑了。

(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 敬仰)这鲜艳的国旗。 ’ 6.读句子,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1)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 ( ) (2)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

进场。( ) ( )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 ( ) 7.读课文,填空。

年 月 日在首都北京的 举行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54门大炮 齐发,54门代表 ; 一共28响的含义是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

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

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4)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①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 )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 ) ②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 )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运用比喻的手法。 ( ) 9.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给—F面的句子排次序。 (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阅兵式开始。

(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乐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国旗。

(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19· 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读课文,填空。 (1)《青山处处埋忠骨》写的是 的儿子 牺牲在 战场上,毛泽东强忍悲痛,同意 。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 . 表明了

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是一位抗日女英雄。“九一八”事变后,党派她到东北从事抗日活动。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被敌人俘虏。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了儿子,在被杀害的当天给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小八路见到了毛主席

那一年,我在延安“抗大”当通讯员,经常为党中央机关传送文件。 一天,我和好朋友安定宝看到路上开来一辆小轿车。呀!

这是我头一回看到汽车,我高兴极了,像长了翅膀似地追呀追呀,一溜烟追到了小儿子写下这封遗书。

读了这封遗书,你有什么感想?写下你的读后感。

20 毛主席在花山 1.读课文,填空。

这篇课文按 顺序,记叙了毛主席 一是 二是 三是

从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

轿车后面。

车停了,我站在车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一会儿,车门开了,走下一个熟悉的人来。你猜是谁?是敬爱的毛主席!

毛主席和蔼地问我们:“小同志,你们多大了?” 我说:“我14岁,他15岁。” 毛主席又问:“你们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啊?” 我俩响亮地回答:“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他又关切地问:“你们两个念过书吗?”听到这儿,我有些难过,我们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吃糠莱,

穿破衣,哪有钱上学呀?我摇摇头说:“没有。”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望着我们,说,“小同志,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习哟!等革命胜利了,有很多工作要你们做呐。”

那时候,我虽然不大懂事,但却牢牢地记住了毛主席的话。延安的条件很艰苦,缺少学习用的纸和笔,我就用树枝在

地上练习写字。没过几年,我便识了两三千个字,不但能够看书写字,还学到了不少知识。

(1)毛主席为什么要问小通讯员念过书没有?

(2)小通讯员听了毛主席的话以后是怎样做的?

回顾·拓展六

的情景,主要写了三件事:

2.选择恰当的方位词填在括号里。

东 西 南 北 前 后 里 外 左 右 上 下 ( )逃( )窜 ( )顾( )盼 ( )蹿( )跳 ( )辕( )辙 ( )俯( )仰 ( )通< )国

3.下列句子是神态描写的在括号里画厶,是心理描写的画O。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 (2)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4)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 )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①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援,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②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寓开群众的支援呢?

(2)缩句。

①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②警卫员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

5.读下面的两首词,谈一谈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一) 卜算子·咏梅 (二)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毛泽东 驿外断桥边, 风雨进春归, 寂寞开无主。 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 已是悬崖百丈冰, 更著风和雨。 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 俏也不争春,

一任群芳妒。 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相同:

不同:

6.说说“大公无私”这个成语的意思,再用这个成语造句。

7.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 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单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 略号的作用是( )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1、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2、这三件事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安排?第一件事写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表现主席对群众的关心。第二件事写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和爱护。第三件事写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3、本文是以写什么为主的记叙文?三件事体现了主席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具体写毛主席在华山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3j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