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4 16: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测试卷 姓名:

(一)《唐雎不辱使命》和《晏子使楚》 1、解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长跪而谢之曰 .(5)傧者更道 .2、译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文: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6、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7、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1、甲文选自《赵国策·魏策四》,《赵国策》是西汉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2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故不错意也: .

(2)以大易小: .(4)叶徒相似: .

(2)以大易小 .(4)岂直五百里哉? .(6)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3)吏二缚一人诣王: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B.① 秦王不悦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②太守谓谁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晏子将使楚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D、①安陵君因使唐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译文: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 5、晏子的反驳,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2分) 6、《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上面所列举的是我国历史两位杰出的外交使节,请选择一位并作出评价。(2分)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B.何为者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或异二者之为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甚矣,汝之不惠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一处)(2分)

(1) 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2)大 王 尝 闻 布 衣 之 怒 乎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4、【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3分) 5、【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 6、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2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和《孟尝君得士》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休祲降于天( ) (4)卒赖其力(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士以故归之 .

学而不思则罔 .

C.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D.安陵君其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4分) ..3、(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译文: 4、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6、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4分)

(三)《唐雎不辱使命》和《荆轲刺秦》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3)寡人谕矣( )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4)图穷而匕首见( )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四)《唐雎不辱使命》和《郑同北见赵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长跪而谢之 ③亲尝教以兵 ②寡人谕矣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时宿于野 王若无兵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C.休祲降于天 D.若士必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译文: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

(五)《唐雎不辱使命》和《唐雎说信陵君》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秦王怫然怒( ) ..③以头抢地耳(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 3、文段(甲)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2分)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存赵国( ) .③愿君之忘之也! (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译文: 6、【甲】【乙】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两语段的异同。(4分)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 ) .

④唐雎谓信陵君曰( ) .

②布衣之怒( ) ..④天下缟素( ) ..

1、解释加线的词(2分)

①秦王怫然怒( ) ..③赵王自效迎(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译文: 3、文段【乙】的主旨是 信陵君的性格特点是 4、【甲】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5、试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2分)

(六)《唐雎不辱使命》和《班固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译文: 3、【甲】文中唐雎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中包含丰富的深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甲】【乙】两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

(七)《唐雎不辱使命》和《唐雎救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②亦免冠徒跣( ) .

④人之憎我也( ) .

C.魏来求救数矣 (多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魏 使 人 求 救 于 秦 冠 盖 相 望 秦 救 不 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译文: 5、【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2分) 6、《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甲】 【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cm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