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09 16: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科目: 数学 提供者:张瑞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单位: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 课时:1课时 表内除法(一)的第1课时:本课是学生在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也是继续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学生在生活中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过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 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创设情境,把学习置入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积累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的一半。这节课从学生熟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1.学生观看动画,听故事,思考问题 悉的分东西入手,激发学唐僧师徒4人从西天取经回来又发生了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什么故事呢?请看屏幕: 己动手操作,分一分,想(课件出示情景)8个苹果来让他们 一想,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分着吃。你们认为怎么分公平?请你拿形成过程,架起现实生活出8个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看谁能平2. 学生动手操作 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均分成4份。 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 的桥梁.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师:看他把8个苹果放进了几个盘子里,每盘都是几个? 师:刚才我们把8个圆片分成4份,安排了动手操作,比每份都是2个;八戒把8个苹果分到4较两次动手操作、汇报引学生观察不同的分法,找出不一个盘子里,每盘都是2个。这种每份分出“同样多”,“平均分”。样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怎么分? 这样既调动学生参与的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然后互相说积极性,又自然的进入新师:你们能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用知学习。 一说:怎样分? 一个算式来表达吗?用一个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吗? 指名展示后,得出“平均分”。 (二)探索新知,理解除法的含义。 1、认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1)认识÷ 师(出示8支铅笔)老师要把这8支铅笔奖励给这节课表现最好的4个孩子。现在我想请一个孩子来帮老师平均分成4份。谁愿意? 师:我们把8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结果是每份2支。 强调:除号就是用一条短横把两点分开来表示平均分的。 (2)除法算式的读法。 谁会读这个除法算式? 学生试读。 (3)、除法算式的意义。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互相说一说:怎样分? 学生展示分配方法 师:说一说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说一说:你最喜欢那种分法?为什么? 表示什么?“÷”表示怎么分? 小结:象这样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 是2。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例2)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 )组。 师:请每个孩子拿出12根小棒,按要求动手分一分。看看可以分几组。学生动手分小棒。 汇报分的结果。 提问:谁会把刚才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写出来。 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 小结:象这样把12人,每3人分一组,分成了4个组。也是平均分,也用除法来做。平均分的总数都要写在除号的前面作被除数。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加深。 第9页的做一做 (1)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个? (2)如果有4个盘子呢?(多媒体增加盘子数) (3)这12瓶酸奶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4)全班交流。 2.应用。 (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件事,有 5个人要买同一筐苹果为此发生了争论。怎样分才能使5个人都满意呢? 小组商量,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相互质疑、解疑。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数学课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点拨,使数学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观察、思考、 比较,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做了一定的铺垫。 学以致用。让学生先模仿到拓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题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分一分,摆一摆。 班内交流 小组商量,班内大交流解决。 作用。 学生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人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