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千地质填图细则

更新时间:2023-03-14 01: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分。

(8)剖面原始分层号,剖面图与记录必须一致。并层后的层序号应在剖面图上注明,并应与原始编号区别开,柱状图中仅标并层后的层序号。最终剖面图上岩性应和镜鉴结果相符。 2、剖面记录

剖面记录要用专用的记录本,保持剖面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要求字迹清晰,资料系统、真实,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主次清楚,素描图、照片目的明确、项目齐全、文图一致。

记录格式:

时间: 天气: 地点: 参加人员: 剖面名称:

剖面比例尺:1∶1000 剖面线总体方向: 人员分工:

剖面起止点、地形控制点,均用经纬仪测定,标注点号。 导线点号、导线方向、坡度角、斜距。

(层号)1:岩性描述(描述内容及要求见后述)。

产状、样品、照片、构造轴、化石等位置应注明,产状记倾向和倾角。标本(薄片)。

注:重要地质现象应尽量画大比例尺素描图及照像。重要接触关系应收集其证据。 3、剖面图

作图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另作说明如下:

(1)剖面线方向尽量不改或少改,若必须改动可分层改变,然后接成一个剖面图。

(2)剖面图,正北、北东、东、南东端放在右侧,南、南西、西、北西端放在左侧。

(3)各类产状的标注应用引线到剖面图下方,然后注明倾向、倾角的度数。 各类样品的标注:应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用虚线向剖面上方引出,在虚线上讨论标明样品代号和编号。

剖面线方向、控制点号均标在剖面图上方,层号、地层代号均标示于剖面图下方。

(4)剖面图岩石花纹、分层线、地层组段界线和群系界线的长短应有所区别,一般参考数据依次分别为1.5、2、2.5、3厘米。

(5)剖面图要有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如有物化探成果应同时在剖面图上方相应位置加绘物化探成果曲线图。构造解释要合理,图面要清晰。

(6)剖面所示要与记录一致。

(7)计算地层厚度时,产状控制范围一定要注清,斜距则按计

算段数分别书写,地层重复需加减者分别在栏内用“—”表示,并注明重复原因。岩脉不计算厚度。第四系覆盖需推测界线位置,计算厚度时应注清。应附地层剖面数据计算表。 4、综合地层柱状图编制

(1)要有图名、比例尺、编绘日期、氦编审查及清绘人。 (2)作图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

(3)图面层序及其取舍要合理,与剖面图的构造解释要一致。 (4)图面清晰、项目齐全、内容要素要同剖面图、记录、镜鉴成果一致。

(二)填图单元的划分

1、地层(包括沉积、火山、变质岩)

在区域地质上,该矿区地层属什么时代什么岩性,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志明显不明显,如变质较强的混合岩、岩浆岩往往难以区分次级单元,故大部不按地层单元填图而采用标志明显的岩性来区分填图单元的办法。野外工作中各种岩性须注明岩性代号。 2、构造

对于构造的观察和记录,采用地质力学方法进行。

(1)褶皱构造 实际材料图上应画褶皱轴线,地质图上不画褶

(四)资料整理

1、日整理:当日资料应在当日整理完毕,其主要内容是:检查、校正补充野外文字记录,整理路线地质剖面图、各种素描图和样品、标本及其肯定的地质界线、观察点的上墨等。带推断性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亦应上墨。

2、阶段性整理:工作做到一定阶段,应将野外各种原始图件的实际资料,转绘在室内清图上,并进行分析研究,编写阶段性地质工作小结。

3、野外验收前的资料整理:是在填图工作结束后,全面整理各项野外实际资料,检查、核实其完备程度和质量,最后提交清图。

四、人员编制和岗位责任

每个填图作业组至少由2—3人组成,持图员一人,记录员一人,采集员一人(人员不够采集员可由记录或持图员兼),三人明确分工,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共同搞好工作。

(一)持图员

熟悉地形,计划观察路线,工作开始前把当天工作计划告诉全组同志,提示路线上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地质现象及问题,使大家心中有数。

沿路线观察地质现象,根据据地质情况选定地质点,在地形图上正确标绘地质点位置。指导追索,实地勾绘地质界线,根据据新的认

识修改地质界线,主持计论并决定槽探工程的位置、地质点的着墨和最终成图。

(二)记录员

协同选线定点,随着搜集全组人员的观察认识结合自已的认识综合归纳,进行文字记录。当认识不统一时,应深入观察研究,力求统一然后记录,暂时难以解决者,应向上级反映,对有地质意义的现象,绘画素描图或示意图。

配合或指导采集员取得必要的有关数据和采集标本、样品。配合持图员工作,严格做到文图扣合。

根据据岩矿鉴定和化验资料,对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填写各种表格卡片。编写地质小结。

(三)采集员

配合持图员、记录员进行观测追索,对地质情况也要同样了解,提出自己的认识。正确量取各种数据。例如,协同持图员量方向,测点距,协同记录员量产状、量厚度,用红漆写编号,绑小红旗。负责标本和样品的采集、整理、登记、保管和运送。

五、质量检查

(一)严守岗位责任帛度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时进行校对和自检。

(二)地质成果以小组检查为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工作告一阶段后或填图工作结束时,组长应当会同技术负责对重要的地质问题进行实地检查及地质图的审查。

六、提交地质成果

(一)实际材料图(1∶2000)1份。要求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

(二)地质图(1∶2000)1份。要求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构造纲要图(1∶10000)1份。

(三)文字小结。要求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报告编写规定》进行。

(四)矿脉登记表1份。 (五)断层登记表1份。

(六)裂隙统计表1份,附裂隙玫瑰图。 (七)标本、样品、登记表1份。 (八)探槽及露头素描图若干份。 (九)野外记录本全套。 (十)标本全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u2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