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历史与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更新时间:2023-04-28 00: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历史与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2)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历史与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9)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历史与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3)

第1 页,共16 页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历史与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一、名词解释

1.佛光寺

【答案】佛光寺是指位于山西佛光山腰的佛寺,其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成于晚唐的大殿、金代的文殊殿、唐代的无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经幢。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其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庑殿。

2.面朝后市

【答案】面朝后市是《周礼·考工记》里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朝”指外朝,也就是处理诉讼、颁布法令的重要场所;“市”为商品交换市场。面朝后市则是说,在王城前为“朝”,后为“市”。“朝”是王权的象征,将它置于王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它的尊严性。

3.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4.圭角

【答案】圭角是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5.步移景异

【答案】步移景异是指在中国园林中,由于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置,园之总体布局的不对称和景物的自然天成,以及游路设计尤为奇巧,所以在欣赏游玩过程中景观变化不断。

二、简答题

6.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案】(1)春秋时期,《周礼.考工记》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

(2)五代时期,喻皓的《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3)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4)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是一部以介绍木器形状、结构特点、制造方法为主的木制机具专著。

第2 页,共16 页

(5)明代,《鲁班经》是一本汉族工匠的业务用书。计成的《园冶》是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6)清代,《工程做法》是由清代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书籍。

7.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建筑遗址在规模及空间布局上有什么变化?

【答案】(1)仰韶文化

①仰韶文化出现于母系氏族公社,位于黄河中游肥沃的黄土地带。

②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房屋和聚落。聚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梯状台地上,或者在两河交汇处比较高亢平坦的地方。

③仰韶文化的聚落布局与氏族公社社会结构相适应,一般是小住宅围绕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等部分。

(2)龙山文化

①龙山文化出现于父系氏族公社,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与仰韶文化的住房相比较,龙山文化的多数房屋的面积有所缩小,大体上与一夫一妻制个体小家庭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

③龙山文化出现套间式半穴居,既有圆形单室,也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方式。

8.简述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和成就。(需附必要图例)

【答案】故宫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1)总体布局

①宫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南面正门是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宫城内部分为外朝与内廷。

a.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b.内廷包括以乾清官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

第3 页,共16 页

第 4 页,共 16 页

图1 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图2 清北京故宫纵剖面图

(2)设计方法

①建筑组合

采用院落,是故宫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fg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