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B.doc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30 09: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 院 试 卷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密………………………封…………………………线………………………………………………

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应用化学 专业 03 级 《物理化学》 试卷(B)

题号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 (B)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二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

(C)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

(D)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零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

2.已知电极电位:φ (Cl2/Cl-) = 1.36 V,φ (Br2/Br-) = 1.07 V,φ (I2/I-) = 0.54 V,φ (Fe3+/Fe2+) = 0.77 V, 标准状态下,Fe与卤素组成电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Fe3+可氧化Cl- ; (B) Fe3+可氧化Br- ;

(C) Fe3+可氧化I- ; (D) Fe3+不能氧化卤离子 。

3.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

是转化率达到x%的时间的两倍,则x为:( )

(A) 32 ; (B) 36 ; (C) 40 ; (D) 60 。

4.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 )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 (B) 数值和单位完全相同 ; (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 ; (D) 物理意义不同,数值相同。

5.用I=0.025A的电流通过Au(NO3)3溶液,当阴极上有1.20g Au(s)析出时,通过的电量为

C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摩尔数为 mol;(已知Au的摩尔质量为197.0 g/mol)( )

(A)1763、4.57×10-3 (B)1763、1.83×10-2 (C)588、 1.14×10-3 (D)588、 6.09×10-3

共 7 页 第 1 页

学 院 试 卷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密………………………封…………………………线………………………………………………

6.对于浓差超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浓差超电势的产生在于电极反应速率大于离子迁移速率 ; (B) 可用升温或搅拌的方法减小或消除浓差超电势 ; (C) 浓差超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无关 ; (D) 电极极化程度与浓差超电势的大小有关 。

7.已知某复杂反应的反应历程为:,则B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B]/dt是:( (A) k1[A] - k2[D][B] ; (B) k1[A] - k-1[B] - k2[D][B] ; (C) k1[A] - k-1[B] + k2[D][B] ; (D) -k1[A] + k-1[B] + k2[D][B] 8.根据光化当量定律:( )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 (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9.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40 kJ·mol—1,有效碰撞分数是6 × 10—4,该反应进行的温度是:( (A) 649K ; (B) 921K ; (C) 268K ; (D) 1202K 。

10.为避免爆沸,可在液体中加入沸石,这是因为沸石的小孔中吸附了一些空气可使:( ) (A)液体沸点升高; (B)液体中产生小气泡所需的自由焓降低; (C)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 (D)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降低。 11.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A) 一定使溶胶更加稳定 ; (B) 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 ; (C)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其加入量而定; (D)对溶胶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 12.朗缪尔吸附等温式适用于:( )

(A)化学吸附; (B)物理吸附; (C)双分子吸附; (D)多分子吸附。

13.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则所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 ) (A)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14.下列各式中,活化能Ea、临界能E?$0和标准活化焓?r?m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Ea > Ec >??$r?m; (B) ??$?$?$r?m> Ea > Ec ; (C) Ec >?r?m > Ea ; (D) Ec > Ea >?r?m。

第 2 页

共 7 页 )

)

学 院 试 卷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密………………………封…………………………线………………………………………………

15.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 (A) 外电场或外电压作用 ; (B) 电解质离子存在 ;

(C)分散相粒分子或介质分子的布朗运动 ;

(D) 固体粒子或多孔体表面与液相界面存在漫散双电层结构。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交流电桥。( ) 2. 对于电池Pt|H2|H2SO4(aq)|O2|Pt ,其电池反应可表示为:H2(g) + ?O2(g)→H2O(l) (1),E1

或2H2(g) + O2(g) →2H2O(l) (2),E2 ,所以2E1= E2。( )

3.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不稳定,易解析。( )

4. 电极极化时,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电位越来越正,阴极电位越来越负。( )

5.若反应(1)的活化能为E1,反应(2)的活化能为E2,且E1 > E2,则在同一温度下k1一定小于k2。( ) 6.胶体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

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单分子反应。( ) 8.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 9.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性质都不改变。( )

10. 在一定温度下,对歭反应达平衡时,k1和k-1的关系是k1和k-1的比值等于常数。( ) 得分 评卷人 三、计算题(答题一律写在试卷上,答在别处无效,10分)

在298K时,浓度为0.01mol. dm-3的CH3COOH溶液在某电导池中测得电阻为2220 ?,已知该电导池常数为36.7m-1。试求在该条件下CH3COOH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已知λ(H+) = 349.82 S m2 mol-1,λ(Ac-) = 40.9 S m2 mol-1

共 7 页 第 3 页

学 院 试 卷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密………………………封…………………………线………………………………………………

得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答题一律写在试卷上,答在别处无效,15分)

已知298K时,电极Hg22+(α=1)?Hg(l)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为0.789V,Hg2SO4(s)的活度积Ksp=8.2?10-7,试设计电池求下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SO42-(α=1) ?Hg2SO4(s)+Hg(l)

得分 评卷人 五、计算题(答题一律写在试卷上,答在别处无效,10分)

在298K、P0压力时,用电解沉积法分离Cd2+、Zn2+混合溶液,已知Cd2+和Zn2+的浓度均为0.10 mol kg-1(设活度系数均为1),H2(g)在Cd(s)和Zn(s)上的超电势分别为0.48和0.70V,设电解液的pH保持为7.0,试问 (1)阴极上首先析出何种金属?

(2)第二种金属析出时第一种析出的离子的残留浓度为多少?

共 7 页 第 4 页

学 院 试 卷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密………………………封…………………………线………………………………………………

得分 评卷人 六、计算题(答题一律写在试卷上,答在别处无效,15分)

某溶液中反应开始前含有NaOH和CH3COOC2H5的浓度均为0.01mol/dm3,在298K时,10min内有39%的CH3COOC2H5分解,在308K时,10min内有55%的CH3COOC2H5分解,试计算:

(1) 在288K时,10min内有多少CH3COOC2H5分解? (2) 在293K时,有50%CH3COOC2H5分解,需要多少时间?

得分 评卷人 七、计算题(答题一律写在试卷上,答在别处无效,10分)

293K时,根据下列表面张力的数据: 试计算下列情况的铺展系数及判断能否铺展:

界 面 γ×103/(N/m)

苯-水 35

苯-气 28.9

水-气 72.7

汞-气 483

汞-水 375

(1)苯在水面上(未互溶前),(2)水在水银面上,(3)苯在汞面上

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CDA 6-10 CBCAD 11-15 CAACD

共 7 页 第 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v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