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30 09: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存 货

一、判断题

1.可变现净值等于估计售价减去存货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 F ) 2.某企业A材料为甲产品的主要材料,期末库存A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5元/公斤,市价为13千克/公斤,共有1 500公斤。但是甲产品的成本为50元/件,售价65元/件,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税金等5元/件。则期末对A材料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T ) 3.以前会计期间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某项存货,当其可变现净值恢复到等于或大于成本时,应将该项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已提取数全部予以冲回。 ( T ) 4.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 T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存货范围的是( C )

A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物资 B 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C 已出售但购货方尚未提走的商品 D 已购买但尚未运达验收入库的商品

2.在物价持续下降时,采用( B )对存货发出计价,将使企业当期利润最大。

A 先进先出法 B 后进先出法 C 移动加权平均法 D 个别认定法

3.库存材料清查后发现盘盈,经过批准后应在增加存货的同时( C )

A 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B 计入营业外收入 C 冲减管理费用 D 冲减营业费用

4.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存货短缺,应计入有关存货采购成本的是(A )。

A.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B.供货单位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 C.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 D.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 5. 2×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B材料成本为110万元,市场售价为90万元。B材料是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的。由于B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市场上用B材料生产的乙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发生下降,用B材料生产的乙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由260万元下降为230万元,将B材料加工成乙产品尚需投入140万元,估计乙产品销售费用及税金为8万元,估计B材料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万元。2×10年12月31日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B )。

A.80万元 B.82万元 C.75万元 D.90万元

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30-140-8=82(万元)。 产品可变现净值=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 产品成本=原材料成本+尚需投入的成本

材料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 材料成本 已知

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原材料200公斤,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800万元,增值税额136万元。另发生运输费用10万元(运费可按7%抵扣增值税),途中保险费用2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为198公斤,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公斤。该原材料入账价值为(C )。

A.803.19万元 B.812万元 C.811.30万元 D.948万元 三、多项选择题

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AD )等因素。

A 持有存货的目的 B 存货的盘亏与毁损

C 存货的计价方法 D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E 存货的计划成本 2.下列项目能计入存货实际采购成本的有(ABCE )。 A 购货价格 B 途中合理损耗

C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D 途中非正常损耗可由责任人赔偿部分 E 进口关税 ??

3.在物价持续上升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计价,会使(AD )。 A 期末存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增加 B 期末存货成本减少,当期利润减少 C 期末存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减少

D 本期发出成本脱离市价,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 E 本期发出成本接近市价,期末存货成本脱离市价

4.清查中发生的存货盘亏毁损,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ABD )造成的净损失。 A 自然损耗 B 计量差错

C 自然灾害 D 管理不善 E 意外事故

5、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在定期检查时,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有(ABCDE )。 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售价

C.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价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D.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价下跌 E.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

6、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ABCE )。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 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C.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E.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7、下列有关存货的会计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BD )。?

A.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B.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盘盈的存货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处理 D.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四、业务题

1.某企业12月三种存货在计提跌价准备之前有关资料如下; 原材料―A 12 300 库存商品―C 78 900 存货跌价准备―B 600

―B 45 600 ―C 900

年末调查了解到:

(1)库存商品C的市场价格为80 000元,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 000元。 (2)材料A是为生产产品C而储备的主要材料,其市场价格为12 000元。

(3)材料B已全部同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价格为45 000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请按单项比较法编制期末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解:(1)C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79000

C产品的成本 78900 所以,不需要计提,但题目中计提了900,所以要转回去 即:借:存货跌价准备 9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900

(2)因为材料A是用来生产C的,所以看材料A是否减值要看产成品C,因为C没有减值,所以A仍按成本计量,所以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材料B是用来直接销售的材料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45000-500=44500 成本:45600

应计提1100 已有600,所以还得再计提500,所以,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0 2、A公司购入原材料10000件,单位价格25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425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待所购材料运达企业后,验收时发现短缺200件,原因待查。

要求:编制A公司购入原材料的下列会计分录。 (1)支付货款,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 解:借:在途物资 250000 应交税费——?? 42500 贷:银行存款 292500

(2)材料运达企业,验收时发现短缺,原因待查,其余材料入库。 解:借:原材料 245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0 贷:在途物资 25000 (3)短缺原因查明,分别 下列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① 假定为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解:借:原材料 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0

② 假定为供货方发货时少付,经协商由其补足少付的材料。 解: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③ 假定为运输单位责任,经协商,由运输单位全额赔偿(包括增值税额)。 解:借:其他应收款 5000+5000*17%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000*17%

④假定为已运抵企业但尚未验收入库前被盗造成,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4600元。 解:借:其他应收款 4600

营业外支出 400+5000*17%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

3.甲公司将A商品按50000元的价格售出,增值税销项税额为8500元。A商品账面成本60000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000元。 要求: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1)确认销售A商品的销售收入。 解: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结转A商品销售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解: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

存货跌价准备 12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

(此分录也可分开写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00 ) 贷:库存商品 60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0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10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账面余额为1 0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为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355 B.455 C.235 D.32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丙产成品的生产成本=1 000+300=1 300(万元), 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区分有合同与否: 有合同部分:900-55×80%=856(万元); 无合同部分:(1 100-55)×20%=209(万元),

分别与其成本1 300×80%=1040(万元)和1 300×20%=260(万元)比较,均发生减值,因此应计算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也应区分:

①有合同部分:900-55×80%-300×80%=616(万元); ②无合同部分:(1 100-55-300)×20%=149(万元)。

乙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 000×80%-616)-0]+[(1 000×20%-149)-0]=235(万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v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