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医学遗传学自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1 00: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学遗传学》自学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医学遗传学:是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和人类疾病发生的遗传学

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两性畸形:两性畸形是在胚胎发育期间分化异常所致的性别畸形,一般根据性染色体、

梁色质、性腺及外生殖器的不一致,可分型为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和真两性畸形。

3. 嵌合体: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细胞系的个体

4. 先证者:指某个家族中第一个被医生或遗传研究者发现罹患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或具有某

种性状的成员。

5. 携带者:凡有一个致病基因而未发病的杂合子。

6. 分子病:是由遗传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是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

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7.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

紊乱,又称遗传性酶病

8. 癌家族:指恶性肿瘤特别是腺Ca发病率高的家族,主要发生1~2种Ca,发病年龄早,男女

发病机会均等,垂直传递,AD遗传

9. 癌基因:是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又称转化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

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10. 家族性癌: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均患有的某种恶性肿瘤

11. 干系:在某种肿瘤内,某种生长占优势或细胞百分数占多数的细胞系

12. 产前诊断:采用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等技术,对羊水、羊水细胞和绒毛进行遗传学检

验,对胎儿的染色体、基因进行分析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13. 遗传咨询:为患者或其家属提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或信息的服务。 14. 优生学:是研究使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 二、

填空题

1. 按研究的技术层次将医学遗传学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分为 细胞遗传学 、 生化遗传学 和 分子遗传学 三大类。

2. 临床遗传学指 研究临床各种遗传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学科,它是 医学遗传学 的核心内容。

3. 研究人类正常性状和病理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 人类遗传学 。 4. 经调查,十二指肠溃疡在单卵双生中的同病率为50%,在双卵双生中的同病率为14%,

由此可知该病的发生主要由 遗传(因素) 控制。

5. 单基因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有 常染色体 、伴X染色体和 伴Y染色体 三类。

1

6. 体细胞遗传病特指由 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而引起的遗传病。 7. 于线粒体内的某些编码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称为 线粒体遗传病 。 8. 先天性疾病指 一出生就有的病 。

9.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在 1956 年最后确定的 10. 遗传病的根本属性是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11. 染色体畸变包括 染色体数目异常 和 结构畸变 两大类。 12. 染色体数目畸变包括 整倍体 和 非整倍体 变化。

13. 多倍体的发生机制包括 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 、 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 和 人工诱导 。 14. 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主要包括 单体型和多体型。

15. 核型46,XX,del(2)(q35)的含义是 其体内的染色体发生了断裂 。

16. 若一妇女发生习惯性流产,做细胞遗传学检查后发现,其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和长

臂3区1带之间的片段发生倒位,则该妇女的核型简式描述为 46,xx,inv(9)(p21:q31) ,详式描述为 46,XX ,inv⑼(pter→p21::q31→p21::q31→pter) 。

17. 某妇女发生5次早期自发流产,经染色体检查,她丈夫染色体发生了14号和15号染色

体相互易位。其断裂点分别为14q13和15q26,其核型的简式和详式分别为46,XY,t(14;15)(q13;q26)和 46,XY,t(14;15)(14pter→14q13::15q26→15qter;15pter→15q26::14q13→14qter)。

18. SCE表示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19. 在同一个体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这个个体称为 嵌合体 。 20. 21三体综合征又称 先天愚型 和 Down综合征 。 21. 核内复制可形成 四倍体 。

22. 三倍体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 双雄受精 和 双雌受精 。

23. 在卵裂过程中若发生 染色体丢失 或 染色体不分离 ,可形成嵌合体。 24. 染色体倒位包括 臂间倒位 和 臂内倒位 两类。

25. 含有倒位或相互易位染色体的个体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所以常常没有表型的改

变,称其为 异常染色体的携带者。其可能的临床表现在生育后代时发生习惯性流产。 26. 21三体综合征按其核型可分为 21三体型、易位型 和嵌合型 等三类。 27. 若患者体内既有男性性腺,又有女性性腺,则被称为 真两性畸形 ;若患者体内仅有

一种性腺,而外生殖器具有两性的特征,则称为 假两性畸形 。

28. 细胞在含有一定浓度的BrdU中培养,在第 二 个复制周期的中期染色体,经特殊染

色可检测SCE。

29. 某个体的核型为45,X/46,XX/47,XXX表示该个体患有 Turner综合征,为嵌合型。 30. 如果一条X染色体Xq27-q28之间呈细丝样结构,则这条X染色体被称为脆性X染色

体。

2

31. 一个白化病(AR)患者与一个基因型正常的人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0 ,后代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100% 。

32. 一个红绿色盲(XR)女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其女儿患红绿色盲的几率为 50% 。 33. 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比非近亲婚配发病率 高 。 34. 人类有一种r-球蛋白血症,控制该病的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致病基因用d表

示。在女性中只有 XdXd 基因型才发病,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为 XDXd ;在男性中,只要 X 染色体带有d基因,就表现为患者。

35. 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发育至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的疾病,称为 延迟显性。 36. 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Vv,B和V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和v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如它们之间无交换,则产生 两 种配子,配子的类型为 BV和bv 。

37.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据此可推断致病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38.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一个生殖细

胞中,这是 减数分裂 的细胞学基础

39. 杂合体(Aa)的表型介于纯合显性(AA)和纯合隐性(aa)之间,称为 不完全显性 。 40. 由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错误联会和不等交换,可形成 融合 基因。 41. 典型的白化病患者缺乏 酪氨酸 酶。

42. “蚕豆病”患者肝细胞缺乏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酶。

43. 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综合征)发病的原因是缺乏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

转移酶。

44. 苯丙酮尿症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 酶。 45. 尿黑酸尿症患者缺乏尿黑酸氧化 酶。

46. 糖原贮积症Ⅰ型(von Gierke)患者缺乏 葡萄糖-6-磷酸酶 酶。

47. 半乳糖血症Ⅰ型和Ⅱ型患者分别是因为缺乏 1-磷酸半乳糖转移酶和半乳糖激酶所致。 48. 珠蛋白基因家族是由 a-珠蛋白 和 6个b-珠蛋白基因簇组成,分别位于第 16 号和第 11号染色体上。

49.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型是 -α/αα 。

50. 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又称异常血红蛋白病,该病有两种代表类型: 镰状细胞综合征(血

红蛋白S病) 和 不稳定血红蛋白 。

51. 镰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 血红蛋白因子 异常所致。在 遗传物质DNA中一个CTT变成CAT 情况下,使红细胞镰变。

52. 异常血红蛋白HbS的形成是由于 HbA珠蛋白β链第6位氨基酸上的谷氨酸为缬氨酸所代替所致。

53. 异常血红蛋白Hb Lepore的形成是由于 一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缺失或过剩的血红蛋

3

白,也有的是二种肽链愈合成的血红蛋白所致。

54.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 智力障碍、脑电波异常、

头发细黄、皮肤色浅,尿有“发霉”臭味等 ,发病机制是 苯丙氨酸羟化酶的遗传性缺乏。

55. 人类α地中海贫血根据基因缺失和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可分为 4 种类型,其静止型α

地贫(αα/-α)个体与轻型(标准型)α地贫(--/αα)个体婚配,其子女患血红蛋白H病(HbH)(--/-α)的概率是 1∕4 。

56. 药物遗传学是 药理学 与 遗传学 两门学科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57. 生态遗传学是 药物遗传学 的分支学科。

58. 群体中,由于个体的遗传背景不同,不同个体对某一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包括严

重的不良副作用),这种现象称为 个体对药物的特异性 。

59. 遗传基因组成的差异,使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出速率和反应性有所差异,构成

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 个体对药物的特应性 。

60. 长期服用异烟肼的副作用是其在体内累积导致 多发性神经炎 。 61. 异烟肼的灭活可分为 异烟肼慢灭活 和 异烟肼快灭活 两种类型。 62. 异烟肼的灭活与 乙酰化 酶有关,该酶缺乏时为 异烟肼慢灭活 ,该酶正

常时为 异烟肼快灭活 。

63.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簇定位于 pter-q11 ,包括 3 个基因,其中有多态性的是

NAT2基因。

64. N-乙酰基转移酶也称为 乙酞化酶 ,它是 肝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65. 异烟肼慢灭活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决定基因是 M1、M2和M3变异型的纯合子 ,慢灭活者可能的基因型为 NATM/NATM 。 66. 在服用异烟肼时,加服维生素B6可避免 多发性神经炎的发生。

67. “蚕豆病”患者缺乏的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 68. G6PD缺乏症女患者的外周血中,常常可见到沉淀 ,细胞遗传学上将此现象称为海

氏(Heinz)小体 ,这说明该患者的基因型是 XDXd 。

69. 中国人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生化变异型大多为 酶活性严重或中度缺乏 ,其特

点是 酶活性是正常的10%~60% ,比如食用 伯氨喹啉等药物或食蚕豆 。 70. G6PD基因定位于 Xq28 。 71. 服用阿司匹林或磺胺药会使 68. G6PD缺乏症 者发生溶血性贫血。

72. 乙醇中毒是因为机体积累 乙醛 所致,若体内 乙醇脱氢 酶活性高或 乙醛脱氢

酶活性低均可引起乙醇中毒。

73. ALDH基因有 ALDH 1 和 ALDH2 两种。

74. α1-抗胰蛋白酶有 90余 种变异型,易患COPD的 ZZ 变异型,该类人若α1-抗胰

4

蛋白酶缺乏易患COPD。

75. 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同一种恶性肿瘤,则该肿瘤就称为 家族性癌 76. 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核苷酸序列为 癌基因 。 77. 在一个恶性肿瘤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细胞系称为 干系 。

78. 肿瘤细胞内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称为 标记染色体,可分为 特异性 和 非特异性 两种。 79.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具有的特异性标记染色体为 费城染色体 。 80. 一个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经过 癌变 细胞突变。

81. 遗传性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按其发病特点分为 视网膜细胞瘤 和 Wilms瘤 两型 82. 原癌基因的激活途径有: 点突变 、 染色体易位 、 基因扩增 、 病毒诱导与启动子插入 和 。

83. 肿瘤的转移表型既取决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激活,也取决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84. 当一对抗癌基因 失活 时,细胞就会癌变。

85. 遗传易感性指在一定的内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遗传基础决定的个体易患某种恶性肿

瘤的倾向。

86. 癌基因作用人体使细胞恶变是一个多 基因 参与的多 克隆过程。 87. 当一对 AR 成为隐性纯合体时,细胞就会癌变。 88. 根据二次突变学说,第二次突变发生在 体 细胞。

89. 癌基因作用于人体使细胞恶变,至少要有 多 个以上的癌基因共同作用。

90. 遗传病的诊断可分为 临床诊断 、 产前诊断 和 基因诊断 三种类型。 91. 遗传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细胞遗传学检查、生化检查及 基因诊断。 92. 家族史即整个家系患 同种疾病的历史 。它应能够充分反映患者父亲和母亲各家族成

员的发病情况。

93. 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 染色体检查 和 性染色质检查 。

94.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在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叫做 产前诊断 。 95. 产前诊断的取材技术主要包括 绒毛吸取术、 羊膜穿刺术 、 脐带穿刺术

及 母血分离胎儿细胞 四种。

96. 直接观察胎儿的表型可用 X线检查 胎儿镜检查 B型超声扫描 。 97. 羊膜穿刺的最佳时期是 妊娠 16-18周 。 98. 绒毛吸取的最佳时间是 10周左右 。

99. 一怀孕18周的妇女,发现家族中有血友病A患者,要求进行产前诊断,诊断方法为

PCR ,检测 FVIII内含子22倒位或对FVIII基因内的BCL I位点,内含子13和22中STR和FVIII基因外的DXS 52(ST14)位点的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 。 三、

问答题

1. 如何判断是否是遗传病?

5

①遗传因素决定发病;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③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2. 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遗传病分为五类:(1)单基因病:主要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呈孟德尔式遗传。(2)多基因病: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多为常见病、多发病。(3)染色体病 :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使基因组平衡被破坏所导致的疾病。(4)粒体遗传病: 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呈现为母系遗传。(5)体细胞遗传病 :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一般并不在上、下世代之间垂直传递。 3. 简述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相互关系。

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前就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大多数遗传病表现为先天性疾病。但是也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梅毒、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引起的畸形以及产伤等就不是遗传病。也有些遗传性疾病出生时并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如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发育到一定年龄才发病。家族性疾病是指表现出家族集聚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罹患同一种疾病。许多遗传病(特别是显性遗传病)常见家族集聚现象,如并指,在亲代和子代中均有患者。但也有些遗传病(特别是隐性遗传病和染色体病),并不一定有家族史。相反,有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如麻风、肝炎、梅毒等)也不一定是遗传病。 4. 21三体综合征的核型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⑴标准型:核型为47.XX(或XY),+21;⑵易位形:多为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核型为46,XX(或XY)-14,+t(14q21q)核型为45,XX(或XY),-14,-21, +t(14q21q)⑶嵌合本型

临床表现有为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患儿眼距宽,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毗赘皮,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骨龄常落后。出牙延迟且常错位,头发细软而较少,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

5. 请写出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征:47,XXY 阴茎短小,小睾丸,不育;无胡须,毛少,情态体态均表现女性化。

6. 请写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45,X 出生时低体重,长大后身材矮小,青春期乳腺不发育,原发闭经,不育。

7. 易位染色体的携带者为什么会发生习惯性流产?

因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生殖细胞形成时可能产生染色体不平衡的配子,从而使胎儿染色体不平衡而导致流产。建议孕妇在孕16-20周时抽取羊水做染色体检查,以确定胎儿核型是否正常,以避免DS患儿的出生。

8. 幼儿黑矇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6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多少?

根据其双亲表型正常,但生育患儿,可以确定双亲均为肯定携带者,

以b表示致病基因,即其双亲基因型均为Bb,又由于他们的儿子表型正常,所以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几率是2/3。

2)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生的第一孩子患病,第二个孩子亦患病的几率是多少?

由于儿子与正常女人婚配后,生下患儿,所以此表型正常的女人基因型为Bb,即为Bb×Bb的婚配,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几率为1/4。

9. 人类棕色眼睛(B)对蓝色(b)、有耳垂(A)对无耳垂(a)是显性,不同对基因独立遗

传。试分析棕眼有耳垂男性与蓝眼有耳垂女性婚配后,生一个蓝眼无耳垂子女的几率是多少 1/8

10. 简述白化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的分子机制。

患者酪氨酸酶基因发生突变,无或仅有少量正常酪氨酸酶生成,使得体内的酪氨酸不能转化成黑色素.主要症状:全身皮肤,头发,眼缺乏黑色素而皮肤白皙,头发淡黄,眼灰蓝羞明,眼球可有震颤,暴露的皮肤易患皮肤癌

11. 以血红蛋白病为例,说明分子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产前诊断的方法。

分子病: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异常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血红蛋白病:既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分子结构或合成异常引起的疾病。

产前诊断方法:1、羊膜穿刺2、绒毛取样3、脐带穿刺等获取胎儿的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生化分析、基因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病

12. 某男孩有特殊尿臭、白化现象和明显的智力低下,请问他患了什么病?简述发病的机制。

患有苯丙酮尿症

13. 某婴儿对乳汁(母乳、牛奶等)有呕吐、拒食等不良反应,且肝功能低下,血糖低,身

体发育与大脑发育不好,判断其患有何种病症?原因是什么?

该患儿有:糖原 积病。该病患者缺乏G6P酶,使G6P不能转变成葡萄糖。 糖原 积病是糖原分解有关的酶遗传缺陷,引起糖原累积所致,过多糖原沉积在肝脏导致患儿肝脏肿大,发育迟。组织可利用的葡萄糖减少,当不进食时引易出现低血糖。 14. 简述G6PD缺乏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的分子机制。

7

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发病的分子机制:成熟红细胞能量来源主要利用糖酵解,部分从磷酸戊糖旁路而来。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G6P)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酸(6PD)反应中必需的脱氢酶(见图1),在此反应中脱出H+,使氧化型辅酶Ⅱ(NADP)还原为还原型辅酶Ⅱ(NADPH),此酶又参与红细胞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H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血红蛋白,具降解过氧化物作用,以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变性,维持红细胞寿命。如G6PD活性降低,则GSH产生减少,红细胞不能防御氧化剂的作用,使血红蛋白变性,聚集成享氏小体,使红细胞可塑性降低,细胞膜变硬,促使红细胞溶血。

溶血多为自限性,溶血发生后,由于新生红细胞增多,新生红细胞的G6PD活性较衰老红细胞高,此时G6PD活性可正常或接近正常,从而使溶血自行终止。故在判断G6PD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时,应对照其自然病程,不可将疾病本身的缓解当作治疗有效。 15. 试从药物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抗结核药异烟肼的副作用及用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异烟肼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结核药,其副作用是 在体内累积会导致多发性神经炎,长期服用对于某些人来说会导致肝损害。不同的人其副作用的大小有差异。 (1) 异烟肼在体内的代谢途径:① 在HN-乙酰基转移酶(乙酞化酶)催化下形成乙酰化异烟肼而解毒,但 后者可以水解为对肝有毒性的异烟酸和乙酰肼; ② 与维生素B6结合形成失活型异烟肼,但使体 内维生素B6缺乏。(2) 乙酞化酶的分子基础: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簇(NAT,8Pter-q11):共有3个基因(NAT1、NAT2和NATP), NAT1与NAT2高度同源并编码乙酞化酶,NATP为假基因。NAT1负责某些芳基胺药物的N-乙酰化,无遗传变 异性。NAT2负责异烟肼等药物的火活,已鉴定的有3种多态性(变异型),分为M1型、M2型和M3型。 (3)人群中异烟肼灭活的类型:① 异烟肼慢灭活者:异烟肼在体内半发期为 2~4.5小时,缺乏乙酰化酶,通常基因型为M1、M2和M3变异型的纯合子(NATM/NATM)。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异烟肼在体内累积,易发生多发性神经炎。② 异烟肼快灭活者:异烟肼在体内半衰朋为 45~80(110)分钟,有正常的乙酰化酵、基因型为正常型(野生型,NATA/NATA)或变异型杂合子 (NATA/NATM)。无或较少发生多发性神经炎,但长期服用异烟肼后。由于异烟肼在肝内可水研为异烟酸和乙酰肼,它们对肝有毒性作用,所以一部分异烟肼快灭活者会发生肝炎甚至肝坏死。 (4) 异烟肼给药时应注意:① 分清给药对象是异烟肼慢灭活者还是异 烟肼快灭活者。对于前着,应尽量少服用或不服用该药,以免异烟肼在体内蓄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对于后者,也不能长期服用该药,以免发生肝炎共全肝坏死。② 同时加服维生素B6,以补充体内因服用 异烟肼引起的维生素B6缺乏。 16. 分析种族不同对乙醇中毒的敏感性为何存在差异?

8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分为两步反应:第一步是乙醇在肝脏乙醇脱氢酶(ADH)作用下形成乙醛;第二步是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乙酸。在第一个反应中生成的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分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皮温高等乙醇中毒症状。ADH具有多态性,大多数白种人具有ADH1 2 基 因型,其产物为ADH1,而黄种人具有ADH2 2 基因型, 其产物为ADH2。活性比ADH1活性高100倍。故大多数白种人在饮酒后产生乙醛较慢,而黄种人积蓄乙醛速度较快。 ALDH主要有两种同工酶:ALDH1和ALDH2。 白种人几乎全部都有ALDH1和ALDH2;而在有黄种人中50%仅有ALDH1而无ALDH2,因此氧化乙醛的速度比较慢。由此可见,黄种人较白种人易产生乙醇中毒。

17. 简述原癌基因的激活途径。

1)点突变:原癌基因受到射线,化学致癌物的诱导后发生微小的变化即点突变其可成为有活性的癌基因,产生异常的基因产物,导致细胞恶性转化2)原癌基因的扩增:原癌基因大量扩增,其直接后果是这些原癌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肿瘤的发生.染色体双微体,均染区就是原癌基因片段扩增的表现3)启动子插入:当一个很强的启动子插入到细胞的原癌基因附近,可使该原癌基因表达增加,促使细胞恶性转化,例如c-myc基因的激活4)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易位可导致原癌基因重排,产生异常的蛋白质而使细胞发生转化.例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

18. 原癌基因按其产物功能可分为几类?

(1)原癌基因的定义:是人和动物细胞中固有的一类正常基因,通常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或在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功能,进化上高度保守,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细胞周期特异性.(2)按其功能分类:①生长因子.假如细胞不断地分泌生长因子,那么细胞就会向恶性细胞转化②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形成蛋白质酪氨酸激酶,促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恶变③信号传递因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细胞膜相联系,一类是位于细胞质中.它们的基因产物分别是一种酶,可以把ATP末端的磷酸基转移到其他蛋白质氨基酸的残基上,引起蛋白质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④核内癌基因:产物是一类DNA结合蛋白,可调节某些基因的转录和DNA的复制 19. 什么是标记染色体?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标记染色体是在肿瘤细胞内常见到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如果一种异常的染色体较多地出现在某种肿瘤的细胞内,就称为标记染色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标记染色体两种。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费城染色体即PH小体。

临床上有何意义:可以作为某种疾病标志的特殊形态的染色体,例如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出现的费城染色体,因有诊断的特殊价值 20. 什么是抑癌基因?有何作用?

抑癌基因是人体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因,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9

当一对抑癌基因同时突变或丢失时,才失去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或者说当一对抑癌基因形成隐性纯合时,才失去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21. 遗传病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染色体检查、染色质检查。2、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和酶检查;代谢产物检查3、基因诊断包括RFLP连锁分析法、STR多态连锁分析法、ASD分析法、PCR分析法

22. 什么是产前诊断?其主要技术有哪些?

细胞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仪器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3.产前诊断的指征有哪些?

1、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2、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3、生育过单层基因患儿的孕妇;4、夫妇一方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者;5、夫妇依法位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6、夫妇一方为单基因病患者;7、生育过先天神经管畸形的孕妇;8、夫妇一方有神经管畸形者;9、具有两次以上不明原因流产史的孕妇;10、生育过多发性畸形患儿的孕妇;11、夫妇一方家族成员有Down综合证或其他染色体患儿的孕妇;14、孕早期服用过致畸、致突变药物的孕妇;15、夫妇一方有明显致畸,致变因子接触史;16、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家系中的孕妇。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gb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