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更新时间:2024-01-18 08: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49.6%的学生学习目标是近景的直接性目标,如为了正常毕业、找份好工作、报答父母或获得奖学金而学习,而报效祖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等远景性的学习目标仅占4.4%,还有3.3%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近景的学习目标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较差,容易受情境因素的冲击,很难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另外,41.3%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一般或不喜欢,65.3%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一般或暗淡。专业思想不稳定与对专业前景的不乐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

(二)学习投入不足、学习效果较差

部分学生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力差。只有11.4%的学生有课后复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只在考试前夕集中突击。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上网是最主要的安排方式。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仍有23.7%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上,52.6%的学生以记忆为主,只有47.2%的学生以理解为主,45.1%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或者即便有也形同虚设。学习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学习效果较差。24.8%的学生出现了挂科现象。在分析挂科原因时,排名前三位的是:平时没有努力、对课程学习不

感兴趣、因刚升入大学思想麻痹放松学习,这三个原因均是学生自身学习态度问题,占了挂科总原因的56.4%。

(三)不良学习现象普遍存在

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引发了多种不良学习现象。调查显示,高校五种不良学习现象按照严重程度排序分别为:作业抄袭、迟到、旷课、早退和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和迟到的均值均接近2.5(调查设五个频率维度),说明这两种现象在本科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早退和旷课的均值超过2,说明这两种现象在部分本科生身上存在。考试作弊的均值是最低的,但也达到了1.71的水平,不容小觑。对学生个体不良学习现象的调查得出,32.6%的学生的个人作业靠与他人合作或抄袭完成,35.8%的学生上课迟到,22.4%的学生有旷课或缺课现象。22%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行为,27.8%的学生有作弊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在调查不良学习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发现迟到或者旷课的原因排序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偶尔有事”、“老师讲课调动不起学生兴趣”、“做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以及“晚上休息太迟、白天需要补睡眠”。源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占了61%,源自教师方面的原因占了19.1%,还有10%的学生因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而迟到或旷课。考察考试作弊的原因时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害怕不及格担心重修(34.6%),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仅为应付考试(12.2%),周围作弊成功氛围的影响(11.2%)以及监考老师要求不严(10.1%)。

(四)学校整体学习气氛不浓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风的影响不可忽视。调查表明,高校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竞赛、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尚显不足,校园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郁。具体而言,班级氛围较好,但宿舍学习气氛不太理想,

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宿舍氛围只能偶尔学习或者完全没有学习氛围。40.4%的学生认为学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开展得一般,无法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需求。

(五)年级、专业和群体对学风存在差异性影响

分析发现年级和专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显著性影响。年级上的差异表现在学生对总体精神状态、学风总体评价、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学习计划执行、认真听课程度和学习受老师影响程度,这六个方面。以绝大多数专业的学习年限即四年作为考察范围,会发现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状态最差,二年级尤甚。二、三年级对学风和学生精神面貌的总体评价最差,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情况最差,课程考核挂科最严重。二年级是学习计划执行最差的年级,认真听课的程度也最差,老师的影响力在二年级学生身上发挥得最小。笔者将样本按专业分八个大类来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学习状态有明显差别。艺术类的学生无论是对学风总体评价和学生整体的精神状态评价,还是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及对专业前景的乐观程度,亦或是学业受老师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工科和医药类学生对学风和学生整

体精神状态评价最差,对专业的喜爱度程度最低。政法类、文史哲类和理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前景最不乐观。政法类、经管类和工科类的学生受老师影响程度最低。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在专业喜爱度两极的两个专业的学生也有共同之处,即艺术类和医药类的学生挂科现象都很严重。不同群体的学风差异同样明显。普通生、港澳台生、定向委培学生、国防生等四个群体学习风气迥异。普通学生和国防生群体循规蹈矩,学习按部就班,学习风气总体良好。台港澳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或文化习惯等原因,学习普遍较为吃力,挂科比例达到74.2%,约为本科生总体挂科水平的三倍。84.6%的港澳台学生成绩处在班级排名的中后位置,是学风不良现象比较集中的一个群体。定向委培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定向学生,则普遍存在前景迷茫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新入学时课业压力轻,很容易受社会上“大学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影响,难以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他们感觉真正的大学生活与怀有美好期望的憧憬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易使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部分学生被调剂或招进较冷门的专业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是影响学风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投机取巧、功利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给学生“三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严峻的就业前景也让意志不坚定的部分学生面临很大的困惑或诱惑,有的学生质疑在“拼爹时代”努力学习的价值,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催化不良学风

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师德师风的优劣对学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影响了部分教师的教风。有些教师一心扑在科研上,疏于对学生的管理,纵容学生各种不良学习习惯。54.3%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一般或宽松,2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监考不太严格,助长了同学们不良学习风气。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老师讲课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这个因素仅次于“偶尔有事”,排在学生迟到或旷课原因排行榜的第二位。有些教师在“教书”时,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师生关系冷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强,也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本调查考察了五类老师(专业课老师、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公共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亲疏度以及对学生学业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学习能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公共课教师与学

生的关系较为淡漠,与这三类老师的关系处于“没什么交往、淡漠和非常淡漠”状态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50.4%、58.9%、74%。

(四)课程设置及相关学习制度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制度是同学们认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部分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问题,对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造成影响。34.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程考核较看重期末考试成绩,无法兼顾平时学习表现,助长了考前突击而平时放松学习的不良风气。部分老师连续几年考试内容相同甚至考前划重点,挫伤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有些如奖惩制度、退学警示制度、转专业制度、重修制度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没有达到理想效果。39.1%的学生认为奖惩制度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引导作用不大。43.8%的学生认为退学警示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警示作用不大。转专业制度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转专业需求,课程重修制度可以提供重新学习和补救的机会,但是课程重修的再次考核无法与之前的考试水平相比,降低了学习要求,助长了后进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学风专项教育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影响学生学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刻苦勤奋学习的动力先天不足,因此,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求学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t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