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更新时间:2024-01-31 18: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地区社会为单元,研究精神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和社会适应的统筹安排管理。

2.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3.心境障碍:又称情感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4.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是病人形成一贯,反应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5.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6.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

7.亚健康:指人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减退,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等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

8.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知其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原所致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可称应激的心神反应。

9.升华:指个体把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向较高尚的目标和方向作表述,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10.社会支持:指个体欲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工会的社团组织的精神与物质的联系程度。

11.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所造成威胁时的系统反应过程,所致反应可为适应或适应不良。

12.A型性格:是与心脏病有密切关系的一种性格,该类型个体却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特别高。

13.离差智商:指用一个人的成绩和同年龄组受试者的平均成绩相比,相差多少个标准来计算。

14.厌恶疗法;称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将欲戒除目标与某种不愉快或惩罚性刺激相结合,通过厌恶条件作用,达到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疗法,是行为治疗中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部分。

15.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

16.同感:指治疗师能进入患者深层,隐秘的知觉世界,觉察其内心不断变化的感受。 17.暗示:即通过言语使患者不经过逻辑判断,直觉的接受治疗者灌输的观念以消除心理病症的方法。

18.心理健康教育;他与疾病健康教育不同,他不是围绕着防治各种具体的疾病而展开的卫生宣教,而是侧重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们的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帮助人们建立适宜的自拟应对机制,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各种重大或突发的社会生活事件发生时,仍能维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18. 心理治疗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哪些:1.单项性2.系统性3.时限性4.正式性

19.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保密原则、限时原则、自愿原则、感情限定、转介原则 20.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德共同处 ①依据理论的共同点,②达成目标一致,③实现过程一致,

21. 一般性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倾听,暗示,鼓励与安慰保证解释

22. 人格评估的应用范围:临床诊断的应用,心理咨询的应用,人事甄别的应用,心理

学研究。。

23. 社区精神性护士的角色特征:1.管理者2.治疗者3.照顾者4.辅导者5.教育者

24. 如何有效应对生活压力?:1.了解应激与应对的基本知识和各种应对方式,为自身应对应激情景提供理论指导2.保持积极应对的心态,遭遇应激是主动应对或处理,以免陷入消极情绪而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3.灵活运用应对方式,觉察已采取方式无效时,应果断尝试新的应对方式4.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自身的资源有限,寻求他人的帮助无疑是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25. 自杀患者常有的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认为,自杀未遂者德认识方式和人格变量具有以下特征:较高的冲动性,极端的冲动性,极端的思维,认知僵化,问题解决不良,自传式记忆,绝望介功能失调性假设,以及对将来的判断存在偏见。此外,当动物或人处于绝境或极度隔离状态时,常常将冲动转化成自身的攻击。出现自杀或自伤。 26.

27. 简述精神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内容:1积极谋求各级政府部门重视,支持精神疾患的防治工作,成立精神障碍防治,康复的领导及协调工作小组。2强调住院康复 3动员家庭成员支持,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活动。4.想方设法,妥善解决精神障碍,精神残疾人士恢复工作或从新就业,对支持其心理处境月投身社会接受锻炼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7.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28.简述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1.类神经衰弱状态2.性格改变3.情绪反常4.意识减退5.零星出现难以理解的行为。

29.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1.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此为开展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 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①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是社区精神卫生的最基本服务形式 ②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旨在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精神功能、重新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①基层卫生人员,如乡村医生、工厂车间卫生员,可以处理意外紧急事件,②精神基层卫生兼职或专职医生,如给乡镇医院、街道医院、厂矿医院、学校医院的精神卫生医生,是其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康复、预防和康复方法 4.精神卫生宣教:笔记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与友善的对待精神病人,有利于精神疾病的早期治疗。

30.简述伤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1.指导伤残患者发展健全人格2.帮助伤残患者寻求有效支持3.激励伤残患者探索自强人生4.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31.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主要作用: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2.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质量的增效剂3.心理健康教育是增进护患沟通的桥梁4.心理健康教育是调动患者内在潜力方。

32.心理疾病阳性特征如下:1.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存在2.个体患者与心理应激发生有密切的时间关系3.病情的波动与心理应激的程度及个体的情绪体验有关4.个体有特定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缺陷5.个体可能有同年德特殊心理体验。

33.心身疾病是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总称。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程度不同的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34.什么是心身疾病?如何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被特别强调,是因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身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心身疾病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护士只要应从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入手,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种类不同,个体人格特征和心理社会因

素不同等要点,因人而异的加以实施。但总体上说,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护士可以结合患者的与心身疾病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及相应行为,为患者尽兴反复的宣教,促进患者认同并积极矫正自身某些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7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