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2 15: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遗传学

习题与参考答案

总监制:201寝室全体同仁

协办:农学院普通遗传学 教研组

于:2009年4月28日晚

第一章 绪 论(练习)

一、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二、什么是遗传学?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三、在达尔文前后有哪些思想与达尔文理论有联系? 四、 和 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五、 、 和 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

第一章 绪 论(参考答案)

一、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答:真正系统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从孟德尔开始的。他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进行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当时未能受到重视,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和柯伦斯三人同时重新发现孟德尔规律,这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说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三、答:达尔文前的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后的魏斯曼的种质连续论等。 四、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五、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 染色单体 着丝点 细胞周期 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单倍体 联会 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

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 (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

(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 :20条; (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 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 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 A’B’ 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 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 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

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 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

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 ?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六、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练习)

一、 解释下列名词:

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 转录 翻译 小核RNA 不均一RNA 遗传密码 简并 多聚合糖体 中心法则

二、 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三、 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四、 比较A-DNA, B-DNA和Z-DNA的主要异同。

五、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现有的假说是怎样解释染色质螺旋化为染色体的? 六、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七、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 八、 简述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

九、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比,其转录过程有何特点? 十、 简述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

半保留复制:以DNA两条链分别作模板,以碱基互补的方式,合成两条新的DNA双链,互相盘旋在一起,恢复了DNA的双分子链结构。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