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领导_跟随者的精神家园

更新时间:2023-05-11 10: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灵性领导_跟随者的精神家园

灵性领导:跟随者的精神家园

●何丽君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及时代环境的变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利益关系的维系,人本身的价值关系抽象为一种干瘪的道德符号,“虚饰的文明”充满了欺诈和虚伪。在这样喧嚣和浮躁的时代里,对灵性的探讨显得更加重要。

一、灵性领导的内涵

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2000多年前提出“灵性说”起,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都竭力想弄清灵性是什么。综观已有的灵性界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宗教观。早期的灵性研究大都持宗教观,即不同的宗教对灵性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例如,基督教徒相信灵性是“工作的需要”;印度人认为灵性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道教和儒教看来,灵性是一种基于与他人和宇宙相联系的无以言表的情感。二是内部起源观。这种观点认为灵性产生于个体内部,主要基于个人价值观和哲学。此时,灵性超越了宗教的规则,寻求的是个体内在的意义与满足。例如Guillory(2000)认为,灵性是“我们内在的觉知,它产生于并超越了我们内心所持有的信仰和价值观”。三是存在主义观。这种观点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个体对生命意义和工作目的的探究与追问,例如“我是谁”、“我在为谁工作”、“我的未来在哪里”等(Krishnakumar&Neck,2002)。本文从存在主义观的角度理解灵性,探寻生命的意义与工作目的的关系。

灵性领导抚慰跟随者的精神世界,关爱跟随者的内心感受,宽容跟随者的个体差异,唤醒跟随者的内心体验,营造一种彼此关爱、共享、尊重与认可的组织氛围,使人们之间产生归属感、信任感、满足感和主人翁意识,实现自我与组织的融合,从而实现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实现个体内在心灵需求与工作意义的互动,最终转变成持久的组织凝聚力。具体而言,可从三个层次来分析灵性领导的内涵(如下图所示)。

组织水平:团队水平:

关爱、宽容、利他、崇高的组织愿

景、

追求卓越关怀、建立社群

在个体水平上,灵性领导反映了个体内心的一种独特状态,比如正直、超越、平静、使命等,构建平和正直的个体内心世界。在团队水平上,灵性领导强调关爱、宽容、利他、关怀与建立社群等,从而使团队中的个体获得精神的成长和生活的满足。在组织水平上,灵性领导承认个体对组织的贡献,促进个体的灵性发展和实现幸福,在个体发展中建立崇高的组织愿景并追求组织卓越。这三个层次融为一体,全方位地展现灵性领导。

二、时代发展呼唤灵性领导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及时代环境的变迁,资源匮乏、技术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日渐严重,当代人陷入了极度的精神困惑和迷惘之中,信仰危机、理想缺失、道德失范、心态失衡以及自我感、意义感和归属感的丧失等,使人的灵性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样喧嚣而浮躁的时代里,将平静、关爱、宽容、利他等灵性元素引入片面强调目标、手段、效能等理性元素的领导理论和实践之中,尤为必要。

现实中,无论是个体幸福还是组织卓越,都依赖于灵性领导。一方面,个人幸福呼唤着灵性领导。现实生活中,科技不断创新,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世界越来越像一架永动机,个人就像其中的一个部件,被动且无奈地随之不停旋转,追名逐利,经常会感到身心俱疲,油然而生工作倦怠感和生活乏味感。人们需要在紧张生活之余,稳定自我浮躁的情绪,关注自我内心的世界,寻求自我精神的憩息地,回到自然和谐的状态,构建内部宁静、和谐、卓越、神圣的精神世界。对于这种心理和社会现象,心理学家马斯洛早有论述。马斯洛在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后,逐渐意识到,如果一味地强调自我实现,则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使人变得残暴、空虚和冷漠,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上还有一个层次——灵性需要(spiritualneed),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性需求。灵性领导关怀跟随者的精神世界,唤醒跟随者的潜在意识,促进跟随者的自我超越,带领跟随者驶向平和的精神彼岸,使跟随者在灵性之旅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另一方面,组织卓越也呼唤着灵性领导。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商业伦理的发展,越来越多

领导科学

个体水平:

正直、超越、平静、意义、使命

图灵性领导的内涵

灵性领导_跟随者的精神家园

的研究者发现,灵性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升,没有灵性的领导是贫乏而无力的。相对于那些不鼓励跟随者发展灵性的组织而言,鼓励发展灵性的组织业绩更高(Neck,Milliman,1994)。倡导灵性的组织不但可以提高跟随者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离职率(Robbins,2005),提高跟随者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降低招聘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促进团队合作以及组织与客户之间良好的互动(Marques,2005)。在促进个体发展和实现幸福的过程中,灵性领导将个体发展和组织卓越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实现着组织卓越。

三、灵性领导的特质剖析

灵性领导珍视个体的内心平静,关爱个体的内心体验,宽容个体的独特差异,唤醒个体的内在生命,以激发跟随者的创造力,提升跟随者的心灵层次,使跟随者的灵性思想与组织的价值观念相融合,不断超越自我,走向组织卓越。

其一,平静。《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凡有所建树之人,无不是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心无旁骛、潜心学习、超然物外之人。只有内心平静,在欲望与诱惑面前心无旁骛,在荣誉与屈辱面前镇定自若,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在喧哗与浮躁面前凝神专注,才能释放生命潜能,感悟精神力量,扩展内心情怀,获取丰富思想,启发聪明智慧。人的欲望总是层出不穷且无止境的,一旦追名逐利的欲望在心灵世界中占据太多空间,身心就皆难安定。灵性领导深知,生命之舟难以承载太多的功名利禄、浮华虚荣,要接受“失去”,学会“松手”。灵性领导明白自己内心需要什么,从而过滤心灵的杂质,约束自己的私欲,排除心中的杂念,呵护灵魂中最珍贵的东西,尽心尽责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进而获得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和充实。灵性领导个体的心灵因此变得开放而敏锐、博大而深邃、安详而宁静,进而思绪在内心深处荡漾,智慧在头脑中孕育,心境获得真正的澄澈,生命之水得以升华。

其二,关爱。成功领导者最大的秘诀就是“关爱”。领导的关爱使跟随者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心理安全感增强,愿意且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地工作,从而在彼此真诚的关爱中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只有在关爱与利他情感中,领导才能走入跟随者的心灵深处,才能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激发他们加入灵性之旅,追求共同理想。灵性领导超越冷冰冰、硬邦邦的科层体制,将每个跟随者都视为鲜活而丰富的世界,以关爱及利他之心与跟随者互动,以跟随者的学习及成长为工作的核心价值,关注人生的内在意蕴,消除心灵之间的隔阂,消除个体生命之间的壁障,恢复个体自由的本性,处处化解心灵的障碍、闭塞、固执,使之空灵、通脱、飞升,

将对生命的凝注推向终极关怀,进而追求一种超越一己之私利的大我,追求一种走入跟随者心灵深处的感动,追求一种更伟大的理想与意义。

其三,宽容。每个个体的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和思想基础等都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先见”,对同一现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灵性领导深知,“我们应当寻求差异,倾听那些代表着差异的沉默各方的声音;然后,我们应当允许缄默的声音去讲话,说出与多数话语相反的原则或观点。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突出并容忍差异,并且可以走向多元理性而非一元理性”。因此,灵性领导不妄自尊大,不强加于人,不故步自封,以一种更为宽阔的视野,在切入跟随者话语体系的对话中,在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中,倾听和理解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跟随者的独特性,欣赏不同跟随者的不同观点,对每个跟随者都抱以积极而热切的期望,激发跟随者的创新精神,在与异己价值的自由交往中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其四,唤醒。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此时,需要借助外力来唤醒个体所未意识到的这一切。灵性领导的终极使命就是对个体心灵的唤醒。在“我—你”的平等对话过程中,灵性领导和跟随者相遇,双方作为完整的生命融入交往之中,实现精神的“沟通”、“相遇”和“共享”。通过对苦难的体验与认同,灵性领导把跟随者对生命的追思与探询引向深处,培养跟随者透彻的生命意识,深达跟随者存在的本性和无意识深处,唤起跟随者沉睡的自我意识,发掘其独特的个体禀赋,唤醒其内在的创造力、生命感和价值感,引导个体超越自我,追求组织卓越。处于被唤醒状态中的跟随者,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内在敞亮,心灵不再在习惯的诱引下沉睡,而是在剧烈的震荡中荡涤尽情感的自然状态。跟随者的一切疑惑、一切不安、一切仇恨,在经过最初的震荡后平复下来,化为一种高度的宁静,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身处的世界,重新认识自己的处境、生命的意义和未来的使命,逐步成长为一个平静、关爱、宽容的充满希望的人。

总之,灵性领导崇尚平静、关爱、宽容的内心世界,唤醒跟随者的内心体验,丰富人的生命情感,重铸人的精神个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进而不断激励跟随者追求自我超越和组织卓越。以灵性成长的视野,关注灵性领导的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和个体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平衡人们的冲突、帮助人们成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介明菊

E-mail:ldkxjmj@电话:0371-63919054

领导科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b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