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

更新时间:2023-04-16 10: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类号密级

国际十进分类号(UDC)

第四军医大学

学 位 论 文

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

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

(题名和副题名)

石鑫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何炜副教授

指导教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名称药物化学论文提交日期2011.04 答辩日期2011.05 论文起止时间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独创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与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四军医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第四军医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第四军医大学。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含电子版,保密内容除外),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并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内容的浏览和下载服务。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同意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

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

研 究 生:石 鑫

学科专业:药物化学

所在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导师:何炜副教授

资助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02063)

关键词:Michael加成;金鸡纳生物碱;双功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氢键供体;硫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二O一一年四月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缩略语表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4)

前言 (7)

文献回顾 (10)

正文 (37)

实验一用于M ICHAEL加成反应底物的合成 (37)

1 实验材料 (37)

2 试验方法 (39)

2.1 用NaOH/MeOH/HCl体系制备硝基烯 (39)

2.2 用NH4OAc/AcOH体系制备硝基烯 (39)

3 结果 (40)

4 讨论 (43)

实验二由金鸡纳生物碱和手性氨基酸衍生的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 (45)

1 实验材料 (45)

2 试验方法: (46)

2.1中间体辛克宁异硫氰酸酯(70)的合成 (48)

2.2 中间体表奎宁异硫氰酸酯(73)的合成 (49)

2.3 中间体2-氨基-2-异丙基乙醇(74)的合成 (50)

2.4 中间体2-氨基-2-叔丁基乙醇(75)的合成 (51)

2.5 中间体2-氨基-2-苯基乙醇(76)的合成 (51)

2.6中间体2-氨基-2-苄基乙醇(77)的合成 (51)

2.7 中间体L-脯胺醇(78)的合成 (51)

2.8 催化剂(67a)的合成 (52)

2.9 催化剂(67b)的合成 (52)

2.10 催化剂(67c)的合成 (53)

2.11 催化剂(67d)的合成 (53)

2.12 催化剂(67e)的合成 (54)

2.13 催化剂(67f)的合成 (54)

2.14 催化剂(67g)的合成 (55)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5 催化剂(67h)的合成 (55)

2.16 催化剂(67i)的合成 (56)

3.结果 (56)

4.讨论 (65)

实验三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66A-66I在乙酰丙酮与硝基烯的不对称M ICHAEL加成反应中的研究 (67)

1 实验材料 (67)

2 实验方法 (68)

2.1 Michael加成反应外消旋产物的制备 (68)

2.2 Michael加成反应手性产物的制备 (68)

3 结果 (70)

4 讨论 (75)

实验四由金鸡纳生物碱和手性氨基醇衍生的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 (85)

1 实验材料 (85)

2 实验方法 (85)

2.1 催化剂(81)的合成 (86)

2.2 催化剂(82)的合成 (86)

3 结果 (87)

4 讨论 (88)

实验五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81和82在1,3-二羰基化合物与硝基烯的不对称M ICHAEL加成反应中的研究 (89)

1 实验材料 (89)

2 试验方法 (89)

2.1 Michael加成反应外消旋产物的制备 (89)

2.2 Michael加成反应手性产物的制备 (89)

3 结果 (91)

4 讨论 (96)

小结 (105)

参考文献 (106)

附录 (114)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131)

致谢 (133)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缩略语表

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α]20D Specific rotation 比旋光度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核磁共振IR Infrared 红外光谱MS Mass

Spectrometry 质谱

TLC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薄层色谱法DCM Dichloromethane 二氯甲烷

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高效液相色谱法

% ee Percent enantiomeric excess 百分对映体过量TFA Trifluoroactic acid 三氟乙酸

DMF N,N-Dimethylformamide N,N-二甲基甲酰胺THF Tetrahydrofuran 四氢呋喃

Bu Butyl 丁基

DIAD Diisopropyl

azodicarboxylate 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MSO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亚砜

-1-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研究

硕士研究生:石 鑫

导 师:何 炜 副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

中文摘要

手性催化是目前获得手性物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则是手性催化领域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是构成碳碳键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合成许多重要的手性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有效手段。

硫脲类化合物因其易于制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化学家的重视。叔胺-硫脲类催化剂一方面可以利用硫脲基团中的仲胺和亲电试剂形成氢键活化亲电试剂,另一方面利用叔胺和羰基化合物形成氢键,活化亲核试剂,利用多氢键活化策略起到双功能的作用。近些年来,双功能硫脲类催化剂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多种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设计、合成一类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

1、以廉价、易得的天然氨基酸和金鸡纳生物碱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

-2-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列新型的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硝基烯与乙酰丙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66e在此反应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我们筛选出的最优反应体系中,以优秀的产率(高达92%)和好的立体选择性(高达91% ee)得到了S-构型的加成产物。

2、直接以手性氨基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类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硝基烯与乙酰丙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体系中,良好刚性的催化剂82以优秀的产率(高达98%)和优秀的立体选择性(高达98%)得到了S-构型的加成产物。在文章最后,我们推测了反应可能的过渡态,希望可以解释多氢键作用在此反应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本课题证明:我们所设计合成的这类多氢键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可以高效、高对映选择性地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催化剂合成简便、成本低廉。该课题为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新的催化体系,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Michael加成;金鸡纳生物碱;双功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氢键供体;硫脲

-3-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ichael Addition Catalyzed by Chiral Bifunctional Thiourea Organocatalysts Bearing Multiple Hydrogen-bonding Donors

Candidate for master: Shi Xin

Supervisor: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Pharmacy ,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Chiral catalysis is currently the most cost-effective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chiral compounds. Currently, organocatalysis has been emerged as an increasingly active area in organic synthesis. Michael addition is an important organic transform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C-C bonds and thus being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synthesis of many chiral drugs and medicinal intermediates.

Chiral thiourea, of which preparation method is quite simple, has been gaining increasing interests. Recently, the tertiary amine thiourea catalysts bears particular bifuntional group,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transformations. On one hand, the two NH of thiourea can form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with electophiles, thus activating the electophil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rtiary amine can form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and activate the nuclearphiles. So the bifuntional effect could be realized due to the multiple hydrogen bonds between the catalyst and the

-4-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actants.

In this thesis, a novel type of bifunctional chiral thiourea organocatalysts bearing multiple hydrogen-bonding donors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succefully applied to the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of acetylacetone to nitroolefins. The research consists mainly of two parts:

1. A series of new bifunctional chiral thiourea organiccatalyst bearing multiple hydrogen-bonding donors were synthesized from inexpensive natural amino acids and cinchona alkaloids as raw material.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bifunctional chiral thiourea compounds are effective organocatalysts for the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of acetylacetone to nitroalkenes. Especially the compound 67e exhibite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reaction ran smoothly to afford the corresponding adduct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up to 92%) and with good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91% ee).

2. Two other bifunctional chiral thiourea organocatalysts bearing multiple hydrogen-bonding donors were synthesized from commercial available β-amino alcohols and cinchona alkaloids as raw material. In optimal conditions, organocatalyst 82 showed high efficient and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affording the desired products with enantioselectivity of up to 98% ee. And a broad range of substrates was also achieved. A probable catalytic mechanism was presented,by which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hydrogen-bonding action can be interpreted.

To sum up,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bifunctional chiral thiourea organocatalysts bearing multiple hydrogen-bonding donors are effective organocatalysts for the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of acetylacetone to nitroalkenes. This new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is valuable due to its high effience,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mild conditions and

-5-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ow cost. It’s promising to develop a practical method to synthesis the α-substituted-β-amino acids in large scale.

Key words:Michael addition; Cinchona alkaloids; Bifunctional organocatalyst; Hydrogen-bonding donor;Thiourea

-6-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手性(Chirality)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与各种生命现象紧密相连。

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和酶等,几乎全是手性分子。目前所用的药物多为低于50个原子组成的有机小分子,很大一部分也具有手性,含手性因素的化学药物的不同对映体在人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及毒副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往往两种异构体中仅有一种是有效的,另一种无效甚至有害。近年来,人们对单一手性医药及手性功能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手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手性催化合成是目前获得手性物质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三位从事手性催化研究的科学家Knowles、Noyori 和Sharpless,因为在此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彰显了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和氧化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这也显示了手性催化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领域如药物、新材料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作为继酶催化和金属催化之后的第三类手性催化反应,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过去短短十几年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目前化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有学者称现在是“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的黄金时代” [1]。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已经有学者报道脯氨酸催化分子内不对称Aldol反应并获得了不错的立体选择性[2],但当时这一研究成果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有机小分子催化领域也随即沉寂了下来。自从2000年List研究小组报道了以脯氨酸直接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的研究成果,有机小分子催化这一古老而新兴的领域才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引起广泛关注[3]。与传统的金属催化相比,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具有以下优势:不含金属离子,对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原料价廉易得,适用范围广,更

符合原子经济性要求。与生物酶催化相比,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也具有结构简

-7-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合成简便,适用性广,催化剂量用量少,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但这个新兴领域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摆在化学家面前的研究课题包括:发展新型的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剂,研究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机制,通过揭示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过程中手性传递、诱导和放大的本质,提高催化效率和拓展新的催化反应类型等[4]。

Michael加成反应利用亲核试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类化合物共轭加成形成新的碳碳键,是有机化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在Michael加成反应过程中,由于共轭系统中的β位的碳原子由原来的sp2杂化转变为sp3杂化碳原子,这种转变可以对映选择性地发生,从而产生手性中心,因此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在药物及光学活性有机物的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许多新的手性催化剂被合成并应用到该反应之中[5]。

氢键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中相对较弱的一种,但其在手性催化反应中,却对产物立体构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底物的去质子活化过程和手性诱导过程都伴随着电荷的转移[6],所以氢键作用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含有氢键供体的小分子催化剂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具有鲜明结构的特点、含有两个氢键供体的硫脲类催化剂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手性硫脲化合物与羰基和硝基上的氧能形成氢键,可通过氢键作用催化硝基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在本课题中,我们用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和手性β-氨基醇衍生,合成了一类多氢键双功能硫脲催化剂。在我们合成的催化剂结构中,除硫脲集团两个仲胺氢作为氢键供体之外,β-氨基醇中的羟基也是一个氢键供体,我们希望羟基的引入会对反应起到促进作用。而且β-氨基醇可以从多种α-氨基酸简单还原得来,增加了这类催化剂结构的可调性。在本课题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两组共11个双功能硫脲催化剂,并考察了他们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

-8-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应用情况。

羰基化合物和硝基烯作为底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其Michael产物是制备硝基烷烃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硝基烷烃又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有用的胺、羰基化合物、羧酸等化合物。我们选择的乙酰丙酮与硝基烯Michael加成反应可以进一步转化成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的分子α-取代-β-氨基酸[7]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9-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回顾

从文献来看,催化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脯氨酸及其衍生物;(二)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三)硫脲类;(四)其它一些小分子催化剂。接下来我们将对上述几类催化剂在催化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做简要回顾。

一、脯氨酸及其衍生物

1.1 脯氨酸直接做催化剂

2001年,list 小组首次报道了直接应用L-脯氨酸做为催化剂催化酮和取代硝基烯的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8],由于脯氨酸的溶解性不好,最终在强极性溶剂DMSO 中,此反应取得了较好的产率和非对映选择性,但对映选择性则很差。当用甲醇作溶剂时,产率有所下降,但对映选择性有所提高。 O

R 1+

R R 22 rt, 2–24 h

12NO 2Ph O Yield=85%,dr>20:1,ee=10%NO 2

Ph

O Yield=94%,dr>20:1,ee=23%NO 2

Ph O S Yield=92%,dr>20:1,ee=10%

紧接着,2002年Enders 小组也直接用脯氨酸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酮与硝基烯之间的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9],此反应也在极性溶剂甲醇中进行,考察了多种酮的反应活性,最终取得最97%的非对映选择性和76%的对映选择性。

-10-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1

O R 2

+

Ph

NO 2

R 1

O

R 2

Ph

NO 2

yield: 30?93%, dr: 80?97%, ee: 7?76%

1.2 脯氨酸衍生物

1.2.1 高脯氨酸类催化剂

在脯氨酸在此反应中取得进展之后,Oriyama 小组使用延长了一个C 链的高脯氨酸2作催化剂催化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10],用三乙胺作添加剂时,取得了比脯氨酸作催化剂更好的效果,产率、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都得到了提高。

R 1

R 2

O Ph

NO

2

H 3N HCl(20mol%)t-BuOH, r.t.

R 1

NO 2

O

Ph

2

2

5

6

up to 95% yield syn:anti up to 98:2up to 96% ee Liu 等人在此基础上,在高脯氨酸羧基位置引入了大位阻基团—叔丁基二苯基硅醚保护基(TBDPS),希望通过来大位阻实现选择性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3对环己酮和硝基烯的Michael 加成反应效果很好[11]。

O

Ph

NO

2

H

3

O

NO 2

Ph

up to 99% yield up to 95% ee

1.2.2 脯氨酸衍生的吡唑类催化剂

2004和2005年,Ley 小组先后报道了两个双功能型的催化剂[12],用脯氨酸衍生的四氮唑4为催化剂进行的不对称Michael 反应,由于溶解性比脯氨酸好,不仅克服了脯胺酸需要使用大极性的DMSO 溶剂,而且还使对映选择性

-11-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催化剂5和催化剂4相比,在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中除了有相似的非对映选择性外,还获得了更好的对映选择性,立体选择性达到93% ee。作者分析可能是因为后者空间位阻相对较大的原因。

R1

R2

O

Ar

NO2

or

45

EtOH/IPA(1:1)

20℃, 1-3 d

R1

NO2

Ar

OH

O

1.2.3 脯氨酸衍生的醇类和醚类催化剂

2005年,Hayashi小组设计了以下脯氨醇及其硅醚催化剂6-8[13]。他们的

实验结果显示,催化活性7>6>8,作者认为催化剂溶解性的改善是提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7a:R=TMS

7b:R=TES

7c:R=TBS

H

Ph

NO2

H

O

7a

2

68

2006年,Reyes小组[14]用市面上可购得的脯胺醇9催化了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也获得了很高的选择性。

R1

R2

O

NO

2

MeO

i-PrOH, r.t.

2

up to 88% ee.

-12-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受到上述两个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启发,人们发展了许多脯氨醇衍生的醚、硅醚类催化剂催化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15]。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

Ma 小组[16]仍然使用二苯基脯胺醇三甲基硅醚7a ,

在研究醛和β-硝基丙烯酸甲酯之间的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时,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用量。在用水作溶剂,添加苯甲酸,仅仅使用0.5-1 mol%的催化剂即可获得高产率,高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的结果。他们第一次把催化剂用量降到1 mol%以下,开创此类反应的先河。醚类催化剂7系列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催化剂,对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催化效率很高,近几年来受到很大关注[17]。

7a (0.5-10 mol%)H nPr O NO 2O

H NO 2O CO 2Me 92-99% ee syn/anti: 81:19-98:2

2009年,Ni 课题组报道了一类型新型的催化剂(10a 和10b ),催化剂10b 高效率(3 mol %)地催化了芳香硝基烯与醛的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

[18]

,反应中需要加入30 mol %苯甲酸,在水中即可得到大于97%的产率和大于99% ee 的立体选择性。

10a 10b

在硫醚和咪唑环都取得好的催化效果之后,2008年,Xu 小组[19]从脯氨酸出发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另一类三功能催化剂硫醚11,创造性地把脯氨醇、硫醚和咪唑三个元素设计在同一催化剂中,用该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硝 -13-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时,可以获得高达95%的产率,99%的对映选择性。

R1

R2

O

R3

NO2

(20 mol%)

Salicylic acid

RT, iPOH R1

NO2

R3

2

O

2009年Headley[20]课题组,在此类催化剂先前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催化剂12,以饱和食盐水为溶剂,加入20%碳酸氢钠,在催化硝基烯与醛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取得大于98%的非立体选择性和大于99%的立体选择性。

Ph NO2

H O

12 (10 mol%)

brine, NaHCO3

(20 mol%)

2

yield: up to 91%

ee: up to 99%

syn/anti: up to 98/2

1.2.4脯氨酸衍生的二胺类催化剂

Barbas小组对二胺类催化剂的发现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1]。2001年,他们首先发现脯氨酸衍生的二胺催化剂13在催化以环戊酮为底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时,效果要比脯氨酸好得多。同时他们还第一次使用α,α-二烷基醛作Michael给体,生成了带有季碳中心的Michael产物。同年,Barbas 小组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二胺催化剂14,第一次使用无修饰醛作为底物,反应在THF做溶剂时,不用添加酸也可以取得不错的催化效果。

O

Ph NO2

H

O

13 (30 mol%)

THF, r.t.

NO

2

Ph

2

78%, e.e. 78%, 60% d.r., 71%,e.e.

-14-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13

TFA (30 mol%) i-PrOH, 4℃, 1-4d

2 12

H

R1

O

Ph

NO2

2

up to 96% yield

up to 91% ee

H

R1

O

Ph

NO2

H

THF, r.t., 3h-3d

2

1

up to 98:2 dr

up to 96% yield

up to 78% ee

受Barbas小组的启发,Royer小组设计、合成了具有刚性的二胺催化剂15,在催化异戊醛和硝基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中,获得了较好的产率和选择性[22]。同年,Kotsuki小组,报道了催化剂16,在催化环己酮与硝基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得到了优秀的结果[23]。

N

H O

Ph

NO2

15

(15-20 mol%)

H

O Ph

NO2

93% yield

dr. 58:42

ee(syn)47%; ee(anti)62%

-15-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Ar

NO2

2

16 (10 mol%)

CHCl3

O

NO2

Ar

yield: up to 100%

dr: up to syn/anti 99:1

ee: up to 99%

2006年,B arbers小组再次在此领域报道了一种含有较长脂肪链的催化剂17,该催化剂在催化醛、酮与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非常有效[24]。另外,因为此催化剂具有疏水性,当用水和食盐水做溶剂时,获得了比有机溶剂更好的结果。

R1

R2

O

Ph

NO 2

N

C10H21

C10H21

17 (10-20 mol%)

R1

NO2

Ph

2

O

up to 99% yield, 96% dr, 97% ee

32

Brine, 25℃

2007年,Vishnumaya小组考虑了位阻效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25],在催化

剂设计中引入了大位阻基团,合成了化合物18,结果如他们所预计的一样,这类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催化各种酮与硝基苯乙烯之间的加成反应,而且在水和饱和食盐水中同样可以催化反应。

O

Ar NO210 mol%, TFA 10 mol%, brine ,rt

up to 98% yield

O Ar

NO2

up to 99% ee.

最近,Chen课题组在二胺基础上合成了催化剂19,这个催化剂在催化环己酮与硝基烯的反应中取得了成功 [26]。值得一提的是,此反应可以在无溶剂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ts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