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2013年秋冬学期)绪论及第一节一、二点

更新时间:2023-08-11 14: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史学史毕节学院2011级历史本科班 2013秋冬学期

4/21/2014

绪言(绪论)

一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围 1、(历)史学和(历)史学(科之历)史

史学:“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 律的学问”。 史学史:“所谓史学史,就是史学发生、发展的 历史”。

4/21/2014

(人类)历史→→史学→→史学史

4/21/2014

补充:班彪《略论》、刘勰《文心雕龙 史传篇》、 刘知已《史通》、郑樵《通志》、章学诚《文史通义》 等都研究史学史。 史学史之词起于近代。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 导者和奠基人。1922年著成《中国历史研究法》,有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

4/21/2014

2、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具体范围。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围(内容):

⊙梁启超:“中国史学史,最少应对于下列各部 分特别注意: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 发展(主要研究的内容);四、最近史学的趋势”。

4/21/2014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叙篇》“中国史 学本身的发展,中国史学在发展中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国史学在发展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史学的 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

4/21/2014

⊙瞿林东综合的观点——包含:中国史学的产生 与发展过程;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包括 史学的时代特点和史学自身的阶段性特点;各种有代表 性的史学成果的特色及其社会影响;史学与社会的互动 作用;史学发展与相关学术领域的关系;史学家对历史 认识(历史理论)的发展;史学家对史学认识(史学理 论)的发展;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如……。

4/21/2014

二 、学习中国史学史的目的和方法 1、学习中国史学史的目的 2、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方法

4/21/2014

(1)系统掌握史学史知识。 (2)研读经典著作。 (3)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一是目录学;二是语言 学;三社会史(中国通史)。 (4)背诵一些典范文章。

4/21/2014

三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补充:中国史学史的分期和特点 梁启超。把孔子、《左传》作者、司马迁、班固、 荀悦等看作第一期的史家;把东汉至唐初看成第二期; 把唐代到元明看成第三期;把清代史学看成第四期。

4/21/2014

齐思和。把中国史学史分四个时期:萌芽期:有 文字记录到汉朝建立以前;建立期:汉代到宋朝建立以 前;发展新时代:宋元明三代;第四个时期是清代到五 四运动前夕。 白寿彝。分七个时期,即童年期:先秦;成长期: 秦汉;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继续发展期:宋元; 衰老期:明清;第六个时

期为近代史学;第七个时期是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

4/21/2014

瞿林东。把古代史学分为九个时期,即史学的兴 起——先秦史学;正史的创立——秦汉史学;史学的多途 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史学在发展中的转折与创新— —隋唐五代史学;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的深化——宋辽金 史学;多民族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元代史学;史学走 向社会深层——明代史学;史学的总结与嬗变——清代前 期史学;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清代后期史学。

4/21/2014

四、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注意事项和推荐阅读书目 1.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2000年以来多次再版并 更名《中国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吴怀祺主编《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十卷本),黄山出版 社20002年—2005年; 3、《中国史学史》(1-6卷),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6年版; 4、《中国史学史》(1-3卷),谢保成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 5、《中国史学史》(上中下),杜维运著,商务印书馆, 2010年版; 6、《中国史学史》,金毓黻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1/2014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最早的官府历史记载和历史典籍

一、传说中的古史踪影 1、远古的传说(神話):——傳說就是一種回憶、記憶 (直接或間接),回憶就是歷史。

4/21/2014

中国远古时代产生的神话和传说——主 要见于《左传》、《山海经》、《穆天子传》、 《楚辞· 天问》、《淮南子》及先秦的其他一 些历史文献。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 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 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 泰伯》

4/21/2014

居住情况:《庄子· 盗跖zhí 》“古者禽兽多而人民 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 饮食情况:《韩非子 五蠹》“上古之世,……有 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 曰燧人氏”。 生产工具:《易· 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 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zhuó)木为耜(sì ),揉 (róu)木为耒(lěi)”。

4/21/2014

婚姻状况:《商君书· 开塞》“民知其母,而不知其 父”。《吕氏春秋· 恃君览》:“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 上下长幼之道”。 人类征服自然的情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于 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 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见《淮南子· 览冥训》)、 羿射九日(见《淮南子· 本经训》)等。

军事战争:黄帝战蚩尤、克炎帝。“蚩尤作兵伐 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 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止, 遂杀蚩尤。”(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 4/21/2014

2、原始的历史意识:

(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 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

4/21/2014

(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 公共利益。

如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绩”,“尝百草之 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淮 南子· 修务训》 禹:“身执耒臿(chā),以为民先,股无胈(bá), 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 子· 五蠹》 4/21/2014

尧:“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zhuó)。粝(lì )粢(zī_cí)之食,藜(lí )藿(huò)之羹,冬 日麑(ní )裘,夏日葛衣”——《韩非子· 五蠹》

(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4/21/2014

二、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记载:甲骨文和 金文

1、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记载。 2、(卜辞)甲骨文及金文简介: 一篇完整的卜辞,由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 成。 3、教材总结了甲骨文和金文的四个方面的区别和从中 国史学的产生角度的三个方面的历史意义。4/21/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a4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