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恨心的严重过患及忏悔方法

更新时间:2024-01-31 02: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嗔恨心的严重过患及忏悔方法

嗔恨心的严重过患及忏悔方法

索达吉堪布讲述

菩萨宁可起百千贪心,也不能起一念嗔恨心,为什么呢?因为嗔恨心直接危害大悲心和利益众生的宏伟事业。要断除轮回,空性这一根本一定要抓住;若没有抓住,将永远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何时菩萨起斗争,相互不和具嗔心,

时魔最悦心舒畅,思彼二者远佛智。

彼二将远如罗刹,二者失毁自誓言,

嗔恨离忍岂证觉?彼时诸魔皆欢喜。

这两个颂词讲,虽然对于具足善巧方便和智慧铠甲的菩萨来说,一切魔众都无机可乘;但对于不具足证悟空性和利益众生的初学菩萨或智慧浅薄的菩萨来讲,魔众却有机可乘。《般若八千颂》里面讲,修学般若时有七种过患魔有机可乘;《般若二万颂》中,在宣讲十二种违缘或过患的末尾这样强调:作为修行人,如果内部互相争斗,即身体发生打斗、口里发生口角或争论,彼此不和睦、生嗔恨心,那时千万魔众都会欢喜若狂。为什么魔众那么高兴呢?因为,在发菩提心的人互相吵架、打架、说过失、毁谤等时,争斗的双方都远离了佛的般若空性智慧,利益众生的心也远离了。

打个比方,在两位道友互相吵架时,因为双方都生起了嗔恨心,那在两人相续中,不要说利益众生的心和般若空性的智

慧,恐怕连信心和悲心都荡然无存。尤其是,当两位菩萨拿着刀斧互相打架时,相续中所有善法方面的信心、般若空性等肯定都没有了。如果有般若空性,那还要打谁、杀谁呢?所以肯定没有般若空性的境界等。

那时魔王波旬会特别欢喜、喜不自禁地说:“你看,这两个人开始打架了,哈哈哈哈哈……”可是,很多凡夫人根本不知道,还认为自己表演得很精彩。所以,当菩萨争斗得越来越激烈时,魔众就会欢喜若狂,心情也越来越舒畅。《经集论》中引用《三摩地王经》云:“互相若生嗔恨者,净戒广闻不能救,参禅住静不能救,布施供佛亦无救。”意思是说,如果两个修行人生嗔恨心,互相发生打斗、争论,那即使他们守持清净的戒律、具足广闻博学、精进参禅、安住静地、天天布施、日日供佛,也不能救护他们。

因此,在学习般若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知道:人与人之间

若有特别强烈的争论,那就是魔的幻现。此时自己也应知道:我现在生嗔恨心了,或我跟别人吵架了,这肯定是魔众在对我惩罚。如果在别人打骂时,自己不但不以嗔恨心与之打斗、争论,反而以大悲心修安忍,那魔众只会对争论者有害,对安忍者则无有任何损害。

这里还讲,这两者将距佛智遥远,因为他们的心跟夜叉、罗刹、魔鬼、饿鬼等恶劣众生的心态完全一样。这一点,相信大家在两人吵架、争斗时,看看他们的表现是什么样就很清楚。对出家人来讲,如果内部发生吵架、争斗,虽然剃着光头、穿着袈裟,内心也跟夜叉没有任何差别。夜叉里面有些很慈悲,天天都帮助别人,那就跟恶劣夜叉没有差别了。

而且这两个人已经失毁了自己在诸佛菩萨前发下的三大誓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求证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修学般若空性。的确,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发生激烈冲突时,曾经发

过的誓愿全部都已忘记了。听说有人在打完架后才想起来自己的誓言,那就要好好忏悔。

大家都知道,在生嗔恨心时已经离开了安忍,那怎么能获得成就呢?就像火烧坏了种子,苗芽不可能长出一样,不可能成就。那个时候,所有魔王及其眷属全部如愿以偿、极其欢喜。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对于大乘菩萨来讲,一劫当中生贪心的过患也不能与一刹那间生嗔恨心的过患相比。虽然从别解脱戒来讲,贪心的过失最大;但从菩萨戒来讲,嗔恨心的过失最大。因为,嗔恨心不但毁坏众多善根,而且还直接损害众生。

《大宝积经》云:“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贪心相应而犯于戒,或有菩萨瞋心相应而犯于戒,或有菩萨痴心相应而犯于戒。世尊!如是菩萨于三犯中何者为重?’尔时,世尊告优波离言:‘若诸菩萨修行大乘如恒沙劫,贪心相应而犯戒者,其罪尚轻;若一瞋心而犯于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贪犯戒摄受众生,因瞋犯戒弃舍众生……以是义故,大乘之人因贪犯戒,我说是人不名为犯;因瞋犯戒为大

之前,包括嗔恨在内具有过患的心生起了多少刹那,在这么多刹那的劫数中,未得授记者就需要重新发愿并披上精进利众的誓言盔甲。因为嗔恨心的过患很严重,其数劫中所种的善根全被摧毁了,所以需要在这么多劫数中从零开始去行持。

但谁得过授记,谁没得过授记,也很难辨别。《夏嘎巴文集》里说:在没有得神通之前,看不出别人的过失和功德,或者说凡夫人想判断别人是极其困难的事;因为从表面上看,某人确实具有过失或功德都不一定。而在这么多劫数中要重新发心,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生嗔恨心。

不仅如此,《入行论》中说:“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其意是说,如果我们对菩萨生起多少刹那包括嗔恨在内的恶心,那在这么多劫中就会堕入地狱感受痛苦。所以大家一定要息灭对他人的嗔恨、嫉妒等恶心,这特别可怕。

从自古以来的历史看,嗔恨心等恶心非常可怕。《释门自镜录》里讲:有一位慧懿禅师,他德行很好,弟子也特别多。但一位叫道秀的禅师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嫉妒心,多次想害他。后来道秀禅师跟自己的眷属一起在森林中时,自己就变成了一条蟒蛇,很多小蛇出来把它迎接到森林当中去了。一个人活活地变成了这样,多可怕,恶心!

当然,对真正的高僧大德来说,他人的恶心往往会成为他们开展弘法利生事业的助缘。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记中讲:他在14岁时就住进了布达拉宫,后来因为特定的政治局面(指蒙藏政府之间的矛盾)和佛教内部的矛盾,从24岁起他就开始了十几年云游四方的生活,他周游过印度、四川等地,后来在蒙古的阿拉善(不知我们这里有没有阿拉善的道友,我以前去过那个地方)呆了30年,并圆寂在那里。后来仓央嘉措的大弟子遵照师尊遗嘱,修建了阿拉善第一大

寺院——广宗寺(俗称南寺)。他和贝若扎那(贝若扎那也是被人陷害而流放到擦瓦绒地区,后来他在此地也利益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一样非常了不起,虽然当时因他人的恶行无法呆在藏地,但后来在阿拉善也让无量众生得到利益。

宣说脱离彼恶业(嗔恨心)之方法:

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

二、观胜义无缘(三轮体空)而忏悔。(待续)

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

佛依忍度证菩提,思嗔非妙起正念,

发露忏悔亦戒后,不喜彼学此佛法。

那这种跟他人生嗔恨心的罪业通过什么样的力量来清净呢?大家要清楚,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因地修行乃至最后成佛时,魔王波旬再怎么样作害,他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修安忍,最终才在菩提伽耶获得成就。佛陀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嗔恨心与佛教教理完全相违的缘故。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嗔恨心非常不好,比如它具有摧毁一切善根等过患。

前一段时间,一位领导在跟一些佛教徒开会时说:“作为一名在家人,我有时候也看到出家人生嗔恨心,这不太好。《入行论》里讲:‘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若将一切善根都摧毁了,那出家还有什么用呢?”所以希望广大出家众还是要好好学习,否则共产党员都会引用教证来教育我们,不过谁说的有道理都值得接受。

若对嗔恨心的过失有所认识,进而生起知过为非的正念,即生起后悔心,这就叫做厌患对治力;观想在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菩萨前忏悔,或在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前忏悔,或在一切诸佛菩萨前忏悔,这叫所依对治力;忏悔时,念《地藏经》、《金刚经》等甚深经典和续部,或念一些咒语,或安住实相,这叫现行对治力;自己对嗔恨心所造的恶业生起戒后心,这叫返回对治力。这四种忏悔方法在《宣说四法经》[《大乘集菩萨学论》中,引用《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

由读诵禁戒得无毁犯;四依止力者,谓归依佛法僧宝,亦不弃舍菩提之心。由能依止是力,决定灭彼罪等。’佛言:‘慈氏!是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中也有宣讲,希望大家能依靠这四种对治力来忏悔。

若心中想:作为菩萨,这种恶行不是我所应作的,心生厌恶而不再对邪恶争论等品行生起欢喜心,并进而以慈悲观来修学,这就是修学佛陀的此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魔法和佛法之间的差别:一个生嗔恨心,一个生大悲心,或一个是害众生的恶毒心,一个是利益众生的善良心。

正因如此,若人心中有正知正见,即使表面上看来他说一些其他的法,但实际上也成为佛法;如果正知正见不够,虽然天天讲经说法,但却将很多众生引入邪道,那就是可怕的魔法。以前赵州禅师有一句话特别好,大家应该记住,即:“正人说邪法,邪法亦随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随邪。”其意是

说:如果是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即使他讲一些不正当的世间论典,但因他的发心和知见很清净,邪法也会变成正法,并能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比如,有些法师讲外道论典时,也让无数众生得到了利益。相反,若是一个邪见很重的人,虽然他讲佛教经论,也会伤害无数众生。本来佛教经论不会害众生,但因这个人的知见有问题,通过他的讲演就会害很多人。因此,树立真正的见解很重要!

对于修学大乘的人来讲,从什么地方入于大乘佛法,这一定要知道。如果慈悲心的观念都没有,那就谈不上大乘佛法。而要断除轮回,空性这一根本一定要抓住;若没有抓住,将永远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但这些关键问题,很多佛教徒到目前为止还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天天都随分别念打转,结果不但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也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所以,要想对大乘佛法有深刻认识,关键问题一定要掌握;至于次要问题,则可根据情况适当了解。

但在学习般若法门时,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否则也得不到大的利益。而要对般若法门有信心,先要了知般若的功德。我看很多道友还是很不错,对般若法门有一定的信心,但不知这种信心能否长期保持;若想长期保持,就要有智者不退转的信心,否则也不可能。个别道友说:“我信心大得不得了,看见上师就会哭。”“不知为什么,我看见《般若摄颂》就想哭,很是感动!”“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我最崇拜的师父?看见他的像我就无比起信心。”但过两天全部销声匿迹,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有的甚至还去诽谤,造无边罪业。若内心有稳固的见解,永远也不会退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