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0 00: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道德与法治》试题 2018.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清题目细心答题哦!

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开学了,同学们又回到学校,相互问候,互道思念,十分开心,像鸟儿又回到了快乐的树林里。同学们的这种感觉是

A.集体荣誉感 B.对同学的认同感 C.主人翁责任感 D.对学校的归属感 2、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园地。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长的快乐。下列关于学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校给了我们快乐和温馨,也会产生矛盾和烦恼 ②学校是我们学习一切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

③学校的各种物质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④丰富的校园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也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群体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的是

A.黑龙江鹤岗“盛世临”传销组织 B.某中学班主任李老师带的八年级(2)班 C.在操场上一起聊天的张华等同学 D.小高、小华等七人进行抢劫的犯罪团伙 4、一个集体正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①集体生活团结一心和谐有序 ②集体成员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③朝着一个美好目标共同前进 ④集体制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5、下面能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古语是

A.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B.积少成多,积水成渊 C.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龟兔赛跑”新传:在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到了河里,乌龟驮着兔子游,最后

龟兔同时到达终点,实现了双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①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②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实现竞争中的双赢 ③合作与竞争双方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④集体外部竞争有利,集体内部竞争有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集体荣誉感

①使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共同生活中成了一个人 ②是集体力量的源泉 ③是一种老师要求关心与维护集体荣誉的道德情感 ④是集体凝聚力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8、同学们的下列做法中,能体现积极维护班集体利益的是

①赵阳同学积极承担班级黑板报宣传工作 ②张小青为本班违纪同学保秘 ③李欣将本班公区内的垃圾抛到邻班区域 ④同学们自觉遵守自习课纪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教室,没有督促不扫;垃圾,班委不叫不倒;黑板,老师不来不擦……于是一些勤快、负责的学生往往被冷嘲热讽为“假积极”、“爱出风头”。这些现象表明 A.负责任的同学主动为班级出力,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B.学生只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进步就是好学生 C.某些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承担起关爱集体的责任 D.打扫卫生、倒垃圾、擦黑板等小事不会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

10、2017年12月14日,全省精神文明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我县虞丞乡丞相村村民宋克成

当选为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县教育体育局郑燕局长荣获四川省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承担责任就一定能为集体争得荣誉 ②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③承担责任就是为了得到人们的赞誉 ④成为先进人物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场所的是

①仁寿县城市湿地公园 ③仁寿县联营汽车站

②华兴中学

④仁寿县武警中队驻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2、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设施越来越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我县已经建

成和正在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的公共设施。我县大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目的是 ①为了造福人民群众 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③使老百姓快速致富 ④谋求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私利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16年,我国政府进一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多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24.37万名,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的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604个县的94.9万乡村教师领到了中央财政下达的43.92亿元综合奖励补助资金。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国之所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是因为

①它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它有利于贫困地区提升人口素质和生命质量 ③公共教育是涉及贫困地区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 ④公共教育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物资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 ②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社会和谐有序

③政府维护公共利益,只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某市要扩建老城区的湖心公园,给广大市民创造更加美丽的休闲娱乐场所。祖祖辈辈在此居住的人们虽然难舍,但为了大局,还是如期搬迁了。同时,政府也给予了搬迁居民合理的补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7题。 15、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发展公共利益不应该侵害公民的个人利益 B.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C.面对利益冲突,我们应选择: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些个人利益 D.对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有效保护和实现,充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文明

1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中 ③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公共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④维护公共利益应具有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7、上述材料启示我们中学生维护公共利益应该

①关心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②从我做起,遵守各种公共规则 ③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④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

A.人类公共安全 B.人类文化 C.自然环境和资源 D.经济全球化 根据下面的《中国网民规模和普及率》统计图完成19——20题

19、、使用网络的网民越来越多。下列对网络学习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学习可以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②2016年70958万的网民都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③网络学习可以使我们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 ④网络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20、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我们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可以 A.QQ、微信聊天,网络购物,随心所欲 B.广交朋友,增强实际社会交往的能力 C.增强个人内心信念,做到心中有规则 D.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丰富人生经验

21、《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将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的

行为认定为犯罪”。这说明了

①我们要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②不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就不会犯罪 ③网络法律法规有助于互联网安全运行 ④我们要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约束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2、鼠标轻轻一点,世界尽在眼前,神奇的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但网络也是一

把双刃剑。关于青少年上网的问题,下列事情中不能做的有

①网络学习之余传播各种消息当消遣 ②诚实交流,告诉网友自己的真实信息 ③谨慎地、偶尔约会刚联系上的网友 ④浏览网络上的所有信息、图片、知识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23、右图《父母的召唤》给我们的启示是

A.借助网络游戏来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 B.网络游戏很精彩,沉溺其中在所难免 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网络的诱惑 D.父母召唤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儿子回家 24、下列对刑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类

B.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法是处罚犯罪的手段 C.刑罚对犯罪行为人具有惩罚、威慑、感化和教育功能

D.刑罚能够起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有序的作用 25、我们的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成熟的标志是

①关注、关心社区中的公共事务 ②理解、体谅社区中令人不满意的现象 ③正确认识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④承担自己爱护社区、保卫社区的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下列四组图中,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

父母的召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o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