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更新时间:2023-03-12 01: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MRPII 的基本思想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基本思想:将企业作为有机整体,从全局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方法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以及产、供、销、财等各个环节,使其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特点:遵循计划主导的管理模式。还是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确保资源共享。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器包含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一致,分析、控制企业经营。

2.系统的好坏可从哪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1)目标明确 每个系统均为一个目标而运动的。 (2)结构合理一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可划分为更细的子系统。 (3)接口清楚子系统之间有接口,系统和外部的连接也有接口,好的接口其定义应十分清楚。 (4)能观能控 通过接口,外界可以输入信息,控制系统的行为,可以通过输出观测系统的行为。

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答案要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4.简述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答案要点: 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的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特点:(1) 自顶而下整体分析与设计和自底而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2) 用户至上; (3) 深入调查;(4)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5)充分预料可能的变化(6) 开发过程工程化 UC矩阵正确性检验的原则有哪些?

A.完备性检验、B.一致性检验、C.无冗余性检验

下列是运算完毕的UC矩阵,①在矩阵上划分子系统需要注意哪三个方面 ① 答案要点:A.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或功能。 B. 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 C. 划分的子系统要与企业组织功能结构划分基本相符。 ②答案要点:功能结构图要与子系统划分的结果一致

1.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 信息传输 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而 信息传输 系统则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2. 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 管理控制 和作业管理 等三个层次。

3. 数据通常按四个层次进行组织。这四个层次是:数据项、 记录 、文件和 数据库 。

4. 所谓数据的 物理 组织,指的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数据组织功能。而数据的

逻辑 组织,指的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上的编排。

5.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 关系数据模型 等几种。

1.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_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实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

1. 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2. 模块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即数据耦合,控制耦合 非法耦合

3. 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变换分析 4.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 数据流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数据流 加工(处理) 文件 数据源或终点

2. 可行性分析的四个方面是技术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管理上的可行性 开

发环境的可行性

5. 系统设计可分为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6. 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

10.人们经常用耦合和内聚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系统分析

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内模式 概念)模式 外模式

3.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完备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 无冗余性检验 4.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5.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 是将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7.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数据库管理系统

9. 某企业建立了生产、销售、人事等从基层到高层的MIS,这种MIS的结构为 总的综合结构

10. 绘制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11.VFP语言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语言。

12. 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系统切换应采用并行切换方式。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C 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

14.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系统实施的依据

15.下列地址属于C类的是A 210.42.35.43 172.17.13.2 61.126.5.150 240.4.3.5 1.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客户/服务器模式 2.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可行性报告

3.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4.参加系统分析的人员不包括系统分析员 系统设计员 业务人员和领导

5.系统设计时按逻辑功能划分子系统

6.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7.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 to C)是指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8.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战略级管理

9.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瀑布模型

10.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包括CSF、SST和BSP方法。 2.人是信息化的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4.系统建设中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有效的系统规划。

5.某种物料的需求量可由企业内部其他物料的需求量来决定的称为相关需求物料。 7.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8.信息的价值关键在于对数据解释的正确性。 10.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

1.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都属于局域网互连设备。 2.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之一是对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 5.任何组织内部均存在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7.现代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一般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 8.一个组织内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在范围、内容、详细程度和使用频率等方面有差别。

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和原则

系统分解的目的: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系统分解的原则:系统分解过程事实上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每个人根据对系统理解的方式与角度不同,对子系统的划分将出现不同的结果,但通常的原则有三个:(1)可控制性原则;(2)功能聚合性原则;(3)接口标准化原则。 简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请画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并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五个阶段 3.简述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

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简述系统设计的

目的.在保证实现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目标系统的简单性、可变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系统的运行资产和安全性,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施制定蓝图; 任务.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方法.主要还是自顶向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但是在局部环节上,或针对某些较小的系统,可采用原型方法、面向对象等方法。 原则

系统设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有(1)简单性:在达到预定目标、具备所需要的功能的前提下,系统应尽可能简单;(2)系统的可变性:指系统容易被修改和维护;(3)一致性和完整性:一致性有利于子系统之间、多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而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所以系统的功能应尽量完整;(4)可靠性: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的质量并得到用户的信任;(5)经济性:系统应该给用户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有时是间接的或不能定量计算的;(6)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包括处理能力、处理速度、响应时间等几个方面内容;(7)安全性:指系统的保密和防病毒等功能。

信息的属性,客观性,主动性,有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r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