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03 02: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导学案

第1课时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正确应用分数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重点难点:

一、分数乘法、除法计算法则、倒数、比和按比例。二、分数乘、除法和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说一说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练一练

297853×20 25×5 5×14 56÷312 2512÷10 49÷1427 结合计算法则,说明计算方法、步骤。 3、完成课本“分数乘、除法”第1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统计图(见课本137页3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条件?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 2、说一说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说一说比值与化简化的区别?

4、举例:果园里桃树的棵数与梨树的棵数的比是2:(1)2:3表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3

1、日本的金牌数是中国的,中国有32枚,德国的金牌数是日本的,是美国的,分别求出日本、德国、美国的金牌数?

学生板演

小组合作讨论板演同学的解决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教师板书

2、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号或分数线。

3、我们从2:3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桃树是梨树的梨树是桃树的;桃树是两种树的;梨树比桃树多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与梨树的棵数的比是2:3,已知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00棵,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七1、4、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二十七10题,要求各小组说一说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 课后反思:

12782523322512

第2课时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灵活、简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

三、领会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一、分数混合运算、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时间安排:共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出示题目:

4124÷[(+)×] 5237学生试做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题目÷[(+)×]

(1)观察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反馈计算结果,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2、学生试做:

1221÷-+ 2354451223473、出示课本“分数混合运算”第2题

2003年12月,对36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表明,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约为700元。

济南的人均消费支出比全国低

121,济南的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深圳的105。 13人均消费支出的,深圳的人均消费支出比上海的人均消费支出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济南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 (2)深圳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 (3)上海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 第一个问题:乘法计算: 700×(1-1) 10第二个问题:用除法解决学生试做

第三个问题:用除法解决,小组合作解决,指名演示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2-891337× [-(-)]÷ 151624510582、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9小时完成,甲乙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

4、小红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课后反思:

561514

第3课时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负数解决一些问题。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一、负数。

二、能用负数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出示题目:

12 -9 -0.5 100 +35 -11 +26 -102 0

2、说一说负数有什么特征,读一读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说一说生活中需要用负数表示的事例:

1、温度低于零度的可用负数表示,如:零下5摄氏度-5度 2、比0小的数,如比海平面底10米,-10米。

3、与正数相反意义的数如:向东走用正数表示,向西走就用负数表示。 4、观察课本139页2题 说说表中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1600表示什么? +1100表示什么?

+1400,-980,-280分别表示什么 如果7月份是0,说明什么?

正数 负数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1600表示1月底存款少于贷款1600万元 2、学生小组分析讨论,分别说说每个数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纠正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全班同学评价。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填一填

-15 -1 0 +100 108 -36 +20 -55 -45 60 正数 负数

2、宁宁向东走20米,表示+20米,那么向西走20米,怎么表示?课后反思:

第4课时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的认识,熟练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并正确应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一、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二、应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圆的认识

2、自己用圆规画一个半径2.5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3、说一说同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说一说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C=πd或C=2πr 2、你对π有什么认识? 3、算一算

d=10 C=? r=4 C=? 4、说一说圆面积公式 5、r2表示什么?

6、算一算,r=5 S=? d=12 S=?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学生说出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板书。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 圆的面积:S=πr2

2、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板书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d=12 r=8 r=4 d=15 2、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草坪,它的直径是20米。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形纸片,它的直径是8厘米,将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宽8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二、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知识,并结合比例尺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一、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比例尺。 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尺。 教学时间安排:共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什么是比例尺?

2、说一说怎样求实际距离,怎样求图上距离?

3、出示一张地图,说一说图上的比例尺是多少,他表示什么意义? 4、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知道哪些条件? 小组合作,组成员间互相说一说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1题:

一张全家福照片的长是40cm,宽是32cm,把这张照片各边缩小为原来的,请画出平面图。

问:(1)各边缩小为原来的,是什么意思? (2)计算:照片缩小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按照计算后的长、宽画出平面图。 2、出示中国地图:

在地图上量出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实际距离?

3、看课本141页3题回答问题? 4、可能性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818

1什么是比例尺: 板书: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2、怎样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确定物体位置要知道哪些条件?

板书:方向和距离,完成课本141页3题,教师纠正。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

(1)AB两地图上距离是18厘米,AB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900千米,甲乙两地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2、量一量,填一填

地点 课后反思:

玫瑰园 喷泉水池 东

茶花园 菊花园

比例尺:1:1000

方向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ox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