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机械与人--知识点以及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3-16 02: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章 机械与人练习题

学校: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重为10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移动了5 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则( ) A.重力做的功是500 J B.拉力大小为100 N C.拉力大小为120 N D.拉力做的功为100 J

2同学们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吗?图10-7是小孩荡秋千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孩在A点具有最大动能

B.小孩从C荡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C.小孩从B荡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D.小孩从A荡到B的过程中,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3.分别用一个省力的机械和省距离的机械组装成一组合机械,用这个组合机械做功时( )

A.一定不能省功 B.一定可以省力

C.一定可以省距离 D.一定能省功 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5.如图所示,用F=50 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 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 m,在这个过程中( )

A.拉力F做了150 J的功B.拉力F做了300 J的功 C.重力做了600 J的功D.重力做了1200 J的功 6.如图所示是某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的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

A.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B. 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7.如图所示,若人手拉力F=50 N,则货物重 N(不考虑动滑轮和摩擦),A钩所受的拉力为N,B钩所受的拉力为N。

8某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500 N的物体,使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移动了3 m,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 N,此人对物体做的功是 J,功率是W。

9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用力将弓斜向上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能转化为箭的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中,箭的能增大。 10江西省三清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景点。三清山索道全长2426 m,上、下高度差约600 m,单个吊车载满两人后的总重是2500 N。以单个吊车载满两人为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吊车与索道的接触面积以0.01 m2计,索道上挂吊车处的钢索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2)单个吊车从索道最高处运行到最低处,吊车和人的重力做多少功?

(3)若单个吊车从索道最高处运行到最低处,用时20 min,吊车和人的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11如图甲所示的开瓶器,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其杠杆简化图如图乙所示(不计自重),O为支点。若动力F1和阻力F2都与杠杆垂直,且AO=6 cm,BO=1 cm,F1=30 N,则F2= N。

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图乙使用的是(选填“定”或“动”)滑轮。如果要匀速提起重100 N的物体A(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需要用的拉力F甲等于 N,F乙等于 N。

13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和B质量相等,A在粗糙的水平地面,B在光滑的斜面上。现它们分别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沿F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s,则F对物体做的功( ) A.对A做功多

B.对A和B做功一样多 C.对B做功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4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5工人用如图10-25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200 N的建筑材料从地面上匀速运到高20 m的楼上,耗时5 min,手竖直向上的拉力是500 N,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做功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16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80 N,所用拉力F=100 N,方向竖直向上,将物体匀速提高1 m时,绳子自由端提高了 m,拉力做了 J的功。 17如图所示,重为500 N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44 N,为使物体匀速移动6 m,必须在绳的自由端加 60 N的水平拉力。那么拉力做的有用功是 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8如图所示,小松妈妈去百货大楼购物,自动扶梯把她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的过程中,她的( )

A.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z3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