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评课稿

更新时间:2024-01-20 06: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伯牙绝弦》评课稿

大家好!首先感谢为大家奉献了六节精彩的语文课的老师。我个人从中受益匪浅。谢谢你们。

今天我要评的是我们六年级的小宋老师昨天上的《伯牙绝弦》一课。小宋老师年轻漂亮,温文尔雅,才学兼备。我们六年级的老师,都见证了她的成长。为了这节课,她花了很多的精力进行精心准备。因此在课堂上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对教材的把握深入细致,对课堂的调控游刃有余,对学生的引领倾情投入。老师的举手投足,无不体现出她的高素养、高能力。整个一堂课,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走进小宋老师的课堂,我们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

小宋老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她的课巧设情境,精心构建。这节课的设计共有五大版块:音乐导入、理解题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纵情读文,熟读成诵,理解故事,感受情谊,配乐吟诵、传诵经典。学习文言文的立足点是什么?是吟诵。通过诵读达到知其义,明其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

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我们看到,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吟诵。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做了这样的阐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昨天小宋老师的课堂中纵情吟诵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从课题的导入,到初读课文,从“词”、“句”、“文”的理解,到感情的升华,从一般的读到配乐朗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兼朴实与灵性并重的吟诵。小宋老师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巧妙地融合在朗读中,以读感知,以读求解,从易到难,再从难到易,使学习的难点一一化解。整堂课,书声琅琅,入情入境、拨人心弦。在朗读中,学生对这篇古文的感知越来越好,诵读的层次也迈上了一个台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以致用”是这堂课的另一个特点。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提出,阅读一定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从文本的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此为“得意”,同时带领孩子揣摩、体会内容、情感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此为“得言”。没有“得言”的课是不完整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如果能做到既“得意”又“得言”,就基本上做到了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文言文也不例外。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这节课有较具特色的语言训练,就是“所念”与“必得”的感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是这个故事中最能体现伯牙与子期之间心有灵犀、心

心相印的一句话。我们看到,在课堂中,小宋老师创设情境,拓宽文本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接着角色体验,教师当伯牙,试着“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伯牙”心里所想由教师口述,如,“我志在徐徐清风”,这样在文本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叠词,以此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与此同时,课件出示“善哉, 兮若 !”给学生提供了口头表达的的句式。在我弹你听,我说你悟的过程中,暗含“知音难求”之意,既深化了学生对“所念”与“必得”的理解,又巧妙地渗透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用卓越课堂的标准来衡量小宋老师的课,我坚信这是一节有厚度,有法度,有精度,有气度的课。课堂上学生有自学,有互学,有展学,有精彩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有真实的收获。

当然,再完美的课堂也会有缺憾。这节课有个很遗憾的地方。有一个练笔的环节,这次没有能为大家呈现出来。就是大家看到,宋老师引导学生把“依依杨柳、徐徐清风、皑皑白雪,茫茫大海”这几个词语运用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句式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古文的语言魅力,充分感受到:“伯牙所念,钟子期比得之。”的含义,感知伯牙、子期的深情厚谊。当时,我们的小宋老师,本该带领学生以伯牙的角色,运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句式,写写伯牙遇到子期后的“欣喜若狂”。可是,当时,教师已经把学生引向

体会子期死了,伯牙痛失知音的伤痛。教师的过渡语言已经出口,而“伯牙难遇知音的狂喜”和“伯牙痛失知音的伤痛”是两种不同基调的情感,此时,又是在赛课中。如果返回上个环节,意味着把自己的失误公之于众,那就是明显的失误!我们看到,小宋老师,随机应变,直接跳过练笔环节,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这个过程,处理得很巧妙,不知道教学环节的老师,我想,应该没有感受到这个失误。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小宋老师的处理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能力还很不错!应变能力挺强。

整体来讲,这是一堂让人印象深刻的课,我们学习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b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