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一中数学教研组申报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3-11-12 17: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仁一中数学教研组申报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在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着“以人为本,为学校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的教育理念,通过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书育人,团结奋进,敬业爱生,勤奋工作,三年来,我们组内的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飞跃,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管理、改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推进课改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新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周边学校产生了引领辐射作用,为我校创建“全市领先”的公办高中示范性学校做出了贡献;为此,决定申报“优秀教研组”。

一、 学科组建设奋斗目标

(1)师资培养目标: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主人翁作用,一起关心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挖掘青年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校级以上的教学能手。在良好的氛围里逐渐使他们既具有老教师的教学风格,又有青年教师的教学特色,要尽可能的参与各项教学评比活动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争取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另外要积极发挥组内高级教师和导师的作用,使本组的年轻教师、一级教师能较快地晋升为高一级的教师。

(2)课堂教学目标:为了加强备课组的力量,提升每个年级每位老师的备课效率,我组争取以新教材每节内容为单位,收集该节内容的教案、案例、课件、图片视频、参考资料等一系列课程资源,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学年做好如下内容的整理工作:①教学计划与每课具体的教学实施情况,包括每章节的实际教学深度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等。②案例分析。凡是在备课组、教研组、区市的公开课都要有案例分析,可参照“案例分析模板”的格式书写,并将本课所用的课件、教案等资料都收集在一起。③将每次练习、测验、考试等试卷收集在一起,并将答案、每题得分率、学生考试情况等附在试卷后。④以教材体系每节课设置一个文件夹,收录与该课教学有关的课件、图片、教案、练习、科学家的故事等,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开一节课。使我组的数学教学工作不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每个教师都体会出分享他人经验,并被他人欣赏的快乐。最终形成本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更有利于与兄弟学校的沟通与交流,推出自身的教学特色。

(3)课程建设目标:为了适应新课改,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我组积极开展了研究性课程及拓展型课程。而在今后的三年中我组的目标是:①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主题研究资源库,形成高中数学主题研究课程。②在现有课堂教学拓展课、研究课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使之成为精品拓展课程。③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开发培养数学人才的进行数学竞赛课程的研究。 (4)信息平台建设目标:为了能将数学组的各项成果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每位组员及全校师生的面前,我组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数学组网页建成数字化,多媒体学习中心,使之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平台。也能更好的实现组内教师教学成果的资源共享。

二、 抓实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组现有29位任课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8人,学校领导2人(一个是学校校长,一个是学校校务委员)。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又有开拓创新的中年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青年教师能虚心学习,积极进取,老教师毫无保留地把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我们数学组始终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组内的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和谐。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促进。正因为有了这种和谐的气氛以及人际环境,所以组内的教研风气浓厚,教师治学严谨,彼此之间经常相互听课,特别是同年级的课,所有的教师每学期都要听到十五节课以上;组内有严格的导师带教制度,青年教师几乎周周要听指导老师的课,有严格的带教制度。每次听课后,组内马上组织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流,探讨问题,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学术气氛,为所有的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一个可靠和良好的基础。在学校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校高考及平时市级统一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每个备课组的成绩都非常稳定突出,大部分保持在全市学校的前三名。

近几年来每学期伊始,全组教师首先通过对上学期组内工作的反思,总结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以及哪些不足,根据学校在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并结合本组的学科特点,共同制定本学期组内的工作计划,同时各年级数学备课组也结合本组的学科和学生学情特点制定计划。计划详实,可操作性强,切合教师教学和进修的实际。使每学期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也制定了很多措施和制度,保证计划的落实。每次教研组的活动都有明确的内容与主题,不搞形式,真正地做到“教、科、研一体化”。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组内的每次活动,把它作为学习、研究、交流、提高的大好机会。每次活动后,都有记录、有小结,有反思,因而有提高。

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专家引领,骨干带教,提升教师专业能力。①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发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②加强学科本体知识,提高教师解题能力。在组内形成让学生做的题老师先做、高中教师做高考题的氛围,并定时开展高考题的分析研讨活动,本届毕业班任课教师与即将担任高三数学教学的教师研讨交流活动。

(2)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交流活动

我组积极开展、参与各类教学交流活动,多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吸收外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促进自身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①鼓励老师多“走出去”,积极参加市、区、等兄弟学校各类研讨活动。 ②借助学校为我校老师搭建的对外展示平台,努力把专家及同行“请进来”。如:多次接待省市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在全市的高三教学交流活动中,曹志华老师的公开课《数列的性质与应用》,庞磊老师的《双曲线的性质》,胡旭光老师的《试卷讲评课》,李海涛老师的《数列的递推》都获得了全市一致好评。

③积极参加市、区等各类说课、评课、上课数学教学评比活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数学教学基本功。如沈春朝老师参加市教学说课评比获得一等奖。这些活动使我组的教师既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有了进一步钻研教材、提升数学教师素养的机会,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教师们充分互动起来,相互学习、合作研究,形成科研氛围。

(3)为了方便教师学习自修,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液晶电脑。教师阅览室有几十种教育杂志和万余册藏书供教师借阅。数学教研组的许多教师都利用业余时间前去借阅、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由于我们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加之有效的队伍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教研组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已成为我们建立一支学习型团队的有效途径。

培训来不得虚假,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缺乏制度,但缺乏不折不扣地执行,可能不缺少规划,但缺少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字——“实”。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每学年老师们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学校组织的和我们教研组自己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二十多次的岗位培训,并且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理论的学习,老师们更新了教育观念,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育、教学、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抓细常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1.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我们制定的常规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细抓教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按时进行总结评比;通过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益;确定“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的的教学管理目标。 (1)制定计划 开学之初,每个年级,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和教师备课组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备四定七统一: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3)抓好课堂教学

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要依托“课堂教学”来实现。多年来,我们向教师渗透一种理念,“功在课前,利在课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下功夫。要求教师通过新课程的教学体现出教学新目标,新理念、新内容、新方式。尤其突出地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学校每学期都为每位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展示的机会,鼓励不断推出新人,推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鼓励教师提出自己的数学教学理念、教学主张。同时,学校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整体要求是: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做中体验,静心思考,重在思维,合作创新。 (4)重视作业、反馈、分析。 (5)强化、细化教学检查工作。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本备课组的课不得少于15节。教研组组长每星期听一个备课组的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采取跟踪听、评、研的方式,检查与指导并重;同时,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月检查制度,检查教师的教案书写、作业批改、听课记录等;

2.实行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

几年来,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有关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案书写要求、课堂教学规范、课外作业规范、听课制度、学生学业制度考核规范

等,以此克服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搞活校本教研、科研,创新教科研活动

1.搞活备课组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 备课组是相对稳定的教师组织,能否搞活备课组的教研关系到教研组整体教研氛围的形成。为此,几年来,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鼓励备课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近年来,学校为有效实施新课程,将校本教研做到实处,我们在不同年级备课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课程积累。备课组内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备课组研究不图出学术成果,只求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科学施教,科学育人的意识,让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成为解决现实教学中遇到的一种需要。 2.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趋乐避苦,渴望成功”是人之常情,教师也是如此,希望工作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需要有一个舞台,一个又一个展示自己、证实自己的机会。针对教师不同群体的实际,以及学校工作的实际。每年要组织青年教师上比武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师徒带教观摩课。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大赛接受锻炼,每次大赛,参赛教师所在备课组都参与备课与评课,全力以赴培养教师,推出新人。同时,也将它作为备课组一次教研活动。

3.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育科研意识。

几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学校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的研究。我们将侧重进行《校本课程序列化建设》研究。研究由点到线,由个体教师研究,到学校校内立项研究,目前,我们的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了《数学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思维训练》三大序列。在实践中,贺立冬、周元生、康永艳等老师对校本课程《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程》校本课程的编写任务已经结束,第二轮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已经启动。由于,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我们真正从现行的实际出发,不断解决我们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所以我们的经验更有普适性。

4.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扎实实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数学学科教改的重点始终是“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而这一重点的关键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在我校特级教师周济龙校长的推动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为此,我们还多次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其中,对数学“试卷讲评课”和“复习课”型已基本形成模式,待进一步完善和总结之后推广。彭小琳老师在认真总结自己近二十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遵循数学本身的发现、发明和创新等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使教师的授课过程、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三者达到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出了“合作探究,合理评价”教学模式:

提 出 问题创设情境(从真实性情境中抽象出问题性情境并运用教育技术得出模拟情境) (提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合理猜想(教师诱导学生猜想) 合作探究(教师设问—分组交流—课后网络交流—数学反思作文) 成果交流及评价(鼓励为主) 练习巩固及后续性研究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从“繁琐分析”走向“导学、导悟”, 从“甄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不断求索,不断前进。

五、数学组近几年来取得的具体成果:(以下都为不完全统计)

(一)引领辐射方面

1、2009年,在桂阳三中举行的全市高三数学研讨会,会上,彭小琳老师代表安仁一中数学组作专题经验介绍,曹志华老师上了一堂《基本不等式》的示范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2、2010年,在郴州市二中举行的全市高三数学研讨会,会上,彭小琳老师代表安仁一中数学组作专题经验介绍,庞磊老师上了一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示范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3、2010年下期,在郴州市一中举行的全市高三数学研讨会,会上,彭小琳老师代表安仁一中数学组作专题经验介绍,李海涛老师上了一堂《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示范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4、2011年上期,安仁一中承办了全市高三数学研讨会,在会上,彭小琳老师代表安仁一中数学组作专题经验介绍,李海涛老师和胡旭光老师分别上了一堂《均值不等式》和《试卷讲评课》的示范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二)获奖情况 (三)论文

(四)校级以上公开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xl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