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新教材补充内容(定稿)

更新时间:2023-11-12 18: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新教材补充内容

一、P24 表2.4离子化合物的电荷、核间距与熔点

根据一些离子化合物的电荷、核间距与熔点判断离子化合物熔点、沸点的变化有何规律。

离子的电荷数越大,熔沸点越高,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化合物,离子的核间距离越大,熔沸点越低。

二、P25 简单的轨道表示式表示共用电子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求的内容为:核外电子排布(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况);电子排布式(理解1-18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能知道、识别简单的轨道表示式)。

理解常见的几种原子核外排布表示法的含义的区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是核外电子在各电子层中的排布情况;电子排布式除了表示各电子层电子排布的情况,还表示了各电子亚层的排布情况;轨道表示式除了表示以上内容外,还显示出在同一亚层中不同轨道中电子的排布情况。 习题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2p 1s 2s

A.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4 2 B.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 ↓ ↑ ↓ ↑· · - · · Cl · · [C.丁烷的最简式:C2H5 D.氯化镁的电子式: 2+ · · ]2

Mg 习题2.以下表示锂离子结构的轨道表示式是( )。

+3 A.Li+ B. 2 C.1s2 D.

习题3.氧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共有 8种,这些电子填充在 5 个轨道上,这些电子有 3 种不同的能量。

三、P28 分子的稳定性 键长与键能

要求理解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与键能的关系。根据有关的键长数据,推断出影响共价键键长的因素主要有那些,其影响的结果又如何?能够判断键能的大小与键的牢固程度、分子稳定性之间有何关系?能根据原子结构及共价键的有关理论,解释一些事实;能根据某些常见共价键的键长、键能的数据,进行比较,推断出影响同类分子中共价键键能大小的规律。(P28 讨论)

共价键的键长与成键原子的半径以及共用电子对数目有关。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共用电子对数目越多,键长越短。

键能越大的分子,其稳定性越强。

H2O中H—O的键长比H—S的键长短,所以H2O比H2S稳定。N≡N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N≡N的键能比H—Cl的键能大,所以N2比HCl稳定。

同类型,键长越长,键能越小;同类元素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越多,键能越大。 习题3.根据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钠同周期且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 其氧化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晶体。

??2NaH)(2)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2Na+H2???。生成物氢化

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键(填“离子”、“共价”或“金属”)。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存在递变规律,下列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 a.离子半径:Na>Mg2>S2>Cl

一定条件

b.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

c.氢化物稳定性:PH3<H2S<HCl d.与NaOH溶液反应的剧烈程度:Na>Mg>Al

第 1 页,共 7页

(4)第三周期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

电子所需能量(设为E)如右图所示: ① 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 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试推断

E氟_______E氧(填“>”“<”或“=”)。

E(kJ/mol)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 -

Na Mg Al Si P S Cl Ar

习题3.(1)第三周期第IV主族,原子。(2)Na[:H],离子键。(3)c。

(4)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的总趋势是增大。② >。

四、P29 分子构型 键角

增加了硫化氢和甲烷分子的模型图,并要求知道它们分子中键和键之间夹角的大小。

硫化氢分子中两个硫氢键的夹角为:92°

甲烷分子中任意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

五、电子式的书写

用电子式来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电子式的书写不作要求,只要求知道一些简单微粒的电子式。现除了要求理解电子式的含义外,还要求能书写一些简单微粒和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六、P30 静电对不同液流方向的影响

摩擦带电的玻璃棒对蒸馏水或四氯化碳等试剂液流方向的影响。判断分子的极性。

水流发生偏转,H2O是极性分子;CCl4流不发生偏转,CCl4是非极性分子。

从分子的极性角度归纳出物质溶解性的规律。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如H2O),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

习题4.将下列液体分别注入滴定管中,打开活塞,让液体

慢慢成线状流下时,用摩擦带电的塑料棒接近液流,液流方向会发生偏转的是 ( ) A.蒸馏水 B.液溴 C.二硫化碳 D.四氯化碳

七、P32 表2.9 一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沸点的关系

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表现为沸点的升高。

八、P41 几种晶体的空间构型

1.硅晶体、石墨的用途。

硅晶体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石墨电的良导体、原子核反应堆的慢化剂、火箭发动机喷管等。 2.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差异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晶体(石英、水晶)是原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光导纤维的材料、超声波元件。

习题5.以下物质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晶体硅:半导体材料 B.尿素: 食品发酵剂 C.二氧化硅:光导纤维 D.液氮:冷冻物质

习题6.石墨可作电极材料、耐高温耐酸材料、铅笔芯等,以下有关石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属原子晶体 ②属分子晶体 ③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④每个碳原子都形成了4个共用电子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 ③

第 2 页,共 7页

九、P47 溶解平衡

1.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根据胆矾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的形状变化来说明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2.如何用实验证明难溶的氯化银在水中也存在着溶解平衡?

氯化钠浓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浓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再加入硝酸银浓溶液,产生白色溶

液,说明溶液还有少量Cl。

十、P50 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课堂实验及讨论)

实验操作的步骤,每步操作的目的,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时为什么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硝酸钾?为什么要重结晶?重结晶产物纯度和产量的关系。

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迅速减小,温度降低,平衡向结晶方向移动,硝酸钾晶体析出。而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很小,平衡基本不移动。

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得到纯度更高的物质。 纯度越高,产量越低。

十一、P51 探究锌和硫酸反应速率

共4点,其中加入硫酸铜晶体、氯化钡晶体、硫酸钠晶体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反应速率增大;锌粒变锌粉,反应速率增大。 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锌置换铜,反应速率变大(如硫酸过量,产生氢气体积增小,如锌过量,产生氢气体积不变);加入少量氯化钡晶体,反应速率不变;加入少量硫酸钠晶体,反应速率不变。

十二、P7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常见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常见同主族、同周期单质及化合物的氧化性强弱。 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3.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常见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还原性的强弱。

十三、P82 钢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防护

1.理解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电化学腐蚀的种类。

原理:具有原电池作用过程的腐蚀。分类: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了解钢铁防腐的方法。其中包括物理防腐法和电化学防腐法。电化学防腐法和种类。 电化学防腐法包括:一种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保护法和铁皮镀锌。

习题7.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少年时代,他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有“少年诺贝尔”之称的著名奖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合金都比纯金属易被腐蚀

C.将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而将正极接到废铁上,可以防止金属被腐蚀。 D.镀锌铁比镀锡铁更容易被腐蚀

习题8.右图的装置中,试管内是氯化铵溶液,将一生铁片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生铁中的碳是原电池的阴极 B、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C、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

D、溶液的pH值较开始减小

十四、P88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非金属元素单质O3(臭氧)、S8(斜方硫)、P4(白磷)的分子结构。

第 3 页,共 7页

2.设计实验,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

3.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Cl2+6NaOH(热溶液)5NaCl+NaClO3+3H2O 4.推断硫与热的氢氧化钾反应的产物。 3S+6NaOH(热溶液)2Na2S+Na2SO3+3H2O 5.铜与氯、硫单质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铜丝烧热后插入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铜丝剧烈燃烧,使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反应

点燃

CuCl2。 Δ

方程式:Cu+Cl2

加热加有硫粉的试管,出现硫蒸气时,插入烧热的细铜丝,观察到,铜丝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硫化亚铜)。反应方程式:Cu+S

Cu2S。

6.比较氯气、氧气、硫分别在一定条件下与铁的反应产物,并能说明原因。 FeCl3、Fe3O4、FeS。说明氯气、氧气、硫的氧化性依次减小。 7.第三周期单质跟氢气反应的情况比较。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氢气就越容易发生反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也越稳定。氯气与氢气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剧烈反应。硫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氢气缓慢化合。硅和磷是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的,用间接方法制得的甲硅烷(SiH4)和磷化氢(PH3)。它们都易分解,在空气中能自燃。

十五、P95 溴化氢的生成

使用制取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用溴化钠和浓硫酸来制取溴化氢。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加热后可观察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原因是:浓硫酸氧化Br成为Br2。

十六、P97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1.硫化亚铁和酸的反应

实验方法及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发生的反应。

在配有玻璃导管的单孔塞的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硫化亚铁,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塞紧塞子并把玻璃导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中。待管口出现火焰时,先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放到火焰上放检验,再用蒸发皿压灭火焰。

观察到:品红试纸褪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固体。

发生的反应:2H2S+3O2

点燃

2SO2↑+2H2O 2H2S+O2

点燃

2S+2H2O

2.氢硫酸与硝酸铅、醋酸铅、硫酸铜的反应,硫化物的溶解性。 H2S+Pb(NO3)2PbS↓+2HNO3 H2S+(CH3COO)2PbPbS↓+2CH3COOH CuSO4+H2SCuS↓+H2SO4 除硫化铅外,硫化铜、硫化银也是黑色的不溶于一般酸的固体。硫化钠、硫化钾溶于水,硫化亚铁溶于酸但不溶于水。

3.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现象。两者现象比较,反应原理的差异。

第 4 页,共 7页

将分别集有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的集气瓶,对扣在一起,抽去毛玻璃片,并上下倒转几次。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壁上产生淡黄固体及小水珠。反应式为:2H2S+SO23S↓+2H2O。

将二氧化硫气体慢慢通入到溴水中(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观察到:溴水褪色。反应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

比较两者的差异:SO2在前一反应中充当氧化剂,后一反应中为还原剂。

十七、P100实验室制硝酸

装置、各装置的作用、反应的试剂、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通入空气:使氨气挥发,提供氧气。 浓氨水:提供氨气(反应物)。

碱石灰:除杂,干燥。吸收空气、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玻璃棉:防堵塞。 三氧化二铬:催化剂。 石蕊溶液:提供水,检验产物的酸碱性。

步骤:先用酒精灯对玻璃管里的三氧化二免征加热。然后把空气鼓入锥形瓶,当三氧化二铬保持红热时,移去酒精灯。

现象:三氧化二铬仍然保持红热状态,圆底烧瓶内出现红棕色气体,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十八、P101 硝酸盐的热分解

硝酸盐是强氧化剂,可燃物质与硝酸盐混合加热会迅速燃烧。硝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也是强氧化剂,在运输、储存和配制溶液时要注意安全。硝酸盐受热易分解。

对比三类硝酸盐分解的异同点。

硝酸盐分解后都生成氧气。但活泼金属(K、Ca、Na)硝酸盐分解后生成亚硝酸盐,较活泼金属金属(Mg到Cu)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不活泼金属(Hg、Ag)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和二氧化氮。

习题9.将含有少量杂质的硝酸铜固体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收集到20.20mL气体,再将该气体用足量水吸收,剩余2.10mL气体(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杂质不可能 ( )

A.只是NaNO3 B.只是AgNO3 C.只是NaCl D.是NaNO3和AgNO3的混合物

十九、P102 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配制,通入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在容器中加入水,边加碳酸钠边振荡,直至加入的碳酸钠不再溶解为止。静置片刻,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容器中,得到碳酸钠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二十、P104 化工生产

1.氯碱工业

++-

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从氯化钠溶液中除去Ca2、Mg2、SO42离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立式隔膜电解槽的作用。

-+++

除杂程序:依次加入BaCl2(除去SO42),NaOH溶液(除去Mg2),Na2CO3溶液(除去Ca2和Ba2),

--

盐酸(除去CO32和OH)。

隔膜的作用:防止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接触。 2.联合制碱法

原理、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对氨碱法生产纯碱流程图的理解。 3.化工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

①充分利用原料;②充分利用能量;③保护环境。

第 5 页,共 7页

习题1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Na2CO3生产工艺,创造了侯氏制碱法,又叫联碱法,该法是将合成氨工厂生产的NH3及副产品CO2,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分离出的NaHCO3加热制得Na2CO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模拟装置,该装置可实现部分原料的循环使用。

(1)分液漏斗甲中为盐酸,装置B中试剂为 饱和NaHCO3溶液 ,分液漏斗乙中是易挥发的某试剂,该试剂为 浓氨水 。

(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先打开 k2 (填“k1”或“k2”),当观察到 E中漏斗有液面上升时 现象时,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

(3)装置E中试剂为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两个作用是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 、 获得NaCl和氨水的饱和液循环使用 。

(4)老师认为在C、D之间还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作用为 防止倒吸 。二十一、P118 金属的冶炼

金属的冶炼方法取决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使它们还原为单质的难易程度不同,把它们还原为单质的方法也就不同。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在自然界中本身以单质存在(2)加热焙烧法(3)还原法(4)电解法。

还原法中重点讨论了炼铁和炼钢。具体有:炼铁的原理和使用的原料、还原剂的产生方法;炼钢的原理,炼钢中的氧化剂、还原剂的选择及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炼铁和炼钢原理的区别。金属钠和金属铝的冶炼。

炼铁的目的是要使铁矿石中的铁(化合态)还原成单质铁。炼钢的目的是要去除生铁中的杂质。炼铁中用焦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炼钢是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除去。氧化剂常用的有空气(或纯氧)。

金属钠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取的。

金属铝是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得的,但氧化铝熔点很高,工业上用冰晶石(Na3AlF6)作为助熔剂,使氧化铝熔融的温度大大降低,然后能直流电制取。

习题11.下列物质的制取原理错误的是( )

??2Na+Cl2↑ A.金属钠的制取:2NaCl (熔融) ????Mg+CO2 B.金属镁的制取:MgO+CO????2Cr +Al2O3 C.金属铬的制取:Cr2O3 +2Al????2Hg+O2↑ D.金属汞的制取:2HgO???二十二、P123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制取条件的比较

先将金属钠熔化,再通入定量的不含二氧化碳的干空气,维持温度为180~200℃,钠氧化成氧化钠,然后再增加空气的量,并升温至300~400 ℃,可制得较纯净的过氧化钠。

说明: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在400℃时,不存在氧化钠。 二十三、P155 卤代烃

1.常见卤代烃沸点与密度的变化规律。碳原子数增加沸点升高,密度减小。 习题12.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水溶性:NaHCO3> Na2CO3>CaCO3 B.熔点:镁>铝>镁铝合金 C.沸点:CH3CH2CH2Cl>CH3CH2Cl>CH3Cl D.酸性:HF>HCl>HBr>HI 2.卤代烃水解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加入硝酸的作用。

第 6 页,共 7页

加热高温加热通直流电氢氧化钠的作用:中和溴乙烷水解产生的氢溴酸,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硝酸作用:酸化,防止生成氢氧化银(氧化银)沉淀,干扰溴化银沉淀的观察。 3.几种重要卤代烃的使用。

三氯甲烷(CHCl3)又名氯仿,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难溶于水,具有特殊气味,应保存在密闭的棕色瓶里。可用作溶剂,是合成染料、药品等工业原料,曾用作麻醉剂。

四氯化碳是无色、易挥发、不可燃的液体,是良好的非极性溶剂,蒸气有毒,使用时要注意通风。可用来溶解脂肪、油漆、树脂等物质,也可用来制取二氟二氯甲烷等有机物。

氯乙烯是无色气体,加聚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的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常用于雨衣、人造革、塑料薄膜及管道制品的生产。

氟氯代烷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无毒、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广泛用作制冷剂、雾化剂、发泡剂以及电子航空工业的溶剂、灭火剂等。化学性质稳定,但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光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起催化作用,破坏臭氧层。 二十四、P171 醛

1.氧化乙醛的弱氧化剂的制取方法及要点,以及反应的现象。

新制氢氧化铜:10%氢氧化钠溶液2mL,再滴入2%硫酸铜溶液4~6滴。

银氨溶液:1mL硝酸银溶液中,一边振荡一边滴入2%稀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为止。 要点:碱过量。溶液呈碱性。

2.酚醛树脂制取的反应方程式,以及与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比较。 二十五、P180 硝酸酯与硝基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硝基化合物中为N—C键,硝酸酯中为N—O键 二十六、P181 氨基酸

知道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从它的化学结构上分析,实际是羧酸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知道几种常见的α—氨基酸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理解氨基酸与酸或碱反应的原理,并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氨基酸能发生缩合反应及产物的名称和结构。 二十七、P188 基础的定量实验

1.测定1mol气体体积的方法

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的装配、测定某温度下1mol氢气体积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原因分析。

2.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原理

瓷坩埚和研钵的使用、恒重操作的步骤与注意点。学生实验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测定: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和结论。

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物质。研钵用于粉碎固体物质。 3.中和滴定中的新滴定管

区分新旧滴定管在使用时的不同点。新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与控制。

新的酸式滴定管为红色手柄,碱式为蓝色手柄。读数时,读白底蓝线的粗细交界点所对应的刻度。 4.物质的检验

对物质检验的一般顺序的了解、物质检验时的注意点。

5.纸上层析法:用于一些分子或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因它们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分离十分困难,在混合状况下,也很难检验,此时可以使用纸上层析法来分离和检验。

纸上层析法的种类(上升纸层析法、径向纸层析法)、纸上层析法的操作步骤、常用几种混合液的分离和检验。

6.定量实验的设计

设计定量实验的一般步骤 (1)确定方法(2)设计步骤 (3)控制误差 (4)选择用品

7.学生实验内容(1)测定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的含量(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3)测定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的纯度。

第 7 页,共 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l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