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交流技巧

更新时间:2023-11-15 11: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交流技巧

南华县人民医院 张菊兰 675200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分析,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加强护患沟通的技巧,重视非语言沟通的作用,针对我科老年患者较多,大多文化水平较高的特点,重点运用语言交流方式,真诚的服务每位患者。结果: 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更好地探知患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做好沟通与交流,使老年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目的。 [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交流技巧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而且正在以每年近10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前五位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研究表明,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综合医院内老年住院病人心理障碍的患病率高达60%。目前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5%患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我科收治的病人70%以上是老年病人,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促进老年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成为当今临床上广为关切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护士熟悉老年病人的生理变化、心理状况,掌握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有的放矢的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愉快的配合治

1

疗,早日康复。

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体内各脏器以及感觉器官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血压增高、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2.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2.1焦虑、恐惧心理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生病后住院担心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恐惧感,精神的高度紧张、感觉过敏,惧怕死亡。 2.2孤独寂寞感

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有些老年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失去精神寄托,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很少时间和老人在一起,而觉得孤独寂寞,忧心忡忡。一旦生病住院,缺少亲人的照顾,常常郁郁寡欢,心情压抑。

[1]

2

特别是生病离开家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

2.3抑郁、悲观心理

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操心儿女的工作,操心孙辈的的成长,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因一些小事发脾气,性格孤僻、固执,不易与人合作,不能自制。特别是生病后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一方面,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使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因长期住院得到的家庭关爱减少,悲观失望,消极对待。 2.4敏感的自尊心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每一位老年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再加上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不当、环境与角色的改变等,自尊心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2.5固执、啰嗦、多疑心理

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青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 ,由于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缺乏了解;长期住院与病友间造成人际关系的摩擦等均可造成老年病人的固执和多疑。

3

2.6 病人角色强化 依赖性加强

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有些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3.与老年病人的沟通及交流 3.1 非语言沟通与交流

3.1.1 端庄的仪表和稳重的举止

有研究表明,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老年患者住院后,大都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此时,护士端庄的仪表、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老年患者的疑虑。娴熟的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并与语言交流是相辅相成的。当护理技术尚存缺憾时,完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娴熟的技术又可增强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护士能够在急、危、重症患者面前采用娴熟的技术,表现出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取得患者的信赖、默契与配合。 3.1.2 身体的姿势和步态

护士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体态、运动体态,如护士风风火火、动作粗暴,会给患者带来厌烦和恐惧心理;沉着、冷静、敏捷、娴熟的护理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也能使患者的情绪得以平静。

3.1.3 关注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

4

在人际沟通中,来自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觉察和理解

[2]

。护士可以坐(蹲)在老人的床边,投以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

情,表示出对老人的尊重,这样既可减轻患者入院后的种种不安,又可增加信赖感。

3.1.4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老年患者有浓重的恋旧情绪,住院后陌生的环境及疾病等应激源的影响,常常会产生孤独、失落的心理。因此,尽量将同一层次的患者安排在一病室,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把病房布臵成家庭模样,使老年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觉,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

3.1.5 适时地的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交流关心、理解等情感。老年人由于长期患病,常出现焦虑、沮丧等心理,特别是临终老人,他们大多经历了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等复杂心理,精神极度脆弱。护士可握住老人的手,耐心倾听对方诉说,适当地给老人拉拉被子,理好蓬松的头发,通过皮肤的接触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用无语的交流表现出对老人的理解和爱,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 3.1.6 耐心地倾听与适当的沉默

由于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脾气暴躁、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很容易对护士产生依赖、信赖和敬畏的心理变化,这时,护士适时地沉默,同时耐心投入地倾听,使其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患者会感到护士很能体会他的心情,真心听取他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得到尊重,使他们愿与你接近、沟通,为进一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b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