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最新版)

更新时间:2023-11-28 14: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 鲧禹治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会认“壤、霆、浃”3个字,会写“禹、汪、壤、烫、浃”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 ,是一篇 故事。课文主要写的是 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 的故事,表现了

我国远古先民改造 、征服 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 的意志品质。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1

【合作探究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父子俩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任选两个造句。

( )吃( )穿 欢( )雀( )汗( )( )背

大发( )( ) 天( )地( ) 山( )海( ) 二、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哀求 请求

1.天帝毫不理会人们对治理洪水的苦苦( )。 继续 继承

2.大禹决心( )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推选 推举

3.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 )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大禹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

改为“把”字句 2.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 缩句 3.大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改为反问句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2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2 大卫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3.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会认“跋、轴、赋、税、脯、唬”6个字,会写“铜、卵、脯、赋、税”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大卫》这篇课文是根据 作家 的《圣经的故事》改写的。本文通过写有一名叫 的牧羊少年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几年以后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大卫 、 的英雄形象。

【合作探究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的大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景象。并与同桌说说:我体会到了大卫的生活是 ,他对生活 。 2.自学课文第4—11自然段,体会大卫的精神。

3

(1)我自读完课文第4—11自然段后.我体会到了大卫 的精神。 (2)同桌分角色朗读大卫和歌利亚对话的语句。在读中我体会到了歌利亚的 ,大卫的 。 3.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溪水 ( )的铠甲 ( )的歌声 ( )的钢盔 ( )地流淌 ( )地叫骂

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 即使??也 因为??所以 不仅??而且 1.他(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2.但( )这样,( )没有人敢去应战。

3.你不要为我担心,我( )年纪小,( )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

三、在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后打“√” 。 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 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 )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 )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

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

4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3 夸父逐日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学会阅读文言文。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4.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合作探究案】

一、复习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并按照下面的步骤学习课文。 步骤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步骤二、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步骤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讨论: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二、在小组内交流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弃其杖,化为邓林。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5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4﹡天上偷来的火种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初步感知希腊神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而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3.会认“冶、惩”两个字,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默读课文,理清故事叙述的顺序,概括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1.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2.我认为课文可以按照“无火—( )—受罚—( )”的线索分为四个部分。 二、品读文中重点情节,体会人物的伟大精神。

1.自由读文章第1—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怎样盗火的? 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是

6

②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过程。

2. 阅读课文第9-16自然段,体会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①从文中找出火神和普罗米修斯的对话,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并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②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呀!”并与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4.说一说:我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一个 的人,我从文中的这个句子看出来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夜晚 ( )的火柱 ( )的铁链 ( )的惩罚 冶炼( ) 打造( ) 点燃(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星儿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了人间。 改为“被”字句 2.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改为反问句 3. 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呀!

改为陈述句

7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5﹡女娲造人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两个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默读课文,理清故事叙述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 故事,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2.我认为课文可以按照“天地无人—( )—( )—分为男女,延续后代”的线索分为四个部分。

3.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质疑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8

1.分学习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词海泛舟。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两个造句。 ( )天( )地 ( )( )广大 生气( )( ) ( )( )一动 兴高( )( ) ( )开( )笑 ( )( )不堪 ( )( )不绝 二、句子沙龙。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缩句 2. 大地上有了人类。 女娲的工作并没有终止。 合并成一句话

3. 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增强了。 修改病句 三、精挑细选。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采:①摘②选取③搜集;寻找④精神;神色⑤开发;挖掘

采用( ) 采掘( ) 采访( )采花( ) 兴高采烈( ) 开辟:①打开通道 ②开拓扩展 ③ 开天辟地 1.天地开辟以后,女娲又创造了人类。 ( ) 2.企业要想发展快,就要加大力度开辟市场。( )

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9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2、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神话、传说和科幻故事。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汉语拼音、词语辨析、拓展交流) 一、汉语拼音

1、引导学生通读上下两行音节。

2、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上下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3、认识隔音符号,了解隔音符号的作用。 二、词语辨析

1、指名学生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回答括号的问题。 2、让学生选择句子中带点词语说话。 三、拓展交流

1、导语:本单元课文是一篇篇奇妙的神话传说。古代劳动人民用大胆、丰富的想象,编织了神奇的梦想。你们在学习时,也一定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远古的时空自由的翱翔,体会到了古人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那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阅读平台、积少成多) 一、阅读平台 1、导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

10

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2、播放《仓颉造字》录像。

3、介绍仓颉。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4、阅读《仓颉造字》

(1)文章是怎么写仓颉造字的?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交流。(仓颉爱动脑筋想问题;在绳子上打结或用贝壳记事;发现龟背上的花纹;观察自然现象,造出不同的符号。) (2)读了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5、阅读拓展。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 二、极少成多

1、让学生背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2、引出《春夜喜雨》,板书文题。 3、自由朗读诗句。 4、指名朗读,读出诗句的节奏美。 5、让学生说说诗句中都写了哪些景色。 6、提出读不懂的词语,大家互相解决。 7、说说诗句表达的情感。 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9、背诵诗句。 10、拓展:读描写春雨的古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 一、活动准备

1、导语:当我们每次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会想到哪些神话小故事?当你看到夜空中美丽的银河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故事都并不存在,但我们依然迷恋这些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吧。 2、让学生说一说,演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提出活动建议:

(1)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认真思考自己自爱的理由,最好能够想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并确定演讲题目,拟定演讲提纲。

(2)在演讲时,要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讲清楚,使人信服,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表达方法。 (3)听别人演讲,要抓住他演讲的中心;要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事例。听完,想想自己准备对哪些看法

11

提出质疑。 4、提出评价要求:

(1)演讲题目是否与演讲的中心意思密切相关,演讲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围绕中心进行演讲。

(2)演讲表达是否有条例,语气、语调是否适当。 (3)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表明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开始

1、各小组推荐演讲人。 2、学生演讲,评价。 三、活动总结。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启发情感

1、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科幻故事,还在书刊或电视里看过许多这类讲述一个你喜欢的科幻故事?

2、学生讲述。

3、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4、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科幻故事?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5、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画面和有关文字资料: 二、讨论交流

1、怎样大胆展开想象?现在还没有发生,或者将来似乎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是否可以写?为什么?

2、怎样通过想象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怎样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4、为了让自己编写的科幻故事能够吸引读者,该给故事取个什么名字。 三、习作要求

1、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不能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

2、要在故事中确定几个角色,要有各自的名字,不能只用“他”、“你”这样一类的代词泛指。

3、在编写作文情节的时候,要大胆想象,不要有所拘束。

4、作文的内容要具体,描写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情节的时候要详细一些,要让读者明白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和你想说明什么道理。

12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6 商鞅南门立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体会句子意识,理解课文内容。 4.认识1个会认字和学会3个会写字,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13

【合作探究案】

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2.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词海泛舟。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两个造句。 ( )思( )想 惹( )生( ) 大步( )( ) ( )笑( )开 言而( )( ) ( )心( )意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违抗( ) 惹是生非( ) 富强( ) 喜笑颜开( ) 信任( ) 大步流星( )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 尽管……但是…… 如果……就…… 不但……而且……

1. ( )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大成百上千,( )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2. ( )这样,( )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3. 它( )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 )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 )谁胆敢违抗法令,我( )斩了他!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14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7* 狄仁杰公正护法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2.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3.认识1个会认字,读记“屠杀、声名鹊起、哀鸿遍野”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二、小组交流,完成下列习题。

1.课文按 的结构来介绍人物、描述事件的。先概括介绍 ;再具体讲述

;最后总结全文, 。

1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中的“拓展交流”与“阅读平台” 一、拓展交流 1、谈话导入: 2、分组合作交流。 3、展示交流范例。 二、阅读平台

1、学生自读《女儿要投诉》。 2、指名学生朗读,并评价。 3、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4、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讨论和交流:你对这位小学生投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讨论案例

一天放学后,初中生小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他们强行将小明身上的钱抢走,并威胁小明以后每周一放学后都要交出20元钱,并不许告诉任何人,小明又气又怕,不知该怎么办??

1、你认为小明可能会想出哪些对策?

2、请你帮小明决定,应该选什么对策,不应该选什么对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二、导入话题 三、活动建议

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选择一两件你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回忆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2、向同学讲述时,要运用法律知识,说明人物的所作所为维护或损害了谁的什么权益;维护或违反了哪方面的法律法规。

3、听的同学可就所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4、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个“维权守法小卫士”? 四、活动准备

选择一两件自己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并回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可列出简单的提纲) 五、进行交流

(1)讲述时,要运用法律知识,说明人物的所作所为维护或损害了谁的什么权益;维护或违

21

反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

(2)听了别人所讲的事情后,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六、进行活动评价。

七、拓展交流,深化交流主题。

怎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个“维权守法小卫士”?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引入主题,明确习作要求

1、上节的口语交际“维权守法小卫士”,你一定很受启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身边(学校或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公民权益的事情以及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吧!

2、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二、启发习作内容,感悟习作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想写身边的哪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三、让学生写一段精彩的片断。交流片断,并评议。

四、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写好后,学生自读自改。) 五、交流、评改。

1、集体评议一篇作文。 评议要点: ①题目是否新颖。

②叙述的事件是否真实,表达的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是否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或是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④语句方面是否表达准确、具体。 2、小组互评。 3、展示最佳作品。

22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0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理解故事内容。 3. 体会课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两小儿善于观察,天真可爱的特点;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4.会认 “盂、汝、孰”3个字,会写“盂、孰”2个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会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日中,则如盘盂。 ( ) ⑷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

23

⑸孔子不能决也。 ( ) 2.我能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及其日中如探汤。

⑶孰为汝多知乎?

⑷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习题。

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 。 2.理由呢? 。 3.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

4.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能实话实说,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我会背。 有教无类 见贤思齐 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至圣先师 道不拾遗 寓教于乐 不耻下问 尽善尽美 怨天尤人 诲人不倦 托物言志 二、我会古今异义词。

1.去人近,古义: ; 今义: ; 2.如探汤,古义: ; 今义: ;

24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1飞天梦圆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体会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字,积累“绚烂、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合作探究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先写: 2.再写: 3.最后写: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25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2 种瓜得豆

学习目标:

1.快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2.理解课文介绍的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体会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怎样做到“种瓜得豆”的。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语言表达方式。 4.会认会写“搬、玫、瑰、柿、供”5个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二、默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习题。 1.我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⑴快乐到不能支撑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 ⑵从来没有过的。 ( )

26

⑶发布命令。 ( )

⑷指准备着的东西供应不上,需要的人很多。( ) ⑸到新的地方,不能适应环境和气候。( ) 2.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3.课文围绕着转基因技术这一知识介绍了哪些内容? 4.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一、词海泛舟。把词语补充完整。 ( )不应( ) ( )( )施令 前所( )( ) ( )土不( ) ( )( )可支 和平( )( ) 二、句子沙龙。

1.将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能收获豆子呢? 2.仿写句子。

①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仿佛一条蜿蜒的苍龙。

②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3.缩句。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4.改为夸张句。

天气太热了,简直让人受不住。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⑴( )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相似,( )把人的基因移植到猪的体内进行实验。

⑵(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发明,( )也存在着一些危害。

⑶( )把豆子里管结什么果的基因“搬”到瓜里,( )能做到“种瓜得豆”。

27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会认“忌、讳”两个字,会写“惰、稚、疚、液”4个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拉曼是个怎样的人?

二、研读课文9---14段,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拉曼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

2.概述课文内容,“好奇心”有什么作用?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呢? 3.圈画课文的中心语句。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列举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进一步体会科学发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

28

【知识检测案】

一、词语集锦。 1.照样子写词语。

不知不觉 、 、 源源不断 、 、 暖风徐徐 、 、 2.写出三个形容水的成语。

、 、 3.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⑴ 在告别了那对母子之后,拉曼忽然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疑惑。 ( ) ⑵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 ( ) ⑶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 ( ) 4.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惰性”有两种解释:A. 有些物质不易跟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化合的性质;B. 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多指消极落后的)。

⑴“拉曼是一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这句话中的“惰性”应选解释( )。 ⑵“我们要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惰性。”这句话中的“惰性”应选解释( )。 二、句子沙龙。 1、改为反问句。

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2、改为间接引语,意思保持不变。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3.我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许多附近的老人和小孩都跑来看节目。

29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4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3.会认“妨、碍”两个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合作探究案】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二、默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习题。

1.“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2.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30

【知识检测案】

一、慧眼识珠,我能正确选择引号的用法。 引号的用法:

①直接引用的话;②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1.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 ( ) 2.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 ( ) 4.“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 ) 九、潜能开发。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合 适的诗句、名言、警句、俗语等。

从美国回来的表姐带给我一支钢笔,这真是 。 2.发现能给我们带来灵感,正如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

3.王老师对我们说“ 。大家如果博览群书,写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了。” 4.人的天职在 。

5.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旨在提醒我们要学与思相结合。

31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

3、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5、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6、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

1、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

2、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小产品;查找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句子与关联词、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是怎么查找、运用资料的?你是运用什么渠道来搜集资料?

2、阅读“指南针”中的“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读读泡泡里的话。 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调查等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资料。 3、结合实际举例谈谈自己是怎么查找和运用资料的。 二、 范例引路,学会因果关系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 1、读例句,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2、运用。

(1)用“??因为??”写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个只用“因此”来表示前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根据要求来写句子,能够学以致用。】 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2、将你查找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料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积少成多 一、阅读《奇想与发明》

1、 自由读短文《奇想与发明》,要求:把短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发明?你阅读这篇短文得到了什么启发?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

5、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6、拓展: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和孩子的奇想、发现有关? 二、积少成多

3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家的名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2、学生自读名言,教师指名读。 3、理解名言的意思。 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

5、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学家名言,介绍所收集的名言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布置作业

1、将《奇想与发明》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然后谈谈自己的奇想。 继续收集科学家名言,与同学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的大课堂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些什么?是否种植过美丽的花卉或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有自己发明创造的小产品吗?

2、你是否想过向别人大力推介自己的小产品,让别人分享你的成果,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吗?让我们开展一次以“小产品?大推介”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吧。 二、阅读“建议”,明确要求

学生自读“小产品大推介”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 三、组织策划,组内交流

1、成立“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 如果我是“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的组长,我该做些什么? 精心策划举行产品推介会的时间、地点、场地布置和议程安排。

2、小组推选有特色的小产品。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本组同学的一两件特色鲜明或富有创意的小产品,准备向全班推介。 3、抓住特点,撰写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 四、互动交流,推介产品

1、每个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在全班推介本组的小产品。

2、要认真听代表的介绍,还可以扮演顾客,对产品进行质疑,或者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对本组代表的推介进行补充,也可以帮助他回答“顾客”的质疑。 五、评议选优,颁布奖项

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推介小组和优秀推销员,还可以评选出最佳说明书、最佳广告词、最佳“顾客”。 六、布置作业

把你的小产品向你的父母或朋友推介。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提供几个科学尝试的实例,供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小实验。 1、水中点灯

你需要:蜡烛、盆子、水

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

33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5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 朗读并背诵课文,自选一首古诗默写。

2. 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 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案】

一、小组讨论,完成下列习题。 1. 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背诵并默写古诗。

34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6 穷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认识穷人的高尚品质。

3. 学会“寡、忐、忑、魁”等4个会认字和“溅、帐、帘、忐、忑、魁”等6个会写字;掌握“溅起、帐子、眼帘、忐忑不安、魁梧、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是 国著名作家 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 和渔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的 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 统治下的 国穷苦渔民的 生活,表现了穷苦渔民 、 的优秀品质。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35

六语下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课型: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19﹡船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畏的精神。

2.学会“嘈、殴、遣、渊”4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嘈杂、调遣、深渊、井然有序、巍然屹立、忠于职守”等词语。 使用说明

1、认真研讨课文,勾画重要这字词并扎实记忆,对感受深的词语、句子做好旁批,以备交流展示。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自主学习案】

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我会自学生字词 2、我要掌握和积累的词语 3、我发现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本文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

讲述了“ ”号轮船在夜雾中被一艘巨轮撞沉。在 船长的指挥下,救援工作 ,使全船人员除开他自己之外全部获救。表现了船长 、 、 的高尚品质。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41

【合作探究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在第一部分中,“诺曼底”号被撞了,全船人员有些什么样的反应?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

3. 读了第二部分,我们发现: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全船人员的反应有了很大的变化: 4. 文章的结尾让我们看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可悲结局:

**导学方法:1.独学 2.对学 3.全班展示 4.检测

【知识检测案】

读句子,回答问题。

1.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这样”指代什么?有人说这里用“总是”不当,你的看法如何?)

2.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句中画线的话意在强调什么?) 3.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塑徐徐沉入大海。(划线部分是指代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

4.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是什么?你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42

语文百花园四(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温故知新” 学习目标:

1. 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 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句子,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所发挥的作用。

3. 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学习重点:根据人称变换改写句子。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句子,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所发挥的作用。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自学引导。 (一)、句式变换

1. 我能熟练的朗读书上的例句。

2. 通过泡泡框的朗读,我发现每组里的第一句话是 。(叫做“直接转述”)。第二句话是 。(叫做“间接转述”,也叫“第三人称转述”)。

3. 我发现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的要点是:句子的 不能改变, 和 必须改变。

4. 仿照例句,我也能改写句子。

(1)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2)李东高兴地说:“我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二)、拓展与交流

1. 通过认读提示,我明确了本次拓展与交流的内容和要求是:体会写好人物的 、 、 、 等的描写,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三)、积少成多

1.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赠汪伦》这首古诗,并达到背诵。 2. 我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摸清学情。 【教学流程】

43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准备展示,提出质疑。

三、 交流探究,成果展示。(学生以不同方式对“课前预习”板块展示)。 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畅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反馈练习,达标测评。 1. 改写句子,转述别人说的话。

(1). 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2). 妈妈对客人说:“你们快尝尝荔枝吧!” 2. 默写古诗《赠汪伦》。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辩论会”。 学习目标:

1. 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 2. 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3. 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 课前准备:

1.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 自由组合小组,选择己方观点。选出组长,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可以说明本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3. 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备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是辩手,做好参与的准备。 学法指导:.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自学引导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情景内容,我明确了本次辩论的主题是: 。 二、检查预习,摸清学情(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教学流程】

一、再现情境,明确要求

1.教师指导(或充当)主持人,描述情境,提出正反方观点。 2.提出要求,做好辩前准备。 (1)记住自己的观点。

(2)要用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尽量做到观点突出,有条有理。

(3)认真听,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有理有据地进行申辩或反驳。

44

(4)发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等,自然大方,文明辩论。 3、让各小组进行辩前的准备。 二、点面结合,全员参与

1. 请一个正反方小组在班上进行试辩,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提出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示范。

2. 按坐位方块,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教师巡视指导。

3. 请一两个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在班级展示辩论,适时给予评价、指导。

4. 让各辩方小组自行调换辩方(对手),再次进行辩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评出最佳,畅谈收获

评出最佳辩手,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本次辩论会学生表现情况。 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

2. 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 学习重难点: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 课前准备:

1. 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关注群体生活,为本次练笔收集生活素材。

2. 教师要反复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群体生活,从中获得鲜活的练笔素材。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独立完成写作。 【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自学引导

二、检查预习,摸清学情 (教师检查,组长抽查。)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讨论交流,理清思路 (交流展示“自学引导”内容。) 调整提纲,独立写作 四、作品展示,集体评议 五、相互修改,誊写作文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t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