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1-06 0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09-2010学年 第1学期教学大纲

专业 艺术设计 年级 07 级 环境艺术1、2、3、4班 07级 数字艺术1、2班

课程名称 采风与摄影 总课时 36 学时

本学期安排课时数 36 学时

(其中讲课 28 课时,课堂练习、讨论、指导及考察 8 课时、其他 学时)

讲课教师 段成军 辅导教师 系(部) 艺术系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学分数2

学分,周学时2学时,本学期安排课时数36课时,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与摄影采风实践 ,主要讲授内容是:采风与摄影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文化人类学的学习以及对摄影器材、摄影技术以及一些常见题材拍摄要领的学习和掌握,针对某一题材,学生能够对其科学合理的进行调研,和拍摄出优秀的图片资料。最后整理形成对自己工作学习有用的文献资料。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摄影采风实践

第一章 导论 (教学时数2课时)

一、什么是采风?

二、采风与摄影的关系

三、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历史: 四、如何学习调查方法:

? 有关田野调查的方法及专著论文 ? 文化人类学家自传或传记 ? 著名民族志或调查报告

五、调查工作者的性质及其职业道德

田野调查工作不是愉快的度假之旅,也不是浪漫的探险。它意味着生活和工作中要面临着难以想像的困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道德规范:

? 不做不利于调查对象的任何事情,要尊重他人 ? 尊重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

? 要力所能及的为当地的人民做好事

? 绝对忠诚与自己的工作

复习思考:

1、采风与摄影的关系? 2、如何学习调查方法?

3、调查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二章 方法论(上)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 调查课题的选择:

二、 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 三、 调查的前期准备:

? 了解地理、历史的背景材料 ? 掌握前人的调研成果 ? 队伍的组成

? 装备物品的购置

四、 调查的开始:

? 选择和安排生活 ? 说明来意 ? 熟悉环境

? 查阅地方文献 ? 人口调查

五、 如何接近人群和选择报告人: 六、 关于学习语言: 七、 关于擦不予观察: 八、 关于访问: 九、 关于抽样:

十、 材料的记录跟核实

? 影像记录 ? 音响记录 ? 文字记录 ? 核实材料

十一、实物标本的搜集:

十二、调查成果的整理公布存档: 复习思考:

1、怎样对一个调查课题的选择? 2、调查的前期准备有哪些? 3、如何进行调查?

第三章 方法论(下)

2课时)

(教学时数

一、主位与客位

? 主位 ? 客位

二、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文化诸多方面的联系: 四、关于文化变迁:

? 发明和革新 ? 借用

? 文化丧失 ? 涵化

? 文化恢复

课外作业:

1、根据以上所学内容,结合我们周围的文化现象,怎样理解文化的变迁。

注:字数1200字以上

第四章 摄影器材 (教学时数 8课时)

主要介绍内容:

熟悉了解各种摄影器材及其各种摄影附件的性能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在第一节中主要学习感光材料,了解感光材料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第二节学习照相机,了解掌握照相机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拍摄照片时能够得到游刃有余的发挥;第三节主要了解学习照相机的一些附件,比如认识各种滤镜、闪光灯、三脚架等的种类和主要作用。第四节中主要介绍摄影器材的各种品牌以及对各种摄影器材的选购。 教学重点:

低速片与高速片在照相性能上的区别;银盐感光材料与数码感光材料的区

别;光圈、快门、焦距、景深的性能和作用;UV镜和偏正镜的性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光圈与快门的作用,光圈及其光圈与景深的作用,镜头与焦距控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照相机

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1、镜头 2、光圈

4、取景调焦系统 5、聚焦系统 6、暗箱

7、卷片系统 二、照相机的分类:

1、照相机的片幅

? 135相机 ? 数码相机 ? 中画幅相机 ? 大画幅相机 2、照相机的取景方式 三、照相机的结构原理:

1、取景对焦系统

? 单反式相机取景对焦系统 ? 旁轴式相机取景对焦系统 ? 双反式相机取景对焦系统

? 机背取景式相机取景对焦系统 2、卷片系统 3、快门系统

? 作用

? 镜间快门 ? 帘幕快门 4、镜头和光圈系统

? 焦距的含义 ? 标准镜头 ? 广角镜头

? 中长焦、长焦镜头 ? 变焦镜头 ? 微距镜头 ? 移轴镜头

5、光圈:

? “F”值的含义 ? 光圈的作用 ? 光圈与景深

? 光圈与成像质量 6、测光系统

? 测光的标准 ? TTL镜后测光

? 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 ? 手持式测光

? 反射式、入射式测光

第二节 附件

一、滤光镜

1、滤光镜的种类及作用 2、滤光镜的基本原理

二、近摄附件 三、增距镜 四、闪光灯 五、三脚架

第三节 感光材料

一、银盐影像:

1、感光胶片的结构 2、感光胶片的种类

3、感光胶片的基本特性

4、感光胶片的冲洗与扩印放大 二、数码影像

1、数码影像的光电转换 2、输出方式 3、储存方式

第四节 摄影器材的各种品牌

一、照相机品牌 : 二、照相机镜头品牌 三、胶卷品牌 四、滤镜 五、三脚架

复习思考题:

1、银盐感光材料与数码感光材料的差异 2、负片与正片的差异

3、光圈在摄影中的作用有那些 4、快门在摄影中的作用有那些 5、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的关系 6、景深的含义

7、UV镜与片正镜的作用

第五章 摄影技术(教学时数 10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

理解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和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拍摄照片时准确把握对曝光的控制;理解景深的含义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掌握平均、偏重、部分测光、点测光和多点测光;理解摄影用光,掌握摄影用光的三个基本特征;掌握摄影构图的三个基本原则和摄影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重点:

曝光控制,影响景深的因素,摄影用光的三个基本特征,摄影构图的三个基

本原则和摄影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

曝光控制,对互易率的理解掌握;对景深的理解和影响景深的因素;对用光色调和影调的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曝光控制

一、曝光组合:

倒易率: 二、测光技术: 1、测光标准 2、测光对象 三、曝光补偿: 1、包围式曝光 2、测光模式: 3、程序自动 4、光圈优先 5、速度优先 6、手动控制 7、景深优先 8、闪光同步 四、光圈的控制:

1、景深与光圈 2、景深与焦距 3、景深与物距 五、快门速度控制:

1、物体的运动速度2、物体的运动方向3、拍摄的距离 4、镜头的距离

5、创意的拍摄速度六、闪光灯的运用:

一、摄影用光:

1、光的三个基本特点2、光的照射方式 二、焦点与景深: 三、速度与运动: 四、影调与色彩: 五、空间与透视: 六、摄影构图:

第二节 摄影语言

1、概述: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

手段构成一定的画面,来揭示所要表

现的内容。 2、构成一幅作品的三个基本原则

? 主题明确: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 重点突出:一个有吸引力的视觉中心

? 简洁明了:摄影是减法,去掉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3、不同景别的画面效果:

? 远景: ? 全景: ? 中景: ? 近景: ? 特写:

4、不同高度的画面效果:

? 平拍: ? 仰拍: ? 俯拍:

5、视觉与地平线

画面主体位置与黄金分割线

画面的动向线 通过线性造型引导视觉 突出主体 营造空间感 虚实相称 突出主体 6、影调与色彩

? 影调:

? 正常的理想影调: ? 高调: ? 低调:

7、反差:

? 含义

? 适中反差: ? 高反差: ? 低反差:

8、速度与运动

9、高速快门凝结动体,低速快门 造成动感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控制曝光

2、 因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3、 构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4、 用光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5、 交不同景别的照片各两张(12张),照片中要能够体现焦点与景深、速度

与运动、影调与色彩的关系。

第六章 采风与摄影(教学时数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

本章节主要介绍一些常见风光的拍摄技巧与技法,比如对拍摄时机的把握,器材的选择,曝光与取景等等。 教学重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拍摄出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 教学难点:

摄影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节 自然风光摄影

一、日出与日落:

二、月亮、月景与星星: 三、山丘溶洞与江湖瀑布: 四、云海雾景与彩红佛光: 五、户外花卉与田园风光: 六、城市风光的拍摄: 七、旅游摄影提要:

复习思考题:

1、掌握各种景观的拍摄要点 2、课外作业:

交风采风作品12张,要对以上所学的各种景物拍摄技巧,摄影镜头语言有所体现(景别的变化、景深的控制,影调和色调的同一)。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1、摄影技艺教程 颜志刚 复旦大学出版摄 2、美国摄影教程 芭芭拉·伦敦 吉林摄影出版社 3、摄影纵横谈 费里曼·伯特森 长城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