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3-12-01 22: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谢海军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9期

摘要:传统阅读思维的局限,“词—句—篇”的思路,学生按一字一句的查字典方式学习英语,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情绪。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上,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加大知识阅读量和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来建立和丰富阅读图式网络,尝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大胆预测和推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遇到的问题

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不少教师都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词汇和语法上,对文章进行“地毯式”地搜索语言点,逐字逐句地“精耕细作”。

学生面对支离破碎的单词和语法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坠云雾里、单调乏味,使其学习效率降低,积极性被削弱。遇到一个生单词,就查一次字典。将获取知识为快乐的“阅读”变成完全是体力活的“查字典”,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呢?西方的认知发生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图式理论的提出及其概念 (1)图式的提出

图式(Schema,Schemata/Schemas)一词来自希腊语,其概念来自于柏拉图的“理念论”。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纯粹性概念之图型说》里提出“认知图式”(schema)的概念。

(2)图式的定义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c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