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戴雪梅

更新时间:2023-06-07 01: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3年4月第2期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pr.,2003No.2

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戴雪梅①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北京100037)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2-0050-04

阅读行为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尤其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获取大量的信息,将之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活动则更是不可或缺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之一的阅读课,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如何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字、词、句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语篇的全局性认知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活动中,若要读懂一篇文章,仅靠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尚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过程是人的头脑运用各种知识(既包括语言知识,也包括非语言知识)对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预测、判断的复杂思维过程。

本文拟从现代图式理论入手,谈一谈其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现代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工智能学家

D.E.Rumelhart。他指出:“图式是知识的建筑块件”。(Rumelhart,1980)图式由变量(variable)或空位(slot)构成,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资料驱动加工和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加工。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等多种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阅读时,既需要借助语言图式(linguisticschema),即语言的语音系统、句法系统和语义系统重建书面语意义,亦需要借助内容图式(contentschema),即个人的先期经验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

在阅读过程中,相应的图式一旦被激活,空位被填充,读者即可加速理解过程,达到实现认知的目的。反之,如果读者头脑中不具备某种适当的图式,或虽具备却没有提供使图式充分发挥作用的线索,则会产生理解障碍。

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所阅读篇章的字、词、句的含义已经掌握,但对整个篇章或语段的含义却未能真正把握,即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报刊阅读教程》(三年级教材上册,王世巽等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P.186)有这样一段话:“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今后中国人民的食物构成将是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模式,在保留传统膳食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数量,提高①[作者简介]戴雪梅,女,文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对外汉语教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

学。曾发表论文《〈广雅〉和〈广雅疏证〉看合成词的语素意义》、《〈马氏文通〉构词法探索》、《静态存现句和动态存现句》、《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格鲁吉亚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等,参与编著《桐庐方言志》、《实用汉语语法300点》等。

2003年4月第2期汉语学习ChineseLanguageLearningApr.,2003No.2

食物质量。”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传统膳食结构”这一图式指的是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谈到食物结构改革时,我们完全可从图式的预期作用推断出“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数量,提高食物质量”这一结果。而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却不甚了了,当向他们提出问题时,全体学生竟答“以肉食为主”。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人可一日无肉而不可一日无菜的饮食习惯,头脑中不具备中国人“传统膳食结构”这一图式,所以对整个语段缺乏真正意义的理解,而将其误解为中国人的饮食要肉上加肉。

又如《报刊语言教程》(二年级教材上册,白崇乾等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P.59)阅读课文“虎门销毒”的首段写道:“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天下午,在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址———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的林则徐纪念馆前,来自机关、工厂、学校和部队的1000多名群众代表簇拥在纪念馆广场中央那尊古铜色的林则徐塑像周围,参加由广东省东莞市禁毒委员会和公安机关组织的销毁毒品现场会。”有些学生不了解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史,但当读到“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知虎门在中国史上曾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然而,由于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模糊,没有能使图式充分发挥作用的线索,故此对广东省东莞市禁毒委员会和公安机关选择虎门这一地点销毁毒品的深刻意义不能深入了解。

通过上述举例,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阅读理解的关键取决于读者能否将语篇中的信息与业已存在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Carrell等,1988)。阅读教学不应只是一个识词辨义、扩大学生词汇量的过程,而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以填补外国学生的文化空缺,加强其对那些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表达方式的了解,使其建立起相应的图式,并在阅读中将已有图式与文字信息相结合,从而获得最佳阅读效果,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最充分的思想交流。

二、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关于话语理解过程的理论阐述对我们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很有启发作用,并具有实际的教学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下它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图式理论与词汇教学

阅读教学也是一个使学生扩大词汇量的过程。在课堂上利用现代阅读理论,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1.1利用语义场图式进行词汇教学

通过类比、联想、扩展等方式建立词汇的语义场,将图式的推论作用和语义记忆的推论作用结合起来,从而将语义场图式激活,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种做法尤其适用于汉语初、中级学习者。如在讲到“菜篮子工程”时,可以“菜篮子”为中心词,组成一个语义场

。·

2003年4月第2期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pr.,2003No.2

2.1.2利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

语言是成体系的,语言中词的构成也是成体系的。了解一种语言的构词系统,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起到很大作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了解词的结构方式,并利用图式理论的推断作用,十分有助于词义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合成词,分清是实词素与实词素合成,还是实词素与虚词素合成。在实词素与实词素合成的一类中,再搞清它们是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述说式还是主谓式。如学习《报刊阅读教程》第14课“`再就业'事关大局”一课时,可对生词做如下归纳:

联合式:(动)倒闭、亏损、安置、认同、牵涉  (形)富余  (名)煤炭

偏正式:(动)精减  (名)口径、军工、包袱、铁饭碗

支配式:(动)下岗  (名)定义

述说式、主谓式:此课缺省

将生词的词性归类,尤其可避免学生对诸如“眼红”、“开关”这类词词义的误解,使学生了解汉语词汇中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图式。

了解构词法也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猜词能力。我们所讲的猜词,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的猜词,除了利用构词法外,根据篇章的语境以及冗余信息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2图式理论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图式具有预期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背景知识的先期引入、提问、联想、图表等方式,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

2.2.1背景知识的先期引入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前文提及的阅读课文“虎门销毒”前,首先简单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帮助学生建立相关概念,消除意义真空,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对毒品的深恶痛绝,从而填补文化缺省。

2.2.2提问

如在学习“`再就业'事关大局”一课时,可先做出如下提问:

(1)企业职工大量下岗的原因是什么?

(2)政府怎样对待职工下岗问题?

(3)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一种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前做出猜测性的回答。此时,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所在国的经验给出答案。有些答案与文章的内容相符,有些则相去甚远。接下来,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让他们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推测相比照,找出差异所在,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新的意义,使得头脑中的图式被完全激活,从而实现阅读理解的目的。另一种做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阅读,并要求学生通过略读快速找到答案,实现语义连贯,这种做法可训练其整体理解、快速阅读的能力。

2.2.3联想

教师可写出几个关键词或引导学生就篇章的题目、主题句展开联想,在“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Goodman,1967)中利用头脑中已知图式,领会篇章的中心意图,同时也起到加快阅读速度的作用。

2.2.4图表

如在学习“`再就业'事关大局”一课时,先将相关语汇组成一个结构链图表:

2003年4月第2期汉语学习ChineseLanguageLearningApr.,2003No.2

通过上述图表方式,学生不但较易记忆有关词语,而且对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有了一个总体认识。

三、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

笔者曾在一个学期中同时教授普五进修班和三年级本科班这两个同等层次班级的报刊阅读课,为了检验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在两个不同班级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在普五班(实验组)中广泛应用图式理论,而在三年级本科班(控制组)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均参加过HSK模拟考试,其成绩作为分班的依据。两个班级的学生汉语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期中考试时,两班采用了同样的试卷,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其结果如下:实验组

N(人数)

X(平均成绩)

S(标准差)

  a=0.011083.26.27控制组107610.35平均差-7.2-

为了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利用t分布理论,采用了双侧检验法。据给定的显著水平a=0.01,得出统计量t′=3.827,临界点t′2.821。t′=3.827>2.821=t′0.01/2=0.01/2,由此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阅读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高于控制组,故可说明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储诚志.知识图式、篇章构造与汉语阅读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4,(2).

[3]顾圣皓,金宁.华文教育教学法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4]林 挺.应用图式理论提高阅读效果[J].现代外语,1996,(4).

[5]鲁忠义.阅读理解的过程和影响理解的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4).

[6]彭聃龄.阅读的认知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5).

[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9]Brown,J.D.Understanding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0]Carrell,P.Devine,J.&Eskey,D.Interac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ading[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8.

[11]Goodman,K.S.Reading: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A].InH.Singer&R.Ruddel(eds.).Theoretical

ModelsandProcessesofReading[C].Newark,Del.,InternationalReadingAssociation,1967.

[12]Pearson,P.D&Johnson,D.D.TeachingReadingComprehension[M].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

1987.

[13]Rumelhart,D.E.Schemata.TheBuildingBlocksofCognition[A].InR.J.Spiro,B.C.Bruce&W.E.Brewer

(eds.).TheoreticalIssuesinReadingComprehension[C].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8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b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