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之商榷

更新时间:2023-10-20 16: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管理之商榷

牟定县高平中心小学——曹玉诚

教育管理对学校发展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管理去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力,实现教育方针。学校管理的核心在校长,一个好校长就能管理出一所好学校,校长能力素养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校长的理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方面。因此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个性、办学思想和创造力;还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的东西,形成一种教育影响,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校长还要有对现实教育理念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现在就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之商榷。

(一)学校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是经过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成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态度、期望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它与别的文化有区别,其有延展性和长期性,是靠长期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

- 1 -

精神、灵魂的交融、渗透所形成的。它能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对社会文化起示范和“导航”作用,可以激起人的感情世界的变化,可以通过人的情感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塑造作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能起到深远的影响作用,它不但可以影响学生的人性提炼和精神成长,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思想引领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要构建的是一种精神和一种氛围,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学校赖以生存、持续发展,形成名校不可缺少的氛围和精魂。

学校本身就是文化载体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的浸润,就好像学校没有了草坪,没有了树木,而学校的发展,我认为就是文化的发展,例如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它的发展其实就是“海尔文化”的发展,它像一条河,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任何人一旦进入其中,就会自觉地遵守企业规则;又如云南师大附小的发展,也是校园文化的发展,只要你是教师,融入其中,你就会自觉与不自觉地甘为人先,乐于奉献,敬业精神就会倍增。学生融入其中,就会自觉形成勤奋、创新、守纪,规范的习惯。如果我们注重研究学校文化的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进一步挖掘学校精神,把历史凝炼成精神,赋予时代的意义,并将其作为一面旗帜,感召广大教职员工,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主流文化,那么我们的学校将会成为一所名校,她所蕴含的文化将会陶冶师生的心灵,将会影响几代人,将成为学校的无价之宝。

(二)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

- 2 -

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我说的氛围是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她需要全体师生有意识的去建设和创设,是师生人文文化的积淀,是群体意识和思想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它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吸引力、是无形的;有很强的渗透性,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的发展;能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好的学校氛围,让人身临其境,沐浴其中,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染;和谐的氛围会让教师工作心情舒畅,学生学习精神奋发昂扬。

创建和谐的氛围是为了发展。如果一所学校有魅力(指: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那么这所学校将成为众多学生、家长竞相择校的地方,对于已经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讲,它的魅力就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使其油然而生的一种责任感,例如:云南省师大附小的整个管理是“和谐”的,教师的分工较为明确,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该怎样干,在没有人监督与督促的情况下,每位学校成员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每项工作,他们的班级文化展演,就是由教师自创、自编、自导的,每个学生都有扮演的角色,看上去就非常和谐。反之如果一所学校的氛围不浓,不和谐,办学方向就不会明确,就无法形成主流文化,教师在这样的学校也就会有失重感,没有活力和朝气,找不到精神的落脚点,内心就会感到空虚、寂聊。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变得贫慵,毫无激情,学生会变得慵散、无活力。那么如何培养氛围呢?首先校长要有思想,要有规划。因为今天的办学思想,决定着明天的学校发展,今天的和谐,就是明天的办学力量;要建立和谐的班子,打造和谐的教师队伍,

- 3 -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校长要搭建各种和谐交流的平台,讲民主,重人文关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敬人。再次,校长要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引领师生的精神、思想,让他们在无声中懂得工作、学习、做人、处事,陶冶他们的情操。“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

(三)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

沟通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管理文化。人的思想是纷繁复杂的,人的心理是变化无穷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有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反之经过很好的沟通,做起事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伟大的思想也需要沟通才能闪耀光芒,”作为学校管理者,积极主动、切实有效的沟通,是学校与各方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良好关系网络的基本保证。学会沟通,就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

一位出色的学校管理者,他必定能处理好与上级、下级、同级之间的关系,在协调好上级关系时,能尊重而不崇拜,服从而不盲从,识大体,顾大局,局部服从全局;与下级相处时,公正而不谋私,平等而不摆架子,权限明确而不越权,真诚相待,真心关爱下属,能听得进去意见;对待同级时,能民主而不专断,信任而不猜疑,支持而不拆台,当意见不一致时,能坚持求大同存小异,保持同级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倾听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行为,与交流者交流时,应该以坦诚、和谐的态度去对待,努力让沟通更有效。

“开放思维、尊重、理解”是驾驭彼此心理沟通的“连心桥”。首先,

- 4 -

管理者要有一颗关爱教师的“心”,要让教师积极表达内心的感受,不要随意否定教师的想法和做法,更不能打击和讽刺与自己交流的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核心是教师观:教师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师是有个性的人,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师是系统的人,要用系统的眼光看待教师,因此管理者要倾听教师的“心语”;听出“字里行间”的内容。卡尔·罗杰斯说过:“理解力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尤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要让教师感到你在听他说,向老师及时传达你的期待,然后你再说,让说更有意义,更有艺术。其次,管理者要用“情”去沟通。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感情决定一个人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一个人思考的结果,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和师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关系,所有的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所有的批评只有转化为自我批评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交流沟通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带有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和交流,如果意见不统一时,要自我反思,自我审视,要建立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让每个人敢说、敢讲、敢骂,让他们一吐为快,同时管理者要在听中有所悟,在悟中达到进步。最后,“不要在意说了什么;而要在意是怎样说的。”说的态度决定了交流的效果,也决定着交流后工作完成的情况。例如教师每年的工作安排,如果管理者耐心地与岗位调动的教师沟通,告诉他你的想法,和你安排的目的,倾听他的想法和困难,然后在加以疏导和鼓励,我想该教师一定会支持你的,但如果用一种强硬的态度安排,并说“这是工作的需要”、“组织的安排”、“要讲政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f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