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更新时间:2023-08-05 11: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曾经有个学生告诉我,她不喜欢数学是因为觉得学了数学在生活中用不到,据调查这确实是很多成绩差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有这样的现象,和我们现行的教材有关,更和教师的观念、教法有直接关系。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如果教学中不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然就差了,也就更谈不上数学意识的培养了。

在教学中,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折扣"对学生来说是并不陌生的概念,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教学"折扣"前,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去调查了解附近商店的一些促销情况,并搜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教学中,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华联商厦的学生书包一律九折出售;华联商厦羊毛衫节时,部分羊毛衫八折出售、部分羊毛衫五折出售;名流鞋城为了回笼资金,所有商品三到六折出售;三峡火锅城规定消费满一百元送五十元礼券······接着我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数据的理解。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弄明白这些数据的具体的含义,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新知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的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折扣"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折扣"的含义后,我根据学生所收集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你能粗略的归纳出商店一般有哪几种促销手段吗?学生们经过商量讨论最后归纳出两种:一种是打折,另一种是送礼券。这时我再让学生讨论:你觉得这两种促销手段哪种更吸引人呢?哪种促销手段对商家更有利呢?例如,同样一件一百元的商品,甲商店采取八折出售,乙商店采取的方法是消费满一百元送二十元礼券,你会到哪个商店去购买呢?

还没等我将题目说完,学生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意见并不统一,有的说两个商店的情况是一样的,有的说是甲商店优惠,还有的说是乙商店优惠,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的?有了明确的结果不就好办了吗?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各自进行计算,拿出具体的理由来。

在学生充分讨论验证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最后结果:甲商店的商品打八折出售,意味着买100元的商品只要花费80元就可以了;乙商店的促销手段说明了花100元的钱可以买到120元的商品,按打折计算就是买120元的商品只要花费100元,实际是打了八三折(100÷120≈83.3%=八三折)。因而是甲商店的促销手段对消费者更有利。

这可以说是一个人人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同样的产品当然是少花费一点买来更好。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助于对"折扣"概念的理解,而且如果能做出正确的比较,也可以说是具有了一个生活的本领,因此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关折扣的其它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就不会再产生恐惧心理了。这无疑应归功于生活实例了。

三、布置实践作业,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中,教师还应尽量的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准备在暑假中对教学楼进行粉刷,请你帮助学校总务处统计一下,大约需要用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了解粉刷教学楼包括哪些部分,通过测量或调查计算出粉刷面积后,还要去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面积的墙面、涂料的单价等。解答这份作业,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否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再如给学生一些钱,让学生设计一些买奖品的方案,不仅需要学生去调查同学们对哪些商品比较喜欢,还需要学生去调查商品的价钱,既要保证数量充足,又要能体现奖项等次。

教学中通过设计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结合生活的实践性练习,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真正处理好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多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9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