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病句13种题型示例

更新时间:2023-07-28 06: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难点之一

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病句13种题型示例 高考语文试卷中,每年都有病句检测题。《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学会辨析与修改的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语病如果细化,可以有以下种类:

1.歧义

A、她炒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

B、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C、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

2.杂糅

A、当上级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既光荣又自豪的感觉是颇能形容的。

B、参加这次口语大赛的人员,大多是以外语学院的学生为主。

3.赘余

A、专家指出,鱼和其他动物一样,死后肌肉组织仍然继续进行着僵硬、自溶腐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B、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差悬殊。

C、这次我们完成的任务,大约是全年的40%左右。

4.偷换主语

A、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九江人民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一道拦河大坝终于建成了。

5.多重否定造成混乱

A、谁也不能否认这次成绩的取得不是学雷锋的结果。

B、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C、我想应该是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6.倍数表示法的错误

A、今年的工业生产总值,比去年下降三倍。

B、这个地区的火灾发生率,比去年降低了六倍。

7.成分残缺

⑴ 缺主语

A、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⑵ 缺谓语

A、新疆和平解放后,“东突”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分裂破坏活动。

B、一天,炮兵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走来。

C、这些杂交高粱产量高,而且比外国进口的杂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语文难点之一

⑶ 缺宾语

A、中山陵风景区应当与玄武湖风景区连接起来,将中心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成为南京的核心景观。

B、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C、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⑷ 缺介词

A、他心胸宽广,特别是能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搞好团结。

B、昨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向东经119°,北纬24°为中心的海面发射导弹。

8.逻辑错误

A、新年伊始,勇气号火星车和他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先后成功登陆火星,人类开始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活动又活跃起来。

B、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C、今天虽然天下雨,但同学们大部分都来了。

D、参加这次大会的人员身份比较复杂,有党员还有在校的学生和教师。

E、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的面子。

F、事故发生后,所有的媒体,电视、报纸、广播,都给予了详细的报道。

9.搭配不当

(1)主宾搭配不当

三月的江南是一个多雨的季节。

(2)动宾搭配不当

A、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国有大型企业,三年来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B、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10.主客体颠倒

A、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B、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11.对应不当

A、努力学习是一个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B、能不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老干部保持晚节的关键。

12.语序不当

A、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

B、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

D、这家酒店是第一家沈阳五星级酒店。

E、那个军官含着眼泪,把妻子用绳子捆起来,从山下拖到山上。

13.关联词语位置或运用不当

A、一块块砖石,一根根钢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参天的高楼大厦却是用它们建成的。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语文难点之一

C、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考上大学。

另外,还有一些语病,如谦敬、褒贬使用不当等,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只要广大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能从大局入手,从小处着眼,就能做到不失分。

比喻仿写题的五步解题法

第一步,横向联系,确立本体。

前几年,仿造比喻不仅有规定的语境,还有规定的“本体”,而2002年高考题“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这样就更接近古代的“对对子”了。 考场上,许多考生为找不到合适的“本体”而犯愁。其实,只要我们学一学古代“对子王”纪晓岚,将思维的镜头对准包罗万象的自然界,对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作横向的、纵向的、反向的联想,日月星辰、阴晴风雨、江湖河海、群山大漠、花木虫鱼、飞禽走兽,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等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任你选择,那又何愁找不到合适的“本体”呢?

第二步,分析本体,确认特征。

所谓分析本体,就是多角度分析事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或事物的原理、构造、功能上寻找属性特征。朱自清的《春》从视觉上抓住春雨的“密、亮、细”的特征,营造出一组新奇的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给读者留下了具体可感的印象。

1998年高考题要求以“时间”这个概念进行剖析:“时间”具有“漫长、短暂、缓慢、飞逝而过、一去不复返、可以挤出来”等特征。常言说,时间如白驹过隙,指的是时间的“飞逝而过”;时间如滚滚东去的江水一样,指的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指的是时间“可以挤出来”。2001年仿句题:“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题要求考生从“悲观者”的反面,即“乐观者”的角度,仿造比喻。同样,我们也应该先分析“希望”的特征;从模态来看,“希望”应为“能够实现的”;从时态来看,应是“指向未来的”。

第三步,根据特征,确定喻体。

事物的特征就是修辞学上所说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分析了本体的特征后,就要依据本体的特征来观照、寻找喻体,这是仿造比喻的关键。同学们可仿照 “第一步”介绍的寻找本体的方法来寻找喻体。但需要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两者要有共同点(相似点),如果没有这一共同点,那么,本体和喻体就缺少必然的联系,这样仿造的比喻也就不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高考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1999年);希望是启明星(2001年)”中的“歌曲”、“启明星”均是依据本体的特征(相似点)寻找到的确切的“喻体”。

第四步,依据喻体,确切延伸。

目前,高考仿造比喻的要求渐趋复杂繁难,有时还要求在简单比喻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延伸。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喻体,进一步揭示本体的特征,使读者对本体的特征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考生在确定喻体进行延伸时,要兼顾到试题中提供的语言环境,要“就境设喻”。

语文难点之一

1999年、2001年的高考答案就是很好的范例:“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这一比喻非常切合试题上下文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抒情风格。“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这一比喻与试题语境在视觉空间上遥遥相对,同属天地星月的范畴,前后文意贯通,贴切自然。这是高考试题的隐性要求,也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第五步,梳理关系,确保成喻。

先看2002年高考试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这是一组较复杂的比喻,修辞学上称为“联喻”。仿造这一类比喻,首先必须理清比喻句间和比喻句内的领属关系:一是第一句话与后面三句话是总分关系,即后三句是为解释说明第一句话服务的;二是本体“海”与“海花、涛声、鱼虾、海鸥”之间的关系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喻体“字典”与“部首、音序、文字”之间的关系与此类同。

同学们如果理清楚了语句间及语句内的关系,就能顺利仿造出比喻句。有位考生这样仿造:“弯曲的周庄古街是一柄镰刀,高墙低屋是它黝墨的刀背,青石板小街是它的灰白的刃壁,那清澈明亮的河水是它的闪闪发光的锋利的刀刃。”阅卷老师为之拍案叫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i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