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听课笔记

更新时间:2024-01-06 02: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 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

1、原生动物门 (1)主要特征: A、单细胞

B、各种生理活动由它的细胞器官执行和完成

运动机能:鞭毛、伪足、纤毛、孢子(无运动器) 营养机能: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 呼吸:体表呼吸

排泄机能:体表排泄、伸缩泡(排水、调节渗透压平衡) 循环机能:细胞质流动 生殖机能:

无性生殖:二分裂(纵二裂)、出芽生殖(也是一种二分裂)、多分裂、质裂、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孤雌生殖?

(2)分类:代表动物

A、鞭毛虫纲:利什曼原虫、锥虫

B、肉足虫纲:有硅质的壳:痢疾变形虫 C、纤毛虫刚:草履虫

D、孢子虫纲:间日疟原虫(暗蚊:终末宿主、人:中间宿主)

2、海绵动物门(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主要特征:

A、营固着生活、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B、不对称或辐射对称、群体生活

C、有细胞分化,无组织分化、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D、体壁两层,皮层和胃层

E、机体充满空腔,具有复杂的水沟系 F、具有特殊的海绵动物(骨针和海绵丝) G、生殖: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芽球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H、发育有逆转现象,钙质海绵有两囊幼虫

3、腔肠动物(辐射动物、刺胞动物、真正的多细胞动物) (1)主要特征:

A、身体为辐射对称(若干个对称面)或两幅对称(只有两个对称面),原始对称形式,适应意义:固着或漂浮生活

B、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C、细胞分化,皮肌细胞等六种细胞类型的出现,开始出现原始的组织

D、具有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网,呈网状,无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最原始

E、具有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水母型

F、生殖: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

- 1 -

G、生活史具有世代交替 H、海产种类具有浮浪幼虫 (2)分类: A、水螅纲 B、钵水母纲 C、珊瑚纲 纲 体型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水母型 缘莫 垂唇 水螅型 隔膜 口道 生殖腺来源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4、扁形动物门 (1)主要特征: A、身体扁平、两侧对称,生物学意义: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背腹面;运动定向 B、具有中胚层:中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动物体器官的物质基础、促进运动机能、在体壁和肠壁间发育为实质性结构 C、器官系统开始建成 具有皮肤肌肉囊(体壁):表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形成皮肌囊 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既有细胞内消化,又有细胞外消化 出现排泄系统,具有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原肾管:原始的排泄管,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口)的排泄管,外胚层内陷形成) 具有梯状神经系统(一对脑神经节,若干纵神经及横神经形成),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比腔肠动物集中,感觉器官:眼点、耳突、平衡囊 生殖特点:大多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及附属腺,具有交配行为,体内受精 海产种类具有牟勒氏幼虫 (2)分类: A、涡虫纲:涡虫 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肌肉发达,神经系统发达 B、吸虫纲:华支睾吸虫(3个吸盘)、日本血吸虫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有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 绝大部分是体内寄生,部分是体外寄生 具有附着器官(吸盘) 消化系统简单,神经系统和感官退化 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 C、绦虫纲: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小钩,大多具节片,全部体内寄生 猪带绦虫:生活史:受精卵、六沟蚴、猪囊尾蚴、成虫 牛带绦虫:无小钩 5、线形动物门(原腔动物或假体腔动物) (1)主要特征: A、具有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 2 -

(概念、特点、生物学意义)

B、体型圆柱形,不分节,无明显头部,具有角质膜(具有角质层,具有合胞体,流体骨骼(静水压骨骼)

C、具有完整消化系统

D、还未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E、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管型、腺型

F、筒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简单,有神经环、纵神经干、神经节构成 G、大多数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呈管状 (2)分类:

A、线虫纲:蛔虫的生活史(无中间宿主),身体线形,有角质膜,

五大寄生虫:丝虫、日本血吸虫、钩虫(无中间宿主,经皮肤接触感染,经血液)、利什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B、轮虫纲:(四大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轮虫的生活周期、孤雌生殖

6、环节动物门 (1)主要特征:

A、身体开始分节(同律分节)

B、具有真体腔(次生体腔,来源:中胚层形成,具有体腔膜,肠管具肌肉层,通过管或孔与外界相通) C、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疣足是体壁往外突起形成的,多毛类,每体节具一对疣足,具刚毛,蚯蚓仅具刚毛,疣足退化,蛭类无刚毛

疣足功能:运动、呼吸

D、出现原始的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E、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管:两端开口,有肾口(开口于体腔)、肾孔(开口于体壁),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F、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G、海产种类(多毛纲)具有担轮幼虫 (2)分类:

A、多毛纲:海洋 疣足,刚毛多 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 无生殖环带 B、寡毛纲:淡水 疣足退化,刚毛 间接发育 有 C、蛭纲: 淡水 无疣足、刚毛 直接发育(半寄生) 有

7、软体动物门(第二大门,俗称贝类) (1)主要特征:

A、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但腹足纲左右不对称(次生性左右不对称,发育发生扭转) B、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

头:因生活方式不同形状各异(明显、发达、退化、无头等) 足:运动器官,具有发达肌肉。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发达程度不同 内脏团:代谢、生殖中心。内脏器官所在

外套膜: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皱襞向外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部或侧面,或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功能:分泌贝壳、保护躯体、辅助呼吸、形成外套腔 C、具有贝壳:构造:角质层(抵抗酸的腐蚀)、棱柱层(碳酸钙)、珍珠层

D、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软体动物用鳃、外套膜或外套形成的肺进行呼吸)

- 3 -

E、真体腔退化,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次生体腔仅残存于围心腔、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的内腔 初生体腔形成血窦 F、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出现了专职的心脏(二心耳一心室) G、神经系统不同种类差异大 最低等为梯形神经;四对神经节和神经索;头足纲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具有发达的脑,且有软骨包围) H、多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多为异体受精,少数为直接发育,其他种类具有担轮幼虫、面盘幼虫,淡水种类具有勾介幼虫 (2)分类:比较重要:腹足纲(田螺)、瓣鳃纲(河蚌)、头足纲(乌贼) 腹足纲 瓣鳃纲 头足纲 体制 不对称 贝壳 1个 头部 明显 足 块状 鳃 1对 代表动物 田螺、鲍鱼、宝 8、节肢动物门 (1)主要特征: A、发达坚厚的几丁质外骨骼(保护、肌肉附着的地方) B、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头(摄食、感觉)、胸(运动)、腹(营养代谢、生殖);☆头胸部、腹部;☆头部、躯干部;) C、附肢分节:双枝型、单枝型 D、高效的呼吸器官:水生种类:鳃、书鳃 陆生种类:书肺、气管 E、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具有混合体腔,形成血窦,背血窦、腹血窦、围心窦 F、具有强有力的横纹肌 G、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H、中枢神经系统为链索状,神经节由于体节的愈合而集中。感觉器官通常有单眼和复眼 (2)分类: A、肢口纲:头胸部和腹部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具盾甲,具尾剑;活化石 B、蛛形纲: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附肢6对,头胸部:2对,螯肢,脚须,腹部4对;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来源于中胚层(与昆虫纲不同) C、甲壳纲:无节幼虫(三对附肢,六肢幼体)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每个体节一对附肢,触角2对,多为双肢型;鳃呼吸;水栖 D、多足纲:头部和躯干部 躯干部每体节有1-2对同型附肢 E、昆虫纲:头、胸、腹(代表动物:东亚飞蝗) (1)外形特征: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触角、口器、单眼、复眼 胸部:翅(2对,后翅,前翅,以翅命名)、足(特殊功能的足) 腹部:11个体节,雄性为第9、10腹板形成下生殖板,第11形成肛上板,雌性为第8 消化系统:

- 4 -

呼吸系统—气管系统 ☆昆虫生物学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生殖类型:卵生、卵胎生、胎生、孤雌生殖、幼体生殖 变态类型:不完全变态(3个阶段,卵、若虫或稚虫、成虫,包括渐变态(若虫)、半变态(稚虫))和完全变态(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拟态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竹节虫等的拟态常称为隐蔽拟态或称为模仿。另一类称为标志拟态或只称拟态 贝氏拟态:无毒、可食的物种模拟有毒、不可食的物种 大多见于鳞翅目昆虫 谬氏拟态:有毒、不可食的物种相互模拟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停滞生长发育:休眠:由不良条件直接引起;滞育不是由不利条件直接引起,而是昆虫本身已具有的遗传稳定性引起。当昆虫进入滞育后,即使给以最适条件,也不能马上恢复 昆虫的多态现象: (2)无翅亚纲:缨尾目(衣鱼)、弹尾目(弹尾虫) (3)有翅亚纲: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翅目、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 有翅亚 口器 足 翅 触角 变态类 9、棘皮动物门 (1)主要特征: A、属于后口动物 B、身体五辐对称,无头部,其幼体左右对称,固着生活 C、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相似,但与其他无脊椎动物有大的区别,内骨骼为外胚层发育的) D、真体腔发达宽阔,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 水管系统是真体腔的一部分,其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 真体腔:分化为围脏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 E、次生适应结果(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海产 F、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体左右对称 (2)分类: 海参纲:具有呼吸树是海参特有的呼吸排泄器官、具有排脏现象

- 5 -

无脊椎动物总结

1、对称体制: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2、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3、体表和骨骼 4、肌肉和运动 5、体腔

海绵动物:中央腔 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都不属于体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假体腔:囊胚腔,无脏层 环节动物:原始真体腔

6、胚层:无胚层、两层细胞、两胚层、三胚层 7、营养和消化

原生动物:胞内消化,三种营养方式 海绵动物:胞内消化

腔肠动物:兼有胞内和胞外消化

扁形动物:兼有胞内和胞外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 线虫动物:胞外消化,完全消化系统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除瓣鳃纲外,具有齿舌 节肢动物:

8、呼吸:从软体动物开始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 9、运输(循环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闭管式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除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系统,其他均为开管式循环系统;节肢动物:开管式循环系统 10、排泄器官和系统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专门的排泄器官:原肾管,环节动物出现后肾管,节肢动物马氏管取代 11、神经系统 12、感觉器官

涡虫的耳状突(触觉和嗅觉)、软体动物的溴检器(鉴别水质)、节肢动物的触角(嗅觉、触觉、)、单眼、复眼

13、生殖系统和生殖(幼虫、雌雄同体、雌雄异体) 14、发育

(1)卵裂(先2次纵裂,连着1次横裂;螺旋形卵裂:多肠目涡虫、环节动物、瓣鳃纲、腹足纲;盘裂:多黄卵,鸟类、软体动物头足纲乌贼、爬行类;表裂:多黄卵,昆虫;辐射分裂:其他)、生产) (2)动物发育: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3)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三胚层胚(各皮层发育成什么结构)、器官构建、新个体 (4)间接发育和直接发育、变态、幼体期

动物学名词解释并举例

动物各门的分纲:昆虫要求掌握到目。其余各门要求掌握到纲

寄生虫部分:各主要寄生虫的终末宿主及生活的地方,中间宿主、传播媒介、各幼虫阶段,感染阶段和途径,主要危害症状,如何防治

动物学名:学名的概念(拉丁语、双名法:属名(首字母大写)(斜体)+种名(首字母小写)(斜体)+

- 6 -

命名人(正体))、书写规则 脊索动物门 1、三大特征:具脊索、具背神经管、具咽鳃裂 2、动物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或整个生活史中,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即为脊索动物(代表动物:文昌鱼) 3、分类:原索动物(最低等的脊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4、尾索动物亚门 (1)主要特征:脊索仅存尾部、大多仅幼体具脊索和背神经管、大多具有被囊 (2)代表动物:柄海鞘 海产,营固着生活,具被囊 内部构造:体壁:具外套膜,能分泌被囊 消化系统: 呼吸器官:咽鳃 循环系统:具心脏,位于围心腔内;有鳃血管和肠血管之分;无动静脉之分;开管式循环 神经系统:成体仅有一个神经节,为出水管和入水管的交界处 排泄系统:肠弯曲处具肾小囊,开口于围鳃腔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个体发育:成体与幼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巨大,幼体外形似蝌蚪,并具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存在逆行变态(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过变态发育,失去一些重要的器官,使成体形态结构变得更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5、头索动物亚门 (1)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脊索纵贯全身 (2)代表动物:文昌鱼(白氏文昌鱼) 潜居在浅海沙滩,对沙粒的粗细及环境的理化性质(盐度、酸碱度等)均有一定的要求 体型似鱼非鱼,体侧扁 皮肤: 骨骼系统:无骨质骨骼,终生具脊索 肌肉系统:具有原始分节,呈“<”形 消化系统:咽上沟(背板)通肠,水流自下而上,消化腺为肝盲囊 呼吸系统:咽鳃 循环系统:无心脏,具能搏动大动脉,入鳃动脉基部的膨大部分(鳃心)亦能搏动;闭管式循环 排泄系统:由一组肾管组成,位于咽壁背方两侧,一段通体腔,另一端通围鳃腔(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具背神经管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体壁两侧有26对生殖腺 繁殖与发育: 分布: 6、脊椎动物亚门 无颌类(颌鱼形动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有颌类四足动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 7 -

无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膜、尿囊 变温动物 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中膜、尿囊 恒温动物 有头7、圆口纲

(1)代表动物:七鳃鳗、盲鳗 (2)生活习性:寄生或半寄生 (3)构造特征:

原始特征:无上下颌;无偶鳍,具原尾(原型尾,上下对称);终生具脊索,出现雏形脊椎(雏形神经弧或髓弧);软骨,躯干部肌肉具原始分节;内耳仅有1-2对半规管;生殖系统简单,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

寄生、半寄生特征:口呈漏斗状,具锉舌及角质齿;以鳃囊为呼吸器官;具有特殊的“唾液腺”起抗凝血作用

(3)分类:种类最少的纲,分为:七鳃鳗目(眼发达,具7对鳃囊,内耳具2个半规管)和盲鳗目(眼退化,具1-16对鳃囊,内耳具1个半规管) 8、鱼纲(种类最多的纲)

(1)概念:鱼类是体被骨质鳞(真皮鳞),以鳃呼吸,以鳍为运动器官,凭上下颌摄食、变温的水生脊椎动物

(2)躯体结构

体型:四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棍棒形

鳍:奇鳍(位于体正中线,不对称,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胸鳍、腹鳍)

鳍式:以不同的数字来记录鳍条的数目的表达式(D:背鳍,鳍棘用罗马数字代表,软鳍条用阿拉伯数字代表,有多个鳍用逗号分隔)

鳞片:盾鳞(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如鲨鱼)、硬鳞(由真皮组成,如中华鲟)、骨鳞(由真皮组成,如鲤鱼,包括圆鳞和栉鳞) 鳞式: 年轮:

骨骼系统:中轴骨骼:头骨:脑颅和咽颅(颌弓、舌弓、鳃弓,属于软骨性硬骨) 脊柱:躯干椎、尾椎(双凹型椎体) 附肢骨骼:奇鳍:支鳍骨 偶鳍:

软骨性硬骨:在发生过程,经过软骨阶段发展成硬骨 膜性硬骨:在发生过程中,不经过软骨阶段发展为硬骨 椎体类型:双凹型、前凹后突型、马鞍型、双平型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鳃,具5对鳃弓(前4对长鳃丝,后1对特化;具鳃耙,与食性有关),1对颌弓,1对舌弓;具辅助呼吸结构

软骨鱼:无鳃盖 1对半鳃,4对全鳃 硬骨鱼:有鳃盖 4对全鳃

循环系统:心脏: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软骨鱼)或动脉球(硬骨鱼,腹大动脉基部膨大形成)四个部分组成。静脉系统呈H型。单循环途径(血液流向全身一周,仅经过心脏1次) 排泄生殖系统:泄殖窦:软骨鱼(具泄殖孔,肛门)

泄殖腔: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肾脏:中肾,渗透压调节

淡水鱼类:肾脏(肾小球发达,数量多)排水,鳃上氯细胞(吸盐细胞)从

水中吸收氯离子,食物补充;排低渗尿

海水硬骨鱼类:肾脏(肾小球不发达),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吞食海水、鳃

上泌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排高渗尿

- 8 -

海水软骨鱼类:通过血液中多量的尿素保持高渗透压、肾脏排尿、鳃吸水

受精与发育的类型: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大多数鱼

体外受精,体内发育(母体生殖道以外的地方发育):如非洲鲫鱼

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如虎鲨、霍鳉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母体生殖道内发育):如真鲨

感觉器官:

皮肤感觉器官:侧线器官(感受水流,圆口类、两栖类幼体、鱼类都具有) (3)分类: 软骨鱼系: 硬骨鱼系: 9、两栖纲 (1)概念:

(2)两栖动物在动物的地位:是首次登陆的生物

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在陆地上行走,出现五趾型附肢;在空气中呼吸:成体具肺;适宜于陆生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

不完善:肺呼吸尚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的气体代谢的需要,必须以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 未能解决在陆地生活水分的蒸发问题(皮肤裸露,无完善的保水措施,必须生活在潮湿有水的地方)

卵必须在水中受精,水中繁殖,幼体在水中发育,完成变态后登陆 (3)躯体结构:

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富含腺体;富含毛细血管;富含色素细胞;有些种类具毒腺(耳旁腺或耳后腺)

骨骼系统:中轴骨骼:头骨和脊柱(具二个枕骨髁,与颈椎构成可动关节;舌颌骨转化为听骨(1块)—耳柱骨;出现颈椎(1枚)和荐椎(1枚);) 附肢骨骼:

带骨:肩带:不与头骨和脊椎相连,包括弧胸型(左右乌喙骨在中轴线重叠交叉,能

活动)和固胸型(左右乌喙骨在中轴线愈合,不能活动)两种类型,由乌喙骨、锁骨、肩胛骨三块组成

腰带:呈”V”形,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 肢骨:前肢骨:肱骨、桡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后肢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肌肉系统:原始肌肉分节现象基本消失,已不明显;肌肉成块、分层明显;四肢肌肉极为发达 消化系统:消化管:口、咽(合称口咽腔,内鼻孔,咽鼓管孔,声囊孔(扩音器),舌根在前,舌尖在后)、食管、胃、肠、泄殖腔(具有泄殖腔孔)

消化腺:肝脏、胆囊、胰脏、唾液腺(无唾液淀粉酶,无消化功能,主要功能是湿润食物,帮助吞咽)

呼吸系统:幼体(蝌蚪):用鳃呼吸、血液循环方式似鱼 早期:鳃 3对 后期:鳃 4对 成体:肺,简单

呼吸动作:由于无胸廓,所以采用口咽式呼吸: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呼吸动作

血液循环系统: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组成,不完全双循环,循环路径图;静脉系呈“Y”,脊椎动物都有肝门静脉;变温动物、冷血动物;休眠:冬眠

- 9 -

排泄生殖系统:排泄系统:中肾、输尿管、膀胱(泄殖腔膀胱)、泄殖腔 输尿管(中肾管):雄性的输尿管兼输精作用、雌性的输尿管与输卵管无关 膀胱: 肾脏: 生殖系统:

雄性:精巢、输精小管、输尿管、贮精囊、泄殖腔 雌雄:

输卵管分泌卵胶膜,卵胶膜是两栖类卵子受精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眼:具有眼睑、瞬膜、泪腺、哈氏腺 听觉器官:耳,开始出现中耳 变态发育: (4)分类: 蚓螈目:(无足目) 蝾螈目:(有尾目) 蛙形目:(无尾目) 10、爬行纲

(1)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羊膜、羊膜卵、羊膜动物 (2)躯体结构:

体型:四肢型、蛇形、龟鳖型 皮肤:表皮:角质层、生发层

真皮: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色素细胞

鳞片、盾片

骨骼系统:大多由硬骨构成,骨骼系统发育良好,骨化程度高,很少保留软骨部分 中轴骨骼特点:脑颅大(高颅型);具单个枕骨髁;具颞窝;颈椎出现枢椎;荐椎2枚;具胸廓 肌肉系统:皮肤肌、咬肌、肋间肌发达

消化系统:出现盲肠,从爬行类开始出现,但不发达,只有植食性陆生龟类,消化植物纤维素 毒蛇的毒牙:沟牙(前沟牙和后沟牙)和管牙,着生位置:毒蛇的前颌骨、上颌骨 呼吸系统:肺,1对或单个(蛇类、蛇蜥肺两侧互不对称;左肺大部分退化) 呼吸方式:口咽式呼吸(如:龟鳖和蛇)

胸腹式呼吸:有胸廓的种类(如:蜥蜴和鳄,外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展,内肋间肌收缩,胸腔缩小)

循环系统:?

排泄生殖系统:肾脏为后肾(含氮废物主要是尿酸和尿酸盐,可以减少水分的丧失;部分爬行动物有肾外排盐器官—盐腺)

产羊膜卵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大脑表层开始具有新脑皮;脑神经12对;颊窝和唇窝(热感受器,蝮亚科:颊窝;蟒蛇:唇窝)

(3)分类: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有外耳道,具四肢,尾长大于头体长)、蛇目(无外耳、中耳,无四肢,尾短) 11、鸟纲

(1)主要特征: (2)躯体结构:

皮肤薄而松;皮肤有唯一的分泌腺—尾脂腺;被覆羽毛:正羽(飞羽和尾羽,飞羽包括初级飞羽(着生于掌骨、指骨)、次级飞羽(着生于尺骨),尾羽着生于尾部的扇状羽毛)、纤羽、绒羽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px.html

Top